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阖家团圆的日子,她像战士那样出征,从发热门诊到照看临时家园、到主动请缨参战隔离病房,她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白衣战士的初心使命。
她叫张海萍,今年四十岁出头,从大学毕业的青涩女孩,成长为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支部委员、肿瘤科护士长兼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疫情不退,我不退”是她的心声更是她的实际行动。
“我不上谁上,我不带头谁带头”
1月下旬,天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打响以来,得知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定点救治医院,张海萍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战“疫”的最前线——发热门诊工作。
“说实话,在疫情面前没有害怕是不可能的,但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使命,相信我们的团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能经受住考验。”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士长,就应该为大家做好表率,“我不上谁上,我不带头谁带头?”她向医院请战。
在发热门诊工作,意味着直接接触大量的疑似患者,早期,发热门诊被围的水泄不通,为保证有序就诊,避免患者之间相互交叉感染,她对门诊导诊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对每名来诊患者进行大筛查,对发热患者再次测量体温,仔细询问病史并详细登记。对有高热疑似的患者按照流程,护送他们做检查、复诊。
工作看似简单,但流程繁琐复杂,要求高度认真仔细,一个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面对有些焦躁恐惧的患者,她细心安抚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来回穿梭于患者之间。
那几天,她感冒了,声音嘶哑、咳嗽,同事让她下来休息,她笑笑说“没事,喝点热水,蹦跳一下出出汗就好了”。
可是感冒鼻塞加上防护服穿上身的一瞬间,简直要令人窒息,护目镜压着就像有个铁罩扣在头上一样。为避免工作中上厕所,浪费防护服,张海萍不敢吃不敢喝,脸庞被口罩勒出深深痕迹,耳朵被勒破了皮,双手被橡胶手套和消毒水捂得蜕皮发白,她也不叫苦叫累。大年三十那天,为了让其他同事吃上口热饭,她主动承担夜班,一直坚持到正月初一。
因工作需要和疫情严峻复杂,一线医护人员都选择不回家,住在医院搭建的临时家园,热心快肠的张海萍又担起临时家园的“家长”,负责大家生活起居,联系后勤为大家准备生活必需品,保证大家一日三餐配送,同时还不忘给大家反复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待疫情结束后,全部安全回家。爱操心的她,成了同事们心里最温暖的“家长”。
最忙碌的时候,她一天接过100多个电话
发热门诊工作量减少后,轮岗休息没几天,她自愿放弃休息,申请到了战“疫”主战场——感染隔离病区,负责普通病房改建的内科感染病区的全面协调、指挥工作。
该病区是医院当时最大的一个隔离病区,当时每天在院病人有200多人,每天出入院、转科十分频繁,工作人员多且杂,为了优化工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做好院感防控,张海萍对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物品配备、急救管理、消毒隔离等进一步规范;从防护服穿脱到病房消毒、垃圾转运,就连保洁人员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标准,她都耐心细致协调。她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每天深入病房实施治疗护理,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况,为护士和病人加油鼓劲,最忙碌的时候,她一天接过100多个电话。
有个病情较重的84岁爹爹,入院后没有家人打来电话,也没有人送来物品。一天,老人突然拒绝进食,张海萍和医生沟通后,来到老人身边,鼓励老人吃饭,正好医院收到捐赠的肠内营养品,张海萍和医生商量,给老人适当多开几袋补充营养。她还和食堂人员商量,给老人单独送稀饭馒头等老人喜欢吃的食物。看到张海萍忙前忙后,老人特别感动“虽然看不清你的样子,但你就是我的亲人。”
有时候好不容易回到暂时休息区,当科室有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张海萍不分日夜,总是雷厉风行予以协调解决,指导临床。“只有每件事都安排好了,自己才能安心休息。”她说。
从上一线至今,无暇顾及家里,张海萍的丈夫从正月初八开始在乡镇值守、抗击疫情。2月19日下午,突然发烧的丈夫一个人晚上自己去做了ct,结果出来后需要住院,才告知张海萍……
“说实话,我护理了那么多病人,却没能照顾好家人,确实心里有很多亏欠……”想到家人,张海萍泪花闪烁。
但是,每当她想起一起抗疫的战友,又擦干眼泪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科室一个原计划正月初六结婚的同事,主动推迟婚期自愿上一线;在收治病人的高峰期,科室全体人员齐上阵,直到患者全部得到处置;我们的团队都朝着一个目标奋进,那就是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从战“疫”开始至今,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房,张海萍已连续工作30多天,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是常态。她说,在疫情面前,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白衣战士,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