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初开始,武商广场、体育广场、沔阳公园广场、汉江大堤等地,都在夜色中变了样。一个挨一个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如织的人流,让城市的夜晚活力十足。
记者多日探访发现,摆摊在拓宽就业渠道、方便市民生活、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夜市火了,几多欢喜几多忧
6月14日20时许,汉江大堤,路灯和摊贩的照明灯,在大堤上串成一带“长龙”。道路两侧分列着塑料箱、简易货架,摆满了玩具、饰品、小电器等商品。行人、电动车、汽车穿梭其中,移动缓慢。
一路前行,包装袋、矿泉水瓶、纸盒等垃圾随处可见。21时30分许,人潮退去,摊贩们整理商品,准备收摊。68岁的李继勤推着三轮电动车,还站在路灯下叫卖,600多根玉米已所剩无几,玉米皮塞满了3个蛇皮袋。
“垃圾自己清理带走,不能给环卫工人添麻烦!”李继勤是长埫口镇人,有3亩玉米地。每天晚上住在附近儿子家中,第二天下午再回家装玉米。连续摆摊一个星期,李继勤坚持文明出摊。
80岁的李又珍是附近老居民,她说:“大部分摊主都比较自觉,自带垃圾桶、方便袋,但还是有人乱丢垃圾。”每天清晨,她总能看见环卫工卖力清扫,垃圾塞满一桶又一桶。
夜市带来的人气,让武商广场、新天地国际广场、环球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纷纷张开双臂,腾出场地免费接纳摊贩,还安排专人维护秩序、清扫保洁。武商广场的针棉、服装、鞋子也主动出摊,吸引客流。
一时之间,位于市中心的武商广场成为“网红地”。22时许,这里依然人头攒动,服饰、日用品、美食等应有尽有。市民程女士和同伴笑着说,“终于来凑了一回热闹,挺好玩!”
但多位市民也抱怨,“车子被堵得完全不能动”“人太多了,都快挤到马路上了”。大家呼吁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维护周边秩序,方便车辆通行。
摊位多,卖的东西质量好不好?市民周女士吐槽,在沔阳公园广场购买的一款网红泡泡机,介绍时说自带电池,到家一看不但没电池,灯不亮也不出泡泡。她很无奈,“想换却找不着摊主了,商品售后没有保障,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商品质量监管。”
“大家都在卖,价格是透明的。为了追求利润,以次充好不可避免。”在玩具摊主陈建看来,这个全靠自律。他说自己主要从农贸市场和星级较高的网店进货,顾客购买时,他会当场拆开验货,碰到质量问题及时退还。
“大家都守规矩,生意才能做长久”
夜色已深,行人渐少,忙碌了一天的赵燕松收摊,准备回家。他已经在汉江大堤出摊半个月。
“每天下午3点不到就要来占位置,忙得晚饭都顾不上吃。”48岁的赵燕松和妻子经营一家淘宝网店,专卖网红产品。无奈受疫情冲击,手上积压了200多万元的货卖不动,希望摆摊清仓甩卖挽回一点成本。
“我们做生意都希望图来回,摊位固定能够吸引回头客。”赵燕松瞄准了江边一块标识牌,每天都在这里支摊,方便顾客能快速找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可摆摊容易守摊难,稍来晚点摊位就容易被“抢走”。这是赵燕松最苦恼的事儿,每天不得不提早“布阵”。
与赵燕松同样感到“抢摊难”的还有刘丹。刘丹在好邻居附近经营一家手机配件店,生意随人走,看到大家晚上都到武商逛街,从6月8日开始,刘丹也赶过来摆摊卖手机壳、贴膜。
白天要守店子,抽不开身,刘丹喊来姐姐帮忙抢位置。“最好的地带是正门中心位置,实在太难抢了。”左寻右找,姐姐帮刘丹在武商北门找了一块摊位,“地方偏点,但总比没有强。”
“希望有一条规范的夜市街,不用担心抢位置,还能够长期发展。”刘丹说。鲜花摊主荣庆娥也期待夜市更加规范,“要是能有固定摊位,我宁愿交摊位费。”
“武商附近摆摊的人太多了,有的大清早就来占位置,我们精力比不上这些年轻人。”家住武商附近的李先生不得不舍近求远,转战到汉江边摆摊。
李先生靠卖棉花糖和冲洗照片谋生,每天下午4点钟出摊,晚上10点多收摊,“生意一般,只能挣点生活费。”
看到体育广场旁有蔬果临摊疏导点,李先生也期望能有一个夜市疏导点,“有固定的位置,不用东奔西走,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好清洁卫生,文明诚信经营,这样对大家都好。”
90后宝妈李云家里做皮盐蛋生意,她和闺蜜在襄河边摆摊卖皮盐蛋,不忘自备垃圾袋收走产生的垃圾。李云说,“政府能让摆摊是好事,我们自己也要文明出摊,不卖劣质品,不乱扔垃圾,大家都守规矩,生意才能做长久。”
政策松绑,管理松懈不得
“请你到规定地点经营,不要流动叫卖。”6月15日18时,在体育广场西侧,市城管执法局公园广场管理中心执法员许雅彬正在对一名摊贩劝导。
公园广场管理中心已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体育广场和沔阳公园划区域,允许售卖小商品和自产自销瓜果等农产品的市民到指定地点经营。
“考虑到餐饮对环境的影响,目前还未允许餐饮摊点在公园广场经营。”公园广场管理中心主任罗明介绍,在提前介入的基础上,他们也加强了管理,每天13:30至21:30,安排专人对体育广场和沔阳公园摊点巡查,规范秩序。该局第二大队也派出20多人,每天14:30至22:00对武商广场外围的流动叫卖摊点进行劝离。
尽管今年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再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但我市城管等部门不敢松懈。目前,市城管执法局各直属大队也加强了对辖区出摊的管理,要求摊主售卖商品的同时,做好卫生保洁。
购物流、晚高峰“叠加”,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还有行人横穿逆行,致使夜市附近容易交通拥堵,排堵保畅就成了交警部门的头等大事。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赵国庆介绍,在武商仙桃购物中心附近,每晚安排了6名交警、辅警执勤,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按位停放,指挥疏导车流。市交警支队其他大队也根据辖区出摊情况,机动出勤。特警支队也加强了巡逻值守。
一周前,市政府已召集市公安局、卫健委、城管执法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单位,以及属地街道办事处,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在城区划定允许临时经营的区域,对经营地点、经营时间、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进行规范,让夜市不影响市民生活,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市容环境。
面对蜂拥而至的摊贩,从6月14日到16日,武商仙桃购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对800多位摊主进行了登记编号,按照经营类别划分区域,还特别留出一块黄金地段给乐队、文创类摊位,同时引导摊主采取货架、花车、挂杆等形式出摊。“夜市人气爆棚,说明仙桃消费旺盛!”公司副总经理蔡琼表示,希望打造颜值较高和人文气息较浓的武商夜市,让大家逛得更舒心、买得更放心。她同时期望,相关部门搭把手,一起来做好这件事。(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刘贤双 张钰 谢伯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