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江边小镇美得像一幅画!”从恩施州巴东县城逆江东望,长江巫峡口最窄处,官渡口镇东坡社区斜挂在江北一面坡上。
东坡社区素来以“美”著称,坐拥巴东八景之一“官渡晴帆”,1980年版五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取景于此。
上世纪90年代,东坡社区在三峡库区移民中经历变迁。近年来,该社区通过改造老集镇提颜值、打造柑橘升级版壮筋骨、传承家风家训丰内涵,曾为集镇所在地的老社区焕发生机,和美春风扑面来。
近日,记者走进东坡社区,探访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憧憬美好未来
江南江北,辉映成景
一条移民老街的颜值蝶变
走进东坡社区移民陈列馆,社区书记向擎峰指着墙上的照片、报刊,讲述船工拉纤、白帆木船、老街巷子等古镇印象。
“东坡是移民大村,在迁建中成长。”对于东坡的村镇发展史,80后向擎峰如数家珍。
前些年,东坡社区从集镇中心走向边缘,老街一时繁华不再。2018年,一笔2200余万元的特色民居改造项目资金抵达东坡社区,132栋民居、东坡小学全部换上青瓦、白墙、坡屋顶新装,一派民俗风格。
居民向国海是移民户,老屋淹没于水位线下,后靠搬迁至185米水位上修了一栋新房。“没出一分钱,老旧的房子换了新装,亮堂多了。”红砖墙涂上真石漆,窗户换成花格窗,向国海算了笔账,自掏腰包装修至少要花8万元。
站在半山腰眺望,东坡社区沿江一带民居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在远处的山城高楼辉映下,别有一番韵致。移民老街迎来第二春。
中午12时,东坡农家乐老板李海昌忙碌起来,摆好餐桌、碗筷,从厨房端来腊蹄子、土鸡火锅、鲊广椒炒腊肉、清炒四季豆、凉拌黄瓜等10余道配菜。
“集镇环境变好了,城里来的客人成倍增长,蔬菜是菜园子现摘来的,吃得爽口,也放心。”李海昌称,2018年是他的农家乐生意的分水线,目前每日可接待10余桌客人,年收入近40万元。
李海昌的幸福生活见证了移民老街的蝶变。饭后,李海昌和客人在农家乐楼顶的新建凉亭中喝茶谈笑,巫峡风入怀,江景收眼底,宛在诗画中。“一条风景线带火了路边经济,老街新颜值帮咱们赚来了票子。”和李海昌一样,相当一部分居民搭上了创业快车。
橘农向仕银正在打理橘园。
一座橘林荒山的绿色转身
柑橘一度是东坡社区的“钱果果”。时光倒流到1990年,“五月红”“峡江红桔”等柑橘品种当年号称“致富明星”。
近些年,东坡社区卷入打工经济浪潮,青年劳动力多数输出,留下的老年人理念跟不上、技术学不透,一味向树要“果”,挂果率较低。一时间,曾经热捧的柑橘产业遇冷,橘林弃管成了荒山。
2016年,一场橘园清荒战斗在东坡社区打响。当年3月,社区组织种橘大户、专业合作社到重庆忠县考察橘园管护技术和经验,考察团成员取到了精细化、高标准“种橘经”。
向擎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社区干部,向擎峰租赁130亩荒芜的橘园,雇来挖机深翻土地,老树嫁接新芽,空白处补种新苗。很快,老树挂果、新树丰园,扔掉“靠天收”的老把式,剪枝、施肥、除虫一样不少,1800余亩荒山再飘橘香。
“大树3个滴头、小树1个滴头,滴灌不浪费一滴水。”在橘园梯田中,长约4万米的滴管将6000棵小树、2000棵小树串成一张网,水溶肥直达根部。指着手机上的“农田灌溉系统”APP,“橘二代”向仕银说:“坐在家里点击这个APP,泵水开关、滴水时间都可遥控,非常智能化。”
据向仕银介绍,方圆5公里的橘园均实现网络覆盖,8个摄像头“站哨”每个山头,仅需一部手机,橘园每个角落都在眼下。
一根网线一头连着橘园,一头连着市场,东坡社区柑橘成长、借“网”出山。“橙园风光无限美!”6月8日,橘农唐敏波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橘园微视频,点赞、评论无数。唐敏波还有一个身份:柑橘电商。目前,他创办了富硒巴东共益农家特产网店,还发动周边5户橘农创办“巴东县共益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开网店卖柑橘等特产,让山珍走出深闺。
仲夏时节的东坡社区,恰似一个绿色柑橘大观园。据统计,2019年,该社区柑橘产量近300吨,创收600万元,76户贫困户“摘帽”,柑橘已成为东坡社区一张亮眼名片。
一场家风家训的传承接力
“功废一贪,行成一廉。”在东坡社区居委会大楼前,八个红字格外醒目。来自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话,穿越时空900余载,如今成了东坡社区的干部干事、群众创业的精神航标。
社区书记向擎峰回忆,东坡社区曾经是连续多年的信访大村;2019年,社区获评巴东县“最美乡村”,全县仅5个。
“美”从何来?在老街上,记者跟随向擎峰探访了10家住户,发现每家大门一侧均挂着一块扇形的家风家训牌,每块牌子上文字内容、字数不一,各有风格。“一块牌子是一个家庭的写照,能量大着呢!”向擎峰将牌子比作居民日常行为的“镜子”“尺子”。
居民向秀林门旁,一块写有“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牌子格外醒目。“爱、和才是幸福的源头!”向秀林和弟弟向秀平屋连屋,心连心,照顾90岁老父亲,从不计较谁少给一分钱、谁多出一点力。
“咱家两个儿子和两个侄儿像亲兄弟一样。咱家一团和气!”在向秀林看来,“和气”的功效来自这块牌子,功劳在于社区干部对家风家训的提炼、总结。
一条好家训,代代相传承。东坡社区组织社区干部深入居民家中,在面对面访谈中,聆听每个家庭关于孝、和、善、仁的感人故事,一起挖掘故事背后的道德支撑、价值导向,归纳出每个家庭字数少、含义丰富的个性化家风家训。
每天清早,居民赵世俊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把门前院子、公路扫上一遍,爱干净已成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赵世俊说,他家这块家风家训牌既是行动提示牌,也是文明招牌。
“牌子上的内容是居民口中讲的,也是手中做的,易于落实到每户居民行动中。”据介绍,目前,该社区已有100余户居民悬挂了家风家训牌,接地气、合口味的家风家训将接力传递下去,成为东坡社区蝶变过程中的颜值“面子”、精神“里子”。(恩施晚报 全媒体记者付瑞勇 通讯员向园梦 庄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