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市二中让学生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成为自觉。 记者王昌明 摄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受益终身。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通过这次疫情,宜昌市各个学校更加关注师生的健康观念:向还未返校的师生和家长们宣讲勤洗手、勤通风的好习惯;部分返校的师生严格执行学校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对师生进行健康管理,全力营造健康环境、培养健康文化。
在校园里,学生们通过校内环境卫生整治、创新垃圾分类等方式,亲身体验“爱卫同行”,筑起爱国卫生运动的“青春长城”。
卫生习惯事关个人素养
6月29日中午,记者在夷陵中学看到,高三各班学生正在分班排队领餐,拿到各自的午餐后,学生们有序地隔位就座,偌大的食堂里安静有序。楼下的走廊里,学生们也都自觉地戴上口罩、保持距离,并没有像以前一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除了初三、高三的学生,其余年级的学生目前都在居家学习。为了让孩子们在家坚持锻炼,市六中专门为居家的学生提供了一份体育锻炼指南,包括体操类、柔韧类、体能类,全天都有推荐锻炼的时间段和建议时长。
在桃花岭小学,一场特殊的直播网课,让学生们收下了一份“洗手小贴士”。老师通过直播网课,告诉学生们正确洗手的“七步洗手法”,为了让学生们牢记,老师和学生、家长们还一起跳起了《快乐洗手操》。
“这不仅是防疫的要求,也是倡导保持勤洗手、常运动、少聚集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开学,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保障师生的安全,也让学生们有了爱卫生、爱健康的思维方式。
校园“微改革”带来较大变化
“厕所专人打扫、喷洒消毒;值日生对卫生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记录;学雷锋服务队佩戴袖章,用心参与文明监督。”走进市十中,干干净净的厕所让人印象深刻。以前,厕所卫生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学校发起一场“厕所革命”,通过放置绿植、熏香镜台、新型节水器具等,让厕所完美“变身”。
除了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宜昌各个学校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微创新”。学院街小学借助位于垃圾分类投放站旁的四季农场,组织学生参加蔬菜种植、探究农作物生长,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市二十五中建了一个酵素基地,引导师生一起用食堂里的餐厨垃圾做酵素,用来替代卫生间里的洗手液,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这一系列的校园“微改革”是学校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缩影。为了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网络,各个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主题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居家装饰大赛、走进社区公益活动等等,组织孩子为家长讲相关知识、让家长为孩子做示范,将爱国卫生运动延伸到每个家庭。
心理援助陪伴健康成长
“学生居家期间是否存在焦虑或其他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市六中给初三年级的学生发放了这样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表,结果显示76.41%的学生情绪正常,22.54%的学生有一定焦虑,1.06%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为了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备考,该校年级组长卢丹妮和校心理咨询教师张瑞雪给全体学生、家长做心理疏导,解答困惑和焦虑,调适出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是爱国卫生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环。据了解,6月30日至7月2日,市教育局将对各校进行爱国卫生月度综合测评,测评项目包含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理念,全面提升防控意识;精准化开展心理帮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援助平台;督促各学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人员排查登记到位、防控物资准备到位等。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既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又促进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爱卫生、爱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三峡日报见习记者郑延 通讯员张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