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向难而行、担当奉献,留下一幅幅感人画面。在宜昌市高新区北苑街办东山花园社区,社区志愿者们沉到最前线,甘当1796户5388位群众的“守门员”“搬运工”“知心人”,在战疫一线描绘了疫情防控、为民服务的“五种颜色”。
红色:党员服务队筑牢“防疫墙”
“志愿红”与“党徽红”融合,迸发了更加坚毅的“防护色”。
战“疫”打响,一声令下,由市直、区直、街道及企事业单位的125名党员下沉社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筑起抗击疫情的红色“防护墙”。
党员志愿者王兵球值守岗口,为通行人员测量体温。
2月5日起,党员志愿者成立临时党支部,分成值班值守岗、网格员AB岗、物资保障、机动服务4个组,分头履责尽责。
40名值班岗党员志愿者在门岗前检查人员、车辆出入登记,监测体温,维护现场秩序;10名网格员AB岗党员志愿者上门为孤寡老人送菜送药送温暖;50多名物资保障组党员志愿者隔天为800多户居民分发配送物资……
市委组织部党员志愿者、临时支部书记向铋成坚持一日双巡,将巡查结果和工作建议反馈给社区进行查漏补缺,保障工作24小时无缝对接。同时,钉在社区岗口值守一线,组内有志愿者腿脚受伤,他自己主动顶换。
党员志愿者将包保联系点东山花园社区作为防疫“主阵地”,护佑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蓝色:税务“蓝火焰”温暖寒夜
“蓝火焰”是宜昌高新区税务局志愿服务品牌,该局也是东山花园小区疫情防控包保责任单位。
2月7日,“蓝火焰”志愿服务队的18名税务志愿者主动认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夜班值守。
最美“守夜人”为居民送免费蔬菜。
连续30多天,他们冲在一线。最多的志愿者参加值守19次,时长150多个小时;孙晓明父亲因病去世,但由于疫期交通管制,无法赶回宜都料理丧事,只能把悲痛埋在心里,连续4天值守、采购防疫物资;詹含、宋刚、李红军等志愿者忍着腰痛、三叉神经痛折磨,坚持在冬夜寒风中值守;曾经是军人的詹含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就要像哨兵一样站好自己的岗!”
哪里任务重、缺人手,“蓝火焰”志愿者就主动往哪里冲。“读初三的儿子明早上网课,需到巡警小区拿物理学习资料,可是没通行证出不去。”3月2日,家住东山花园小区1号楼的文女士向志愿者求助。高新区税务局办公室主任陈立听后一路小跑、取回资料后递给文女士。“可算解了大难题,为税务志愿者点赞!”文女士感动的说。
据了解,“蓝火焰”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提供“爱心快递”、送医送药等志愿服务10多次,被群众亲热地称为“最美守夜人”。
金色:爱心居民甘当困难群众“搬运工”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高龄、残疾、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一直是社区志愿者们关心的重点。
“您缺什么就告诉我们。业委会志愿者统一帮您购买运送”。疫情管控初期,因老人们不会微信下单,东山花园小区业委会自发组织了38名居民志愿者,主动为特殊困难对象当起了“采购员”“搬运工”。
东山花园小区业委会黄薇正在核对居民网上订单。
一声声关心,给困难群众带来了金色阳光般的温暖。老人们需求不一、配送任务较重,居民志愿者们每天早晨8点就出发集中采购,精心挑选、分类、打包、拖运,直到中午将800多斤的物资一一送到困难居民家门口。全市发放爱心蔬菜时,居民志愿者配合物资保障组志愿者一起分装、递送,维护现场秩序、现场消毒处理,上万斤的爱心蔬菜在一递一送间传递了人间大爱。
看到汗流浃背的志愿者,被隔离的家庭隔着门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老人们则连声道谢。
白色:专业医生坚持社区消杀40天
大年初二早晨8点,东山花园小区多了一个白色身影。家住7号楼的居民鲜于景华全副武装,背着喷雾器一压一喷,将社区群众服务中心、值班岗亭等人群易聚集点里里外外来了一次大扫除、大消毒。
鲜于景华志愿为小区进行消杀工作。
鲜于景华是夷陵大道康美诊所的一名医生,因疫情被封闭在小区。通过电视、网络、社区宣传了解到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后,他便自行准备好消毒药品和器械,主动承担起了社区办公区域、小区垃圾投放点、39号楼电梯、35号楼各单元门等公共区域每天2次的消杀工作。
“一趟消杀来回需要更换2次消毒药水,每天需要4小时。疫情虽然可怕,但只要科学防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它。”
鲜于医生义务担当“防疫员”,坚持消杀工作40余天,为群众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
绿色:“知心姐姐”为特殊群体呵护心理健康
隔离时间长,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网格志愿者们加强心理辅导,解决疑难问题,为社区群众心灵带来一片绿、信心与希望。
2月27日,一个小姑娘匆匆跑进了社区,蓬着头发、哭泣颤抖。唐玲见状立即把她带进心理辅导室,关心询问情况。
经了解,小姑娘从小父亲病世,三岁时母亲不堪重负、跑回娘家,她跟着爷爷奶奶、婶婶长大。去年疼爱她的奶奶也因病去世,爷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婶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3个孩子,压力巨大。近期封闭在家,小姑娘因学习与婶婶发生不快,想离开这个家,情绪抑郁低沉。
唐玲劝导她理解大人、学会分担,多与朋友同学和亲人联系,加强情感沟通,并鼓励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充实自己。经过2个多小时劝导,她的情绪慢慢平复。
临走时,唐玲为她准备了牛奶、面包、水果、饼干,加了微信继续开导她,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忧愁,被小姑娘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
如今,小姑娘在家照料爷爷、静心学习、勤做家务,跟母亲经常微信交流,生活里又重新充满了阳光。(宜昌文明网 通讯员唐玲 瑶瑶 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