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英文缩写RICU)主要负责人谢芳,在战“疫”一线忘我工作,在救治生命的最前沿坚守职业初心,在“疫火”淬炼中绽放芳华,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白衣天使的职责和担当,以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托起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希望。
疫情袭来,她在实战中进修
“我原来专修的是呼吸内科,也进修了几期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但总觉得不够。本打算春节后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继续进修综合重症医学的,申请表都交了,没料到疫情来了。”
关键时刻,“生命卫士”挺身而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芳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全市进入隔离区工作的首批医护人员中的首名女医生。
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此次战“疫”的主力军,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则是主战场,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谢芳挑起的就是RICU主要负责人的重担。
作为全院最先承担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的RICU,收治的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镜检查、吸痰等高风险操作是常有的事。
近乎零距离接触病毒,谢芳习以为常。一个多月来,她每天都泡在病房里;每次查房,都要握一握患者的手。“像清醒的病人,跟他握握手,他会有一种被安慰的感觉;有些意识模糊的病人,肢体温度很低,通过握手能够知道他的末梢循环怎么样,同时也能了解病人的力量等情况,进而评估病情。这是贵州援鄂医疗队的傅小云教授教我的,他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科主任、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谢芳说。
实战见真功,磨砺促成长。
鄂州首例ECMO(也称人工肺)手术,就是安排在谢芳值守的RICU里实施的。当时,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急剧升高,达到137mmHg(正常值为35-45mmHg),随即出现意识模糊、心率减慢等症状。医生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后,仍未能改善患者呼吸衰竭加重的状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都到齐了,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决定为患者上ECMO。”谢芳说,“上ECMO很危险,正因为如此,才让我见识到了专家们敬畏生命、敬畏职业的态度和胸怀。”
谢芳很勤奋,每天关注的不是工作就是学习。两个月来,她没回过一趟家,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上午守在RICU,下午参加新冠肺炎疑难危重、死亡患者病例分析会商,晚上在住宿点一张一张研究医学影像,一点一滴汲取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虽累但充实。抢救生命,她在感动中前行
RICU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死神较量,这既考验身体素质又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总想把病人从危险的边缘给拉回来,但是这个病来势汹汹、病毒非常狡猾。有一名病人,我们守护他1个多月,突然就不行了:一会儿心脏出了问题,一会儿神经出了问题,一会儿又肺栓塞,一会儿血压快速下降……整个团队为之抢救了1个多小时,还是没能保住。当院领导说‘大家尽力了’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哭。”“在下午会商死亡病例的现场,眼泪就止不住哗哗往下流,因为我们一起‘过五关斩六将’守了那么长时间,血液透析、血浆滤过、插管、切管,除了当时没有ECMO外,几乎所有的办法都用了,但是最后……”谢芳哭得像个孩子,一如当年高三毕业时的模样:那年,她发挥失常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三大校”,躲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在当乡村医生的父亲劝导下,她才重整旗鼓、收拾行装,踏上赴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艰辛求学之路。
1997年7月,学满5年的谢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入职鄂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开始了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漫漫征途。二十多年来,她坚守初心、勤勉尽责、好学肯干,一步步成长为全院乃至全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
“正如我父亲说的那样,当医生虽然辛苦,但是却很高尚,治病救人,回报社会;而且,从事这个职业,会让你不断地向上向善。所以,我一直觉得,病人教会了我很多,让我知道下一步怎么去努力、以后在哪些方面要下大力气去改进。”谢芳坚毅地说。
RICU里也有温馨时刻
“有的病人,身体一天天恢复,也学着医生看片子,把自己的CT拿出来进行前后对比;看着病灶一天天缩小直到完全消失,就特别兴奋、特别感激。”这是谢芳最欣慰、最高兴的时候。“有个治愈的小伙子,都快从病房的走廊走到电梯口准备下楼出院了,突然好像记起什么了,返回给我们深深地鞠躬才离开……”展望未来,她在希冀中奋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谢芳哭过,因此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她自责过,因此更明白与“疫魔”赛跑一秒也不能输;她更在默默地攒劲,因为与病毒的较量没有句号。“我别的本事没有,学习能力还行。这一次战‘疫’,让我欣慰的是每天辛苦都值得,因为知道了自己缺什么、还要学什么。疫情过后,我肯定去B超室趴着,学床边彩超怎么做;我还要知道血透机每一步工作原理,怎么样才能用好;我要去进修重症医学,包括ECMO搭建……我要在下一场生命大考以及日后每一场生命大考中拿高分!”谢芳郑重地给自己立下誓言。(鄂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