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场上,无数逆行而上的身影,给广大群众带来爱的希望和温暖。雷山医院建成后,有12名志愿者向险而行,投身于雷山医院治安维护,组成公安雷神突击队,化身为战士的模样,冲锋陷阵。
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向险而行
2月21日晚,雷山医院二期工程正式交付贵州援鄂医疗队。
随着医院的投入使用,大量人流涌入,医院周边治安维护急缺人手。负责该辖区疫情防控治安环境的湖北省鄂州市樊口派出所,向鄂州市公安局、团市委申请招募一支志愿突击队,支援雷山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招募令一出,李德庆当即打电话报名。“爸,你不能去。那可是雷山医院,危险!”女儿李心蕊听闻,“命令”爸爸不准去。
“要战胜疫情,总得有人挺身而出,向险而行。”李德庆简单收拾几件衣服,就离开了家。
“您好,我请求当志愿者,请问什么时候上岗?”何娴,归国留学生,也是独生女,看到招募令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
听到电话那端“柔弱”的声音,派出所工作人员将工作职责强调了一遍:雷山医院是疫情防控一线,形势严峻。每天,进出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近千人,志愿者要为所有人员进行登记、消毒,任务非常艰巨,也很危险。
本以为听清楚任务后,“柔弱”的声音会知难而退。谁知,何娴提高了嗓门:“我是党员,必须去!我还年轻,扛得住!”
“如果我们此刻犹犹豫豫,又该如何热爱这座城市。”“我不是医生,无法逆行而上支援一线,但我是一名志愿者,自愿出战为鄂州献出自己的力量……”只言片语,足见决心。
2月22日,李德庆、周志刚、何娴、吕植康、鲁艳红、王细伟、朱金林、缪中林、吴雪刚、周卫兵、汪辉、张武斌,在樊口派出所的组织下,迅速集结,组建了公安雷神突击队。
每一次帮助 都是一份力量
“怎么办?这么晚怎么回去?”3月4日凌晨0时40分,因患者临时出现突发情况,贵州援鄂医疗队3名医护人员错过了夜间的班车。
正不知所措时,医护人员看见了熟悉的“荧光黄”,立即向突击队夜班人员求助。经协调,队员周志刚护送她们回到驻地酒店。
从这以后,队员们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弦绷得更紧了。“他们在前方夜以继日战病魔,竭尽全力保障鄂州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有义务在后方为她们提供方便。”
3月7日下午3时许,贵州援鄂医疗队三病区医疗组2名医生,临时接到上级通知,到凤凰山庄参加党员大会,但一时间找不到交通工具。在队员周志刚、李德庆的帮助下,2人顺利到达凤凰山庄,按时出席会议。
在车上,一名医护人员一个劲道谢:“鄂州人民太温暖了,我们愿意不顾一切。”那一刻,周志刚和李德庆心里暖暖的。
在疫情面前,每一次帮助,都能增加一份力量!
3月16日,一位婆婆搀扶着拄着拐杖的老伴,从医院出来后,站在路边四处张望,队员李德庆、汪辉上前询问得知:2位老人是乘坐葛店新市民公司安排的车辆前来看病的,现在正等车来接。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车辆还未到,于是李德庆、汪辉将自己的午饭送给2位老人,婆婆顿时红了眼眶,不停说着“谢谢、谢谢”……
志愿路上 爱心传递更暖心
连日来的志愿服务,让大家意识到,工作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队员中年龄最小的王细伟,目睹了多名患者转移到雷山医院时的状态后,一天晚上,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
大家明白,瞒着父母来当志愿者的他内心有太多牵挂,太多思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着玩笑,将他逗乐了,可那一晚,每个人都失眠了。
身体的疲惫可以战胜,但内心的恐惧如何战胜?
一天,贵州援鄂医疗队一病区医护人员送来了贵州特产的果汁。“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总能看见你们的身影,谢谢你们的守护。”隔着距离,还未等队员们道声谢谢,医护人员便离开了。
队员们从未见过她们摘下口罩的样子,也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但她们防护服上写的“贵州鄂州,风雨同舟”,深深刻在了每个人心里。 至今,这几瓶“特殊”的饮料还在哨棚里放着,大家都舍不得喝,因为这份温暖是他们坚持的动力。
“这里的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平凡的回忆。”一次次志愿服务,让互不相识的一群人相互传递着温暖。
鲁艳红,2个孩子的妈妈,每当夜幕降临时,她会因听到孩子通过微信语音喊的一声“妈妈”泪流满面,但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
朱金林,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常常累得疲惫不堪,却从不喊苦叫累;
吴雪刚,上有年迈父母,下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出征前,妻子满含泪水拉着他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平安归来;
李德庆,退伍老兵,常常笑言:当兵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块好钢;
吕植康,也是退伍老兵,每次遇到近距离接触病患执勤任务,他总是那句:“我来”;
……
截至3月20日,鄂州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持续多日“归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一天天好转,突击队12名队员期待的胜利曙光即将到来。(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