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稳才能走好,根深才能叶茂。
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大庭院。
4月17日,宜城市宣布,在全市5个社区、65个小区推行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试点工作。
宜城市在社区治理中,以庭院自治为核心,划小自治单元,充分发挥社区、小区党员的引领作用,在老旧小区、改制小区和新建小区大力推行居民自治。
近日,市委书记李乐成到宜城市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对该市发挥基层党员引领作用参与社区治理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种做法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让群众看到党员在哪里
北水坝社区物资贸易小区大门口,一个喷药桶很醒目。
宜城市委社区工委干部邢涛说,疫情发生后,北水坝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尚明每天背着这个药桶,坚持了近三个月。给小区四栋楼消毒完毕,他的内衣会全部汗湿。
看着小区粉刷一新的内外墙,董尚明说,这应该归功于老党员徐德茂带了个好头。
小区楼道原来很黑很脏。徐德茂与董尚明商量,从他居住的一单元开始征求每户居民同意,每家集资100元用于粉刷楼道墙面。8户居民共集资800元,把楼道内外刷白。焕然一新的一单元让小区其他住户羡慕不已,争相效仿。在一个月内,小区四栋楼墙面全部粉刷一新。
该小区庭院长梁惠丽主动把20平方米私房无偿提供给小区作为说事室,并主动帮忙跑腿,把24户拖了多年未办成的不动产证办了下来。在她的带动下,小区居民参与庭院自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小区的灯泡坏了,有人掏钱买了换上;楼梯扶手锈了,有人掏钱买油漆刷新。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大家办,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让居民自治的活力迸发出来。
石油公司小区“双报到”党支部书记李秀东指着堆放在一角的几十把扫帚说,每天一大早,在家的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小区5000多平方米的公共场地,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
小区实行自治前,小区卫生都是由庭院长带领几位楼栋长打扫;小区实行自治后,每天参加打扫卫生的人越来越多,早上起床晚一点,扫帚都抢不到。“小区除了请了一个门卫外,其余管理工作实行自治管理。昔日‘脏乱差’小区已蜕变为宜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典范。”李秀东说。
宜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庭院自治”首先是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作表率。这个时候,作为党员应该站出来,让群众看到。
让群众看到变化在哪里
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难题,宜城社区治理的难点和症结在哪里?“以前,一个办事处管理20万人,一个社区居委会管理4万多人,这也导致社区工作无力管、无法管、无人管。”一位多年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同志直言不讳。
从去年3月起,宜城市委、市政府开始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把城区科学划分为23个社区、408个小区,在每个小区设置庭院长、楼栋长、单元长,社区党组织同步建立,以“庭院小区”这个最小的自治单元为切入点,开启了社区治理“宜城模式”。
造纸厂小区里居住的大多是下岗职工。1995年企业破产倒闭,这里成了“三不管”的地方。
该小区庭院长江尚勤自编的顺口溜形象描述了小区治理前的情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平房无厕所,环境脏乱差。”这也是该小区改造前的真实写照。
该小区经过治理后,江尚勤又重新编了一个顺口溜:“楼道垃圾全封闭,车位划线居民区,庭院硬化水泥路,家家集装自来水!”
在物资贸易小区,董尚明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说的是前一天宜城市委书记郭静到该小区走访调研时,几个老太太围着她竖起大拇指点赞。
董尚明说,以往干部进小区躲躲闪闪,有的甚至还被指指点点。从指指点点到点赞,反映了社区治理工作的巨大改变。
采访中,小区居民对记者表达得最多的意思就是原来小区就像“爹不亲娘不爱”的孩子,如今小区的事有人管了、工作有人带头了、问题能反映了,大家有了归属感、获得感。
让群众看到幸福在哪里
5月18日,宜城市学苑社区襄大铭苑小区内,宜城市政协“协商在一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活动如期举行。
该小区是宜城市“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示范小区,然而在一年前,该小区还是全市有名的问题小区:多收面积款260多万元;地下车库路面破损严重;没有健身场所、晾晒区、电动车车棚和充电桩……为此,居民多次上访。
社区党支部召集党员代表、单元长、居民代表开会了解情况,与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沟通,并据理力争。最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出资400多万元解决了问题。仅用2个月时间,多收面积款全部返还到居民手中,地下车库重新修复,地面铺上金刚砂。“社区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做实事,老百姓不会信任你。”学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帆说,要让群众相信社区党组织愿为大家办事,并且能办事,还能办成事。
去年5月13日,石油公司小区拆违动员会召开。次日,李秀东率先拆除了自己花2万元搭建的车库。退休老党员、庭院长徐荣国也带头退出了占用的公家房屋。“这时候党员必须带头站出来,群众都看着我们呢!”李秀东说。
据宜城市委社区工委负责人介绍,社区干部实行本地化管理,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就在辖区住,分别担任党小组长、楼栋长等职务。“群众能看到社区干部在身边,有事随时能找到,才能让群众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宜城市社区工委干部邢涛说。
宜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社区治理就是要从每个庭院小区群众最切身、最实际的问题入手,妥善解决矛盾纠纷,从而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社会治理新局面。(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宋敏 韩秀嫣 通讯员 何维国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