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凝聚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

A-   A+
发表时间:2020-04-02 08:52    来源:宜都文明网

  庚子春节,一场毫无预兆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让这个春节变得惊心动魄。

  地处巴蜀咽喉地段的湖北宜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明古城,也是一个两江交汇、风景秀丽的峡江名城。

  疫情袭来,40万宜都儿女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宜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全民抗疫的战斗立即打响,两江交汇处,奏响抗疫最强音。

  一条条抗疫战线迅速铺开,一张张防控大网迅速织牢,一个个抗疫故事逐一上演,一个个英雄人物跃然而出。党员冲锋在前,医护白衣执甲,网格筑牢防线,警徽诠释担当,基层踊跃参战……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为宜都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

  党员干部冲在前

 

  宜都疾控“侦察兵”一线入党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期间的宜都大地,铿锵的誓言此起彼伏。

  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宜都34名市领导挂帅联系13个城市社区,947名党员干部联系344个小区,包联1010个楼栋,实现城区所有楼栋包保党员全覆盖。1月31日,100名青年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奔赴陆城街道9个小区承担防疫任务。当天即成立临时党支部,辖9个党小组。

  2月1日,宜都市推行党员干部就地进社区以来,40个临时党支部随即成立。其中,在市直部门双联小区参与防疫工作的党员干部中成立36个临时党支部,在承担4个隔离点任务的党员干部中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各党支部明确各自职责,配合各社区、小区落实包保责任,完成全民监测体温、流动人员管控等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宜都41个临时党支部、近千名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

  2月10日,在陆城街道红春社区,由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陆城街道办事处等单位24名机关干部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前往各自的包保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医路先锋”临时党支部,60余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分别在承诺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在八字桥社区杏林苑小区,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935处第三党支部书记曹伟每天对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登记、测体温。

  2月12日,小西湖花园酒店等4个集中隔离点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集中隔离注入“红色力量”,让集中隔离有力度更有温度。

  关键时刻,关键在党。宜都41个临时党支部、近千名党员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战“疫”的中坚力量。

  疫情发生后,红花套镇党委立即执行战时机制,61个基层党组织,212名镇村干部,329名党员和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第一时间建立镇党委班子成员联村、镇村干部包组(安置点)、网格支部(组长)包户、物业(楼栋长)包楼工作机制,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全镇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

  2月22日,红花套镇党委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彰,为全宜昌市乡镇首例。

  白衣执甲写担当

 

  宜都版“小汤山”医院高标准建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宜都市迅速行动,84小时内高标准建成宜都“小汤山”医院,并集中全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全力救治患者,全体医疗战线齐心协力共同战“疫”。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坚持重症轻症患者两手抓 ,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方案”,同时会同宜昌市派驻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危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精准施治。

  疫情肆虐,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白衣天使”冲锋在前。他们不计安危,勇担重任,成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的“关键力量”。

  “论身份,我是党员;论专业,我是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必须是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晓斌主动请战上一线。53岁的张晓斌,2003年曾参与抗击“非典”。此次疫情暴发后,他被医院任命为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隔离病区总指挥。

  在隔离病区,张晓斌每天与医护人员一起对救治方案进行确定、评估、审查及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分类施治。每次新的国家诊疗方案出来,张晓斌立即对参战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方案和上级指令在病区得到精准实施和落实。

  此次抽调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和护士共58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些人是宜都医疗战线的精锐力量。为保证这些人的生命安全,张晓斌反复要求在未做好防护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病区。他说:“等疫情结束,我要把病区所有医护人员都安全带出来。

  不足百米的隔离区,每天微信计步3万余步,相当于每天走20公里。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徐晓宏连续10多天创造这一纪录。

  整理物资、后勤保障、生活保障,她三个重担“一肩挑”;对外协调联系、托运货物、准备运急物资、各区域消杀,她亲力亲为。“疫情面前,没有人不害怕,主动请愿到隔离区的护士都是各个科室的青年骨干,我要保护好她们。”质朴的话语,总能触及人们灵魂最深处。

  疫情来袭,宜都市一医院内二科青年医生熊明安主动请缨上一线,连续二十多天没有回家。妻子娘家春节前刚经历一场车祸,岳父生活还不能自理,本该照顾亲人的他却选择了照顾病人,被隔离区病人称为“暖男”。

  当婚期赶上疫情,陆城卫生院“90后”护士陈双毅然走进发热门诊,坚守抗疫一线。“双,照顾好自己,等你战胜疫情,你依然是最美新娘。”爱人发来的问候让她的信念更加坚定。

  3月26日,宜昌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宜昌市疫情防控“最美医务工作者”通报,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徐灵莉、骨科一病区护师张青榜上有名。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发热门诊以来,徐灵莉一直坚守在接诊第一线,累计接诊患者数百人次。从事护理行业20余年的张青,17年前就冲锋在抗击“非典”前线,此次作为医院隔离病区年龄最大的护士,她总共坚守了47天。

  城市深处“网格蓝”

 

  网格服务覆盖全市 

  宜都是全省农村网格化的发源地,是全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也是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宜都市实施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力量下沉,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城乡社会疫情防控治理体系。

  一大批基层网格员在这次疫情中经受考验,淬火成钢。

  李远华是聂家河村第六网格的网格员,他管辖的网格内有近300户600余人。在入户摸排武汉返宜人员信息的同时,李远华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疫情防控。在他的号召下,辖区村民纷纷请“战”,有的参与交通管控,有的参与环境消杀,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辖区守住了防疫第一道“大门”。

  “家里最辛苦的就是妈妈,她是一名网格员,每天都要到小区走访,她一天假都没休过……”小学生杨昊泽用《“特殊”的春节》这篇作文表达对妈妈刘丹华的赞扬。刘丹华是宜都市陆城街道中笔社区一名网格员,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全身心投入,连续无休,甚至通宵达旦工作,受到社区群众高度称赞。

  枝城镇环城村网格员王梅霜,春节回到30公里之外的老家王家坪村过年。疫情突然来袭,道路不通,公交停运,一时被滞留在老家。“没有车,就走回去!”她硬是徒步8个多小时,回到工作岗位。

  “我要出去转转,谁敢不让我过?”2月28日,正在小区值守的清江社区网格员蒋华蓉面对小区精神障碍患者张某的恶语相向,面对危险她毫无畏惧。她耐心对张某进行劝慰,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安全送其回家,这种事她已不是第一次遇到。

  在加强网格管理的同时,宜都适时开发出“宜码通”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让科技助力抗疫。微信扫码,现场验证出行,实时掌握在宜人员的活动轨迹……“宜码通”成为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为让医护人员一线安心抗“疫”,武汉大学等11所高校为宜都籍学子联合开展“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学习辅导”志愿服务,为21个医护人员家庭匹配了55名志愿者。

  枝城镇3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结“春暖”“齐心向阳”等志愿者服务队33支,志愿者500余人,在抗疫一线充当宣传员、排查员、体温监测员、代购员、心理咨询师等角色。

  警徽闪亮铸忠诚

  平时,他们是人民安全的守护神,是危急时刻的救命人;疫情期间,他们挺身而出,奋战一线,卡口站岗、上街执勤、高速救援……他们用顽强的斗志、无悔的付出诠释着“人民警察”四个字的特殊内涵。

  “对不起,这段时间是封城时间,这条路限行”“请出示您的通行证,接受体温监测。”疫情期间的宜都,高速路口、国道省道、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都能听到他们亲切的声音,护一方人,守一座城,他们一直在路上。

 

  守护宜都城门的“抗疫娘子军” 

  在宜都,有一支广为传颂的“抗疫娘子军”,她们由宜都市13名女交警组成,不论风霜雨雪,她们24小时在岳宜高速宜都站防疫交通管制卡口、S254省道宜都三江收费站两个卡口执勤,成为宜都“城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农历正月初一清晨5时,天还没亮,30岁的李丹第一时间上岗,扼守第一关卡,大年三十接到紧急上岗通知后,她立马投身抗疫一线;29岁的晏兰是宜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一名辅警,疫情期间,她同车管所民警一同在宜都市袁家榜高速路口开展返乡人员车辆检查、登记工作,工作量大时,白天一班要登记上百车辆及人员。

  35岁的辅警李黎女儿今年刚满4岁,以往她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女儿,但如今面对想扑上来索抱的女儿,她总是克制着,在进门消毒前绝不接触孩子;31岁的刘情馨是一名退役军人,她始终保持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忙碌的时候车流量不断,为了确保登记处不聚集人流,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累倒在战疫一线的25岁女交警郑承瑛也是“抗疫娘子军”中的一员。2月11日晚,郑承瑛所在秩序中队接到上街开展交通管制宣传的通知,她迅速随队上街执勤。深夜12时,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高速卡点上岗。在凛冽的寒风中,她和同事一起,对返乡人员逐一进行信息登记,终因劳累过度倒在回家的马路边,后被路过的城管队员救起。

  “今年4月就要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59岁的宜都老民警魏清源春节期间一直在参与东阳光药业三号卡口执勤。执勤期间,他风雨无阻,耐心细致,多次将企图“借道”通行的车辆劝阻。同时,他积极参与企业疫情期间的走访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为运输生产、生活必需物品、医疗物资的车辆办理通行证,确保绿色出行。

  山乡奏响抗疫曲

 

  志愿者服务无处不在 

  全民抗疫,城市、乡村都是战场。

  宜都大批基层干部干在一线,拼在一线,奉献在一线,他们广泛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在山乡奔波,在村口值守,既当组织者、宣传者,又当勤务兵、代购员。传达防疫政策,进行人员筛查,设置关口卡点,进行人员隔离,帮助群众代购……他们每天都很忙碌。

  “我爱人急需打胰岛素,您能不能帮我弄几支。”接到村民求助,陆城街道办事处车家店党委书记陈勇二话没说,第二天一大早就开着新组装的“宣传车”将胰岛素送来。

  疫情期间,陈勇带着读大学的儿子陈宇飞奋战在一线,连续30多天没有休息,被称为“硬核书记”。在该村,还有5对村干部“父子(女)兵”,一直带头坚守在战“疫”一线。

  退休不褪色,“疫”线展风采。高坝洲镇陈家岗村69岁的原党总支书记唐开胜主动请愿到陈家岗村卡口执勤,并给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13支体温计,通过市慈善协会给村委会捐赠1000元。“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一名党员,理应为村级疫情防控作贡献。”

  枝城镇洋溪社区“80后”党委书记裴蕾春节一直没有休息,每天带领社区一帮人挨家挨户开展排查。当听说社区一家三口从武汉百步亭返回,且女主人罗某出现发烧症状时,她不顾被感染的风险,多次上门作思想工作,罗某终于答应去医院接受检查,后被确诊并接受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

  “没有问题,马上办,您等着!”这句话,成了裴蕾和社区一帮人的“口头禅”。米面粮油、急需药品、生活用品……只要群众生活有需要,她总是想办法解决。虽然枝城镇唯一的一例确诊患者在洋溪社区,但在裴蕾等人的努力下,社区无一人被感染。

  五眼泉镇望佛桥村59岁的村民罗家明,身患残疾。得知村委会差消毒人员,主动承担半个村180余户村民房前屋后的消毒工作,每天背着40多斤的喷雾器步行给每家每户消毒,肩膀上被勒出了一道道血痕。“特殊时期,我要为村民做点事。”他说。

  3月9日,在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村民刘昌华全家在自家院坝前“守路”。在“一脚跨两县”的松木坪镇各边界村,像刘昌华一家一样,村民自发在自家院坝设卡点值守的还有很多。

  疫情期间,枝城镇余家桥村抗疫“姐妹花”陈熙寒、成信表姐妹每天准时来村委会报到,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

  ……

  涓涓暖流汇两江

 

  爱心捐赠源源不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疫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源源不断,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

  2月6日,宜都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宜昌市红十字会和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医用口罩1.5万个,价值30余万元。

  3月4日,宜昌鑫鼎集团向宜都市红十字会捐赠20余万元物资,这已是该企业第二次对宜都进行捐赠。

  “80后”武汉宜都商会会长吴华林春节期间滞留宜都,他选择在家乡抗疫,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从海内外筹集300万元抗疫物资,支援战疫一线。

  宜都义工协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多方筹集10多万元医疗物资,对口发放给宜都市二医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

  宜都籍举重世界冠军汪周雨情系家乡抗疫,个人向宜都市慈善协会捐款5万元。

  参与捐赠的还有为数众多的基层群众。

  “平时组织照顾我,今天我要为社会献爱心。”五眼泉镇一位低保户到村委会捐赠1000元,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在场所有人。

  高坝洲镇两城运输经营部法人骆志成筹集爱心口罩8万只,连夜从仙桃运回,捐赠给一线防疫人员。

  ……

  淳朴善良的宜都人民不忘回馈社会。

 

  爱心蔬菜直供城区 

  2月5日,聂家河镇白家淌、凤凰池、肖家隘3个村为宜昌城区葛洲坝社区、宜都城区,捐赠爱心蔬菜17.5吨。这样的爱心蔬菜捐赠,在宜都各乡村每天都在上演。

  “特殊时期,能够吃到来自宜都的爱心蔬菜,菜甜心更甜。”葛洲坝锦绣天下业主郭先生说。

  爱心弥漫,士气如虹。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战士。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宜都而言是一次‘大考’,既考验政府,又考验人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对决战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起到了关键作用。宜都较好地做到了提前预警、提前行动、提前封城、全民动员,宜都没有发生家庭外感染事件,并在各县市区中率先实现清零,交出了一张高质量答卷。”宜都市委书记、市长谭建国感慨地说。(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勇华 通讯员张发智 朱灿义)

  记者手记

  特殊时期,人人抗“疫”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亮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作为一个有着40万人口的县级市,宜都无疑有着“傲骄”的资本:水陆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富足安康。这只是宜都对外展示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内涵,则体现在宜都人的思想境界、道德素养、人文精神上,体现在全社会对“真善美”的推崇上。

  近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三治融合”治理后的宜都,清风扑面,和谐花开,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高度提升,这也成为抗疫期间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自觉地接受时代的挑战、人民的召唤,舍身忘我,拼搏一线,在抗疫的各条战线勇担重任、淬炼成钢。

  无论是下沉社区、冲锋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是不畏危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无论是日夜奋战、呕心沥血的社区、村组干部,还是主动配合、居家隔离的普通民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特殊时期,我要为抗疫出一份力。

  疫情无情人有情,两江大地,40万宜都儿女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责任编辑:乔 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