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医生讲述战“疫”历程:“再危险,也要往前冲”

A-   A+
发表时间:2020-03-27 17: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口述:王芳 黄石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

  我叫王芳,黄石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在疫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并进入发热门诊上班,1月30日中午接到“紧急调令”,成为第一批支援黄石“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3月19日,完成前期抗疫任务,回医院报到。3月23日,我又回到了临床一线。

  冲上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月30日,我正在吃午饭,准备到医院留观室(隔离病房)接替战友,突然接到“紧急调令”:我和7名同事要前往黄石首家“小汤山”医院驰援抗疫。

  接到通知1小时后,我和同事集合出征,奔赴黄石首家“小汤山”医院——市中医医院团城山病区。

  进入病区后,我们和市四医院、五医院、十五冶医院及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共计9名医生、15名护士一起接管7楼病区。

  下午四点,我们病区迎来了第一批确诊患者。当时,我正在示范穿脱防护服,透过玻璃瞅见患者进入了病区。

  “病人无医,将陷入无望;病人无护,将陷入无助。”我“本能”地穿上防护服,第一个冲进病区,一边给患者安排床位、诊疗以及晚餐,一边安抚他们恐惧的情绪,“有我在,别怕”。

  这是我驰援黄石首家“小汤山”医院上的第一个班,从下午四点忙到第二天上午八点,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汗流到嘴里像海水一样咸。期间,患者石女士问我:“王医生,你一个人进来,你不害怕吗?”说句实话,我也怕,也知道很危险,但我是一名医生,再危险也要往前冲,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了战场,就要挑好肩上的担子

  对患者而言,我们医护人员是希望和曙光。我每天进隔离病区前,都会认真翻阅病人检查结果、医嘱用药等情况,摸透每个病人病情才到病区查房,问诊、体检、心电图检查,关注患者的点滴变化,并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在抗疫一线,我忐忑不安,害怕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不能将大家安全地带出隔离区,辜负病人的期望。因此,我更加认真对待病人,全力以赴守护每一个生命。

  2月18日,我和朱育年医生接班不到40分钟,护士急匆匆地跑过来,说有一位婆婆突然病情恶化。我赶紧穿上防护服,冲了进去。心电监护仪显示其呼吸每分钟40次,血氧饱和度极其不稳定。患者的女儿刚好是我们的病人,焦急地站在床边哭喊着“快救救我妈!”

  此时,这位婆婆急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病房紧张的情况下,我和朱育年医生紧急协调,随后和值班护士连走带跑地搬运病人,一会就上气不接下气,幸亏及时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为了挑好肩上的担子,我向二医院呼吸内科首席专家、黄石名医靳伟求援。她接到了我的求援信息,毫不犹豫地答应担任我的技术指导,还帮我直接加入了全国呼吸同道的大群,直接与他们学习交流,获得呼吸专科全国知名专家的指导,帮我给新冠肺炎患者精准用药,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信。

  尽管辛苦,但很温暖

  在隔离病房,我们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每天为患者的救治护理而忙碌。18床患者石燕(化名)本来因确诊新冠肺炎而情绪低落。2月12日,我无意中发现她看着窗外,眼角泛着泪光。我轻轻地靠近她的床边,耐心地开导、鼓励她,她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原来,她因身体酸痛,以为病情加重了,感到焦虑和恐惧而伤心。得知真相后,我用坚定的眼光直视着她,给她讲述了身边成功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传授了一套按摩操,不仅帮她增强抗击病毒的信心,还缓解了身体的酸痛不适。

  为方便患者联系医护人员,我们七楼病区建了一个医患沟通微信群,让患者可以实时在线呼叫,我们医护人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竭尽全力救治。

  战斗的日子很苦,但也有很多暖心的细节。隔离病房的他们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不自觉地用手捂着嘴;帮患者转床时,他们自动走在我身后,与我拉开距离;给患者介绍病情,他们把头转向一侧,避免与我正面交流;患者出院时,发来一条条道别的信息,我看得热泪盈眶,特别是看着那满屏让我保重、注意身体、做好个人防护的留言,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们彼此不再是医患关系,是朋友,又更像亲人!(东楚晚报记者 李艳芳 通讯员 何育坚)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