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打磨文明细节 纵深推进爱国卫生月活动

A-   A+
发表时间:2020-04-16 09:04    来源:湖北文明网

 

  街头绿化带一角的公益广告牌 

  主城崛起,细节着力;爱卫行动,小事做起。

  后疫情时期的夷陵,知弱而图强,从无数个细枝末节的小事,打磨这座文明城市的细节。让时时处处的“小而美”,弥补角角落落的“缺而憾”。

  4月,走进魅力主城——宜昌市夷陵区,一路感知,一路感慨。见微知著:小事一串串,文明的足迹一行行。

  街头约定俗成的“距离美”

 

  “一米间距”在夷陵区行政服务大厅、医保服务中心、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率先推行。 

  4月9日一早,在东湖路“八大碗”早餐店门口,记者看到,10来名等餐的市民排起了长队,不过与往常相比,尽管没有人员维持秩序,队伍却井然有序,不仅都戴着口罩,人与人之间的前后距离也都在1米左右。

  距“八大碗”不远的夷陵供电公司服务大厅,一进入大厅,但见门口地砖上贴着几个黄色贴纸脚丫,脚丫下面的“距离产生美”五个红色的大字特别醒目。大厅里,不论是等候办理业务时的坐距,还是窗口前的站距,人人都遵从1米的间距。

  走在夷陵的大街小巷,记者发现,无论是在人员流动量大的BRT车站、医院大厅,还是在超市、银行,一米间距已成为一道约定俗成的“美丽风景”。

  公筷、公勺进食堂,“零接触”餐厅成时尚

  “公筷公勺”就餐模式在“光阴的故事”音乐餐厅得到推广

  4月13日中午,记者发现“光阴的故事”音乐餐厅就餐模式在疫情之后悄然改变。

  据了解,餐厅自4月初复工后,对日常卫生管理更加严格,除日常消杀毒,及例行体温检测外,还推行了公筷、公勺就餐模式。并进行智能化升级和改造,就点餐、叫餐、结算环节,推出智能系统,客人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便完成点餐、叫餐、结算全部过程。除了送餐环节,工作人员和客人完全做到零接触。

  记者发现,在夷陵,分餐、公筷、公勺就餐模式代表一种新的时尚,并逐渐推广开来。

  小区“自助水”,控住传播源

  4月8日,在丁家坝山水云间小区,一台2米来高1米多宽的自动取水机格外引人注目。

  60多岁的小区门卫苏师海告诉记者,取水机自今年3月安装投入使用后,因为方便、卫生,小区业主近7成都选择使用取水机的纯净水。

  一路观察,记者发现,不仅是“山水云间”,丁家坝周边的“阳光水岸”、“夷陵新都”、“星湖湾”等小区都已安装“取水机”。

  其实,围绕饮水卫生,夷陵区可谓做足文章。

  今年,该区更是下大力气整治黑臭水体,3月份以来,先后整治黑臭300余处,改厕500余处。不仅有效遏制了蚊虫滋生带来的病毒传染风险,还为下游居民提供了清洁水源。

  公园“小贴士”显现“大能量”

  夷陵区河心公园的廊道旁,一则则吸烟有害健康的广告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目前,该区正积极引导市民共创“无烟城区”。

  “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晚餐宜清淡,油盐糖宜少”、“起居需定时,睡眠不可少”……行走在夷陵区丁家坝河心公园的木质廊道上,不经意间,总能看见廊道地面上一块块银色的小铭牌。上面除了表示步行距离的数字外,还有诸多涉及养生、健康、卫生的简短提示语。

  据该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去年来,全区在公园、小区、公厕等公共场所制作“小贴士”5000多个,而今,这些“小贴士”已焕发出大能量,正默默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饭、盒两分离,垃圾分类进入细分环节

  市民正将废弃的电池投入废旧电池回收箱。目前,夷陵区所有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实现细化分类处理,有害垃圾和烟蒂有了专门的回收口。同时,政府正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打开饭盒,将残羹剩饭倒进黑色的垃圾桶,竹筷进入蓝色垃圾桶,最后将一次性的饭盒压扁后放入绿色垃圾桶。这是机关干部餐后的“规定动作”。

  目前以饭、盒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处理已在全区所有党政机关全面推行。

  与城区推进垃圾细分分类一样,农村垃圾分类也在深入推进。

  8日,记者在鸦鹊岭镇龙潭村一村民家中看到,房屋前的花坛边,放置着一红一绿两个垃圾桶。女主人正打开垃圾袋,将里面的纸屑、易拉罐、塑料瓶分拈出来,投进绿色垃圾桶,将剩下的餐厨垃圾则投进红色垃圾桶。

  女主人姓李,她告诉记者,全村1600余户,家家户户都在执行垃圾分类处理。

  徜徉在夷陵的街头巷尾、交通沿线,随处可及的“小而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跃映入眼帘:

  聋哑人志愿者黄鹏程,连续半月坚守社区,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测体温。

  黄鹏程正在指导居民扫码、测量体温。半月来,无论天晴下雨,他坚持风雨无阻。目前,该区招募的97662名志愿者活跃在夷陵的大街小巷,成为爱卫运动的重要力量。  

  东湖社区支部书记黄正凤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400余件事,做到件件有结果。

  ……

  正是这些甘愿奉献的群体,默默地为身边的每个小我创造时时的小美好。(三峡日报 记者 黄善国)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