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镇安乐屯村天池堡,漫山遍野的茶园映衬着蓝天白云,1.7公里的环形观光路蜿蜒曲折,村民在绿地里劳作,点缀其间。
近年来,该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吹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这片广袤的田野,正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
枫香河——涅槃重生山水间
清晨,清脆的鸟叫唤醒了沉睡的村民,不久便袅袅炊烟升起,金灿灿的阳光倾洒在半山腰。
今年90岁的老人曹之和每天都会起个大早,在家门前宽敞的水泥公路上转悠,老人高兴地说,没想到家乡会眨眼间变成“世外桃源”,村里的每个角落,他都想去看一看,去感受不同的惊喜。
蜿蜒玉带、茂林修竹、百年古树、精品民宿……新时代的春风不仅吹绿河畔的枫香叶,也吹醒了这个“藏于深山人未识”的贫困村庄。
2019年,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杭州上市企业新湖集团到枫香河村考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人文气息让集团决定投入三百万元公益基金用于特色民居改造。
枫香河新改造成的精品民宿
期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带领的小云助贫中心多次前来考察,决定改造特色吊脚楼,发展乡村旅游。
保护古村落,打造盛家坝镇民宿产业2.0版本,带富一片老百姓。就这样,枫香河迎来了新生。
“保证五一能够开门迎客。”今年54岁的曹礼波满脸笑容,神采飞扬,他和家人正在对30多年的吊脚楼进行改造,目前主体已经完工,只需要在外墙刷上漆,平整院子,两层标准的精品民宿就能落成了。
“一个房间30平方米左右,带独立卫生间,配齐生活用品。”村支部书记王庆友介绍说,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划引领、统一经营”的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大家规范经营管理,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
农民成店主,民房成客房,家园成景区。大家干劲十足,掀起了改造民宿的热潮。
房子外观需要统一标准,曹礼波就在细节处动心思:在网上选购特色木质灯具,用来装饰房间和走廊,还用竹子包住水泥外墙,在屋旁插下一溜竹栅栏,走古朴清新路线。
把二楼当成客房,一楼留给自己,曹礼波笑着说,自己也要享受一下住民宿的感觉,现在村里一天一个变化,以后要和外面公园一样咯!
如今的枫香河,出山的道路已经硬化完毕,五百亩藤茶基地已经建成,电商培训展示中心落了地,二十幢民房正在进行精品民宿改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初步建成,政、企、民、社四方联动,给这个深度贫困村带来了希望。
二官寨——归来红雁注活力
“在传承土家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改变……”在二官寨村旧铺,康铸展示着土家四合院设计图,图上气势宽阔的庭院令人神往。他说,过几天等装修材料一到,就开工。
投资500万元,打造占地400多平米的四合院精品民宿,康铸成竹在胸。他的底气来源于政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来源于心系家乡发展的情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只红色“归来雁”给二官寨的乡村振兴又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美丽乡村二官寨。
2018年,二官寨成功申报为恩施州乡村振兴首批试点村。同年7月,在武汉创业成功的康铸毅然回到家乡,准备发展精品民宿,他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两个月后,他便开始着手设计动工。
房子建设时,除了技术工是外地人,其他都是当地人,给大家带去“工作机会”。70多岁的康伦安去年挣了3.7万元,是10多个工人中间挣得最多的。
康铸并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要带领大家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让旅游的东风真正惠及每个村民。
把游客留住。闲暇时,康铸挨家串户进行宣传,有两户村民院坝里长满了杂草,康铸主动两次上门帮忙清理;带头投入义务劳动,清理河道和道路,美化庭院……
潜移默化中,乡村振兴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除了自发维护村里的环境,干部群众还自发立约,建房子都用木料,尽量不用钢建材,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大家还找来一些树兜摆放在院子里,造个型,在不用的石缸、石磨、石槽里种上花草,亮出了美丽乡村的“新颜值”。
鼓起钱袋子。村里举办的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康铸又主动帮大家打起了“算盘”。
“叔,明天你煮200多个鸡蛋拿去卖,就卖2块钱一个。”“婶,你包几百个粽子明天卖,就卖1块5一个……”
思想一变天地宽。今年60多岁的康伦山,在康铸的引导下,告别了以往的懒散,上山采摘野生猕猴桃来卖,运气好一天可以挣七八百,现在子女往家里寄钱的次数少了,自己的精气神也提升了不少。
今年3月,二官寨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还是全省唯一,振奋人心。
在二官寨,像康铸这样的“归来雁”还有很多。有了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脚步在这里愈发响亮。
天池堡——无须扬鞭自奋蹄
精美竹亭、竹栅栏,古典寨门,“网红”秋千……走进干净整洁的安乐屯村天池堡,一个个精致有趣的“物件”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
建设美丽家园,无须扬鞭自奋蹄。在二官寨乡村振兴试点效应下,天池堡的村民“坐不住”了,如今村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村民通过种茶增收致富了,打造“升级版”美丽家园,成为了大家的强烈共识。
天池堡村民们扛着锄头去茶园里劳作。
“竹子绿色环保,可以做成竹栅栏,统一高度和规格,点缀自家门口和公路沿线。”美化亮化环境,院落改造升级,成了大家最近的“心头事”。村里还自发成立了天池堡村民自治协会,协会的11位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大家有事商量着办。
“全村50多户人家,五户一连成立‘户头组’,一共分成10组。”协会负责人吴光元介绍说,每个组会选出小组长,负责监督和带领周边5户村民搞好美化亮化,将所有村民“一网打尽”。
年轻人想法多,路子广,30岁的吴奎就是10个小组长中的一个。他做了300多米的竹栅栏,从自己的家门口一直延伸到大路上。
“我家就在茶园入口,何不打造一个标志性的寨门呢?”吴奎萌生出这样一个想法,没过多久,一个高6米、宽9米,飞檐翘角,古韵洋溢的寨门就建起来了,为了防止瓦片掉落,吴奎还特地对瓦片进行了加固处理。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立起了五、六个各具特色的寨门。经过一个星期的打磨,一个高4米用来装点茶园的竹亭也已经“亭亭玉立”。
村里环境变好了,户户都有亮点,干群心也更加凝聚在一起。今年3月,村里组织在茶园里栽种一批桃树苗,吴光元在微信群里一吆喝,大家扛着锄头就来了。
“大家商量着在清明前后10天集中扫墓凭吊,时间过了,大家都自觉的进行清理。”今年62岁的李美玉话语里满是自豪,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最美院落”,正迎面向她走来。(人民网湖北频道 文/赵盛迷 图/向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