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社区网格员出征前相互鼓劲。记者 张启国/摄
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375名城乡网格员闻令而动、勇作先锋,勇敢战“疫”,用青春力量抗击疫情。他们出色完成返乡人员排查、小区卡口值守、重点人员体温监测、居民物资配送、特困家庭结对帮扶等工作,成为战“疫”一线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李涛:冲在战“疫”最前线
“你好,你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已经放在门口了,请开门查收。”“这就来了,谢谢你!”2月19日,汉江路街办夏家店社区网格长李涛像往常一样,给密切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居民送生活物资上门。刚忙完“这个订单”,李涛又匆忙赶回车上,准备去往集中隔离点为居民送生活物资。
疫情期间,李涛一直冲在前线,干在实处。同事因休产假无法到岗,社区正在为工作分配犯愁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两个网格646户共1802人的信息排查工作。为了掌握230余户无法电联的居民,李涛坚持逐户排查,户户走到。
管控升级后,他经社区分配包保腾龙国际小区,为当时住在小区的242户741人服务。卡口值守,他耐心劝导居民,劝返想要外出的居民;深入楼栋,他为老人和弱势群体送物资、对接医院,提供各种贴心服务。当社区征询由谁负责为密接居民送物资时,他只说了一句“我是党员,交给我吧!”再次冲锋在前。在他的带动下,小区25位普通居民自发加入,与他并肩作战,共同组成居民服务队。
这位85后“硬汉”在谈及无暇照顾妻儿时,流露出深深的歉疚:“很想陪伴他们,但是总要有人坚守在一线。我的努力,只为换来更多家庭的平安。”
杨林:“我的网格我来守”
“王师傅,戴口罩得把鼻子遮住,您这样戴不起作用!”2月1日,在方滩乡王家山村入口处,网格员杨林为村民把口罩调整好,又一路护送他回家,路上不断向他宣讲居家防护知识。
“今天是不是停水了?”一个雨天的清晨,安置区便民服务群里的这条信息引起了杨林的注意。他连忙赶到这户村民房屋附近的管道查看原因,问题不大却需要时间解决。疫情期间,村民都居家防护,没水吃可咋办?杨林赶紧向村委会报告,从邻近的黄龙镇协调了一辆消防车开进村里,又引导受影响的住户有序接水。为了尽可能让村民们方便,他忙前忙后,毫无怨言。
“我的网格我来守。这个时候我们不站出来,大家还能指望谁呢?”杨林与妻子并肩战斗,经常相互鼓励,始终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勾棚棚:忠诚守护践初心
“勾棚棚,我需要2袋黑芝麻汤圆、5包纸尿裤......”“好的,我尽快给您送过来。”勾棚棚爽快应答的同时,在厚厚的物资代购记录本上飞速地记下了村民的姓名、地址和所需物品。就这样,趁着夜色,他一户接着一户走访黄龙镇回龙村的5个小组,梳理出长长的采购清单。第二天一大早,他开着皮卡车直奔商超为村民采买生活物资。
这个场景是回龙村网格员勾棚棚在疫情期间的日常工作写照。为了让400余名村民安心“宅”家抗疫,他每天都奔走在村民家与商超之间,成为全村群众忠实的 “代购员”。
“面粉3块一斤,怎么这么贵?”一天,一位村民在回龙村便民服务群里发出信息。看到信息的勾棚棚一番考虑后在群里回复:“疫情期间,镇、村购物点有限,商品选择有限,我会再想办法货比三家。”随后他驱车到40公里外、货品更丰富的大商场,“精打细算”地为村民购买果蔬粮油。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李姣:一心为民解难题
“小李啊,今天的豆腐什么时候能来啊?”“谢谢小李,帮我们家买到了豆腐!”3月1日,汉江路街办八亩地村二组居民微信群里信息一条接着一条,大家“呼叫”的小李名叫李姣,是八亩地村网格员。
疫情发生后,李姣每天在小巷中穿梭奔忙,负责该村二组居民的体温测量登记,药品、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代购。疫情期间,豆腐销售紧俏,该村二组垭子地处偏远,每次联系订购的豆腐总不能按时送到,居民因此有怨言。细心的李姣发现后,便主动跑腿当代购,贴心地为大家送货上门。在居民心中,留下了“豆腐小妹”的美称。
李姣的丈夫是一名民警,夫妻二人同在抗疫一线战斗,家里一岁半的儿子由父母照顾。她每天关心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和居民生活物资需求,却顾不上为父亲买药,每每说起这些,李姣的眼中总会泛起泪光。
“虽然每天工作压力很大,但看到居民都健健康康的,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姣坚定地说。
梁雪华:温情战“疫”绽芳华
“奶奶,该测体温了。”2月27日,汉江路街办夏家店社区网格员梁雪华一边帮居民测体温,一边仔细将信息记录在册,动作很是娴熟。
梁雪华负责的胡家巷小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属老旧“三无”小区,248户509人,其中有18名武汉返堰者,人员构成复杂,低收入流动人口密集,疫情防控力量十分薄弱。为真实准确掌握外出返乡人员第一手数据。这个平时看似娇惯的小姑娘,果断选择吃住在社区,把办公室变成了临时的家,白天上门排查人员、代购物资,晚上核对人员信息,形成数据台账,常常加班到凌晨。
小区的楼栋特点、居民生活状况,梁雪华一一记在心里,94岁的汤奶奶也成为了她心里最牵挂的人,汤奶奶心脏不好,孙女远在外地,身边只有55岁的残疾儿子陪伴。无论再忙,梁雪华每天都会上门两次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陪老人聊上几句,了解老人生活需求。一次闲聊中,得知老人家里的玉米糁吃完了,她立马自己掏钱买了两大袋送去,老人随口说煮点红薯更好吃,她又放下玉米糁再跑去超市买回红薯。“对我来说居民都是我的亲人,他们的子女不在家,我就是他们的女儿、孙女,有事儿说一声,我随叫随到。”梁雪华说。
黄静:情真意切解民忧
“你们都不用去,我去吧。”1月27日,车城路街办张湾社区东实小区发现一例疑似病例,黄静主动和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一起上门为住户送防疫物资。
就在不久前,黄静强忍着泪水,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送到养老院,转身便投入抗疫一线。
黄静负责的四五厂孟沟新村小区、东实小区等,集老旧小区、“三无”小区于一体,老人多、租户多,管理难度大。社区需要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派送物资,黄静主动将这项工作包揽。米、面、粮油、蔬菜……每天准时送到居民家门口,肩扛手提、消毒洒扫,对待居民她有求必应。
“说实话,我也怕感染,怕生病,但在我心里,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只要他们安好,我也就放心了。”黄静坚定地说道。
梁茜:织密疫情防控网
梁茜是汉江路街办银河社区网格员,她的网格里共有14栋楼532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出租户多,人员流动大,防控难度高,服务任务重。
除了做好卡口值守、入户测体温、消杀工作外,最重要的还是解决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帮助不懂网购的特殊群体,肾结石复发的梁茜忍痛坚持为他们代购配送。对于网络下单居民,她积极对接超市为小区定时定点集中配送,为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她还想出叫号取菜的办法,保证居民安全。
在梁茜的影响下,她的丈夫赵伟也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用私家车义务支援社区抗疫物资运送。夫妻二人同心“战”疫,每日爬楼过百层,人均日行两万步,只为守牢“网格无疫情,居民皆平安”的战“疫”成果。
瞿娥:千方百计惠民生
“娥,你这是今儿个第几趟了?”3月16日,瞿娥为独居老人送菜时,卡口志愿者关切地问。
瞿娥是车城路街办工艺新村社区网格员,7年的网格工作让她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她的网格以老旧小区、年老者居多。战“疫”期间,瞿娥始终保持“战时状态”,白天摸排值守、采购测温,夜间信息统计、报表汇总,即便忙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依旧准时到岗。
日夜奋战两个多月,不曾休息半天。她坚持每日探望独居老人,老人的需求她事事关心。面对居民的误解、指责甚至刁难,她始终保持冷静亲和,为居民想办法、解难题。她以雷厉风行、及时高效的应急处事能力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朱燕:逆行“孕妈”战一线
“小朱,今天我们全家一切都好,谢谢你。”“小朱,你怀着孕还要天天为我们奔波,真是对不住。”居民口中的“小朱”是花果街办花果园社区网格员朱燕,疫情发生后,已有五个月身孕的她积极响应社区部署,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摸底排查、电话询访,她尽己所能,为同事分担辛劳。
“现在是关键时期,多一个人出力就多一分平安,只有大局无恙,宝宝才能真正安全。”朱燕笑着说。
为做到动态监测,朱燕坚持每日上门测量体温,及时更新。为了缓解“封闭式管理”对特殊群体生活上造成的影响,朱燕主动致电,告知居民愿意为他们配送生活物资,并尽可能地提供一切帮助。虽有休息的正当理由但她始终选择坚守。
王欢欢:一“网”情深暖民心
“谢谢欢欢牵挂,我们到家了!”“欢迎回家,早点休息!”3月20日晚上10点半,家住红卫街办王湾社区的赵先生从浙江返堰后,给网格员王欢欢发来平安短信。疫情期间,详细记录出发和到达时间,实时掌握每一个返乡人员的行动轨迹和生活需求,王欢欢的细致耐心温暖着居民的心。
“叮、叮、叮……”疫情发生后,王欢欢的微信也成了工作的“主战场”。谁家有情况、有要求,甚至有不满、发牢骚,都习惯和王欢欢唠上几句。遇到个别年纪大不使用微信的居民,她坚持定时电话沟通或上门问询,将家家户户提出的各类问题妥善处理好。
“作为网格员,我是离居民们最近的人!”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微信群已不仅仅是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渠道,更成了居民们联络感情的纽带。“网民”同心,共同筑起社区疫情的暖心防线。(十堰日报通讯员 胡罗宁 张畅 李珊 特约记者 赵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