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新目标: 率先建成“文明城市群”

A-   A+
发表时间:2022-11-10 09:5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2011年,宜昌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截至目前,宜昌已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宜都、枝江分别蝉联、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当阳、远安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21年,宜昌向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进发,力争到2026年在全省率先建成“文明城市群”,并全力打造以宜昌城区为龙头,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全国文明城市群”。

  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成长

  2021年,宜昌发出“动员令”:向文明典范城市进发,把文明创建作为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同年底,《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供立法支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奋斗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导向,有力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热情,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成长。

  今年,宜昌进一步提出“十文明”和“十不见”,倡导文明出行、文明驾驶、文明用餐、文明排队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十类行为,并要求城市不见白色垃圾、不见烟头、不见乱停乱放、不见乱贴乱画等。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宜昌街头,捕捉一幕幕文明又温暖的瞬间。

  繁忙路口无人车闯红灯

  11月3日18时,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大道中南路口。绿灯亮起,上班族、学生、老人、外卖小哥,依次通过斑马线。

  “快一点,要变灯了。”绿灯突然闪烁,站在路口的志愿者大声提示,行人加快步伐。红灯亮起,队伍末尾,一位老人牵着一小女孩仍行走在斑马线上。

  此时,在他们身后,10多辆轿车选择停车,静待他们通行。繁忙的路口,没有一声鸣笛响起。

  中南路被誉为宜昌“魅力街区”,路口周边有27个新建住宅小区,4所大型商场环绕路口分布,是宜昌人流量最大的路口。当天17时到19时,车流量达14000辆,行人超过4000人,没发生一起抢道、闯红灯等行为。

  “交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大家素质在肉眼可见地提升。”排队等候过马路的潘大爷说,他们在附近的兴发广场小区住了8年,看到这些年不光路口变得智能化,市民的行为也更文明。“绿灯闪烁时,行人都不会加速抢行,而是等待下一个绿灯。”

  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伍家岗交警大队队长李志超介绍,2014年起,宜昌推行交通出行“三礼让”,车辆过斑马线减速礼让行人,行人也会竖起大拇指给司机点赞。

  宜昌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干净”往往是外地人走进宜昌的第一印象,但角逐文明典范城市,不仅仅是在市容市貌这些“看得见”的地方,更在精神文明等“看不见”的细节上。精神文明相关指标和测评权重,从29%提高到了40%,这对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贸市场干净整洁

  11月3日8时,夷陵区夷陵三巷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商贩们忙着搬货、理货。

  “这里干净整洁、秩序好,我就爱来这里买东西。”居民徐红梅拎着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地走出市场。

  夷陵三巷是夷陵区的“老街”,是个有30多年历史的马路市场,由三条巷道组成,共6个出入口。早晚高峰,周边农户在巷道摆摊设点卖菜,近万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让这里拥挤不堪。“以往,摊贩挤到路中间,行人无处下脚,裤脚都脏兮兮的。”徐红梅说。

  去年,夷陵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清理违规广告牌、雨棚等,刷黑道路;专门为小卖商贩设置2000平方米的自产自销区,开放固定门面54个、摊位160个。

  自产自销区采用框架式结构,四面通风,内部干净整洁,蔬菜、水产、鲜肉分门别类,禁止停车、乱扔垃圾等标识清楚。“一个摊位租金2元/天,我们再也不用坐在扁担上卖菜啦。”丁家坝社区商贩张世珍赞不绝口。每天收摊后,他会把货台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截至2021年底,宜昌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42个,惠及11万户居民。新建改造菜市场65家,新建公共停车场62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4000余个……每一个数字的改变,都与人民“美好生活”紧密关联。

  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98万

  “苏家榜社区现招募志愿者30人。”“我报名!”

  11月4日大早,宜昌市高新区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就热闹起来,400人的微信群里,志愿者报名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不到半小时,30个名额就报满。

  “每天把志愿者力量组织好,充实到需要的地方。”王华君说。2005年,王华君成为宜昌雷锋精神示范车队队长。一开始,他义务接送残疾人、高考考生,后来免费帮农民工维权、创业。2014年,他牵头成立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建立139个农民工联络处,为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提供帮助。

  为农民工讨工资、成员家里红事白事,只要帮得上忙,王华君都会出马。几年里,他带领团队为农民工争取无息贷款资金1200余万元,支持80余人成功创业,帮助4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许多志愿者都是我帮助过的人,受助后他们又主动加入组织。”如今,王华君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大,遍及宜昌14个县市区,成员增至1600余名。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78岁的熊祥国说。早上不到7点,熊祥国党员互助站的17名志愿者就赶到社区核酸检测点,为4000人的核酸检测队伍维持秩序。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宜昌成为一种风尚。如今,宜昌的注册志愿者达98.72万人。“三峡蚁工”“王华君志愿服务队”“英子姐姐助学”等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志愿服务品牌。

  从2008年首位“好人”方玉明开始,宜昌已连续14年登上“中国好人榜”,涌现出罗长姐、刘发英、李广佳、易从梅等2357名道德典型,仅“中国好人”就多达110名。

宜昌猇亭长江边呵护长江岸线的青年志愿者。

11月9日,和平佳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11月9日,都市田园小区居民共同缔造的“文明都市温馨田园”,市民在优美的环境中下棋娱乐。

  宜都:“车共体”缓解停车难

  最近,宜都市陆城一中同学发现,校园里教师专用停车场变成了学生体育锻炼区。

  “停车场再也不会挤占校园空间。”该校校长邓统元介绍,正常上班期间,学校教职工车辆全部免费停放在附近一家公共停车场。

  和陆城一中一样,宜都城区9所学校的236辆私家车,均实现一车一位,停车无忧。

  宜都人停车更方便,这得益于宜都推行的“车共体”。

  所谓“车共体”,就是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整合城区公建停车场、路边车位、机关事业单位及住宅小区车位资源,错时共享,实现高效停车、智慧管理。

  近年来,宜都城区人口、私家车辆日益增加,停车难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

  2017年至2020年,宜都整合、划拨8块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新建停车场。3年间,城区新增车位2000余个,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题。

  然而,新建公共停车场成本高、区位受限,有无更方便的途径?调查发现,宜都部分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空置现象突出。

  据统计,宜都49个物业小区共有1.7万多个车位,绝大多数处于待售、待租状态。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公共收费停车位夜间闲置率高,车位利用率低。

  2021年3月,宜都探索实施“车共体”智慧共享停车模式。建设方、宜都市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昌喜介绍,该公司探索三种模式:公建公营、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错时共享、公私联营,最大限度释放城区车位容量,推动构建全市智慧共享停车一体化。据统计,宜都通过政府主导、民营场地托管共享、多产权方合作、租赁整合共享等方式,实现联网共享停车场69个,共享车位增至16104个。

  在清江润园小区,户均半个车位。因抢车位,纠纷时有发生。2021年,城投公司增设一个停车场,与小区一墙之隔,白天对社会开放,夜间对业主开放。矛盾迎刃而解。

  过去,宜都老体育馆和工农路农贸市场片区,车辆乱停乱放,交通堵成一锅粥。如今,“车共体”整合5个停车场,实行菜市场、夜市、体育馆、居民小区等车辆错时错位停放,三条城区干道循环互通。

  11月7日,宜都市城投公司改扩建的五宜大道三立路桥停车场正在进行场地黑化、道闸安装,本月将投入使用。这是宜都今年新建的第12座智慧停车场,全市新增共享车位1154个。

  据介绍,宜都计划再用2年时间,搭建1个智慧平台、配套充电桩1000个、新改建10000个车位,互联共享40000个车位,“车供体”逐步向乡镇集镇覆盖。

  远安:“微治理”扮靓背街小巷

  11月7日,远安县鸣凤镇利民巷东侧,仪兴公园正在建设中。“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真没想到,这条小巷变得这么好。”居民万荣说。

  利民巷位于鸣凤社区,贯通连接城区两条主干道,西接鸣凤大道、东通振兴路,有1条主巷、7条支巷,该片区住着440户、1276人。

  “过去,巷子走不进来人。”万荣回忆,一道水泥路补丁摞补丁,坑洼难行;巷道两边杂草丛生、杂物垃圾遍地;再看空中,线缆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居民们最怕下雨天。由于地下管网、排水设施不完善,一下雨就积水,深及小腿。环境不好、生活不便,万荣萌生搬家的念头。

  在嫘祖社区北门街,居民李计堂也曾为出行头痛。北门街南起凤翔路西段,北至北门村二组,主巷长1公里,有3条支巷共长900米,片区住着散户202户、626人;附近还有一个商住小区、一个集贸市场和一所幼儿园。人流量、车流量大,该小巷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远安投资9000万元推进城市“微治理”,覆盖鸣凤城区8个社区的208条背街小巷,解决地不平、水不排、灯不亮、路不通等问题,提档升级配套设施。

  远安县住建局以打造“小而精”巷道为切入口,推进路面拓宽、刷黑硬化,将强弱电线路实行入地、捆扎、扣盒规整清理;对地下污水、雨水管网进行重新铺设连通。此外,远安还更新巷道区域路灯,全覆盖架设监控探头,增植绿地,移栽树木,整修12栋房屋外立面。在北门街,远安县住建局在8条通户小路上,规划出40个车位,满足周边居民就近停车需求。

  如今,路宽了,灯亮了,环境美了,利民巷面貌焕然一新。“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才舍不得搬家哩!”万荣脸上笑开花。

  枝江:菜市场不再脏乱  

  11月1日中午,枝江城区居民龚红芹在五柳树市场买完菜,一双棕色皮鞋干干净净。“过去到菜场买菜,走不进来;现在菜场像超市,不担心弄脏鞋。”龚红芹健步走出菜场。

  白墙绿瓦,荆楚风格。走进枝江市五柳树市场,清新气息扑面而来。18米宽的道路两侧,门店林立,人来人往。

  五柳树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100余亩,生鲜农贸、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样样齐全,商户近800家,曾是川东鄂西规模较大的综合市场。如今,该市场依然是枝江百姓的“菜篮子”,覆盖周边10万人。

  经营20余年药店的张万芹说,市场改造之前,摊贩把菜摆在药店门口,买药的人进不去,发生口角是常事。

  五柳树市场监管所所长张瑞华说,商贩私自搭建、出摊经营,市场主干道被堵得只剩一车宽。农贸市场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附近居民投诉不断。

  “我最怕的是下大雨,菜场地势低,雨水涌进室内, 严重时积水齐腰。”他回忆。

  2018年,枝江市委、市政府把五柳树市场改造建设项目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投资2000万元对其改造升级,硬件设施、功能配套、行业布局、划行归市、卫生条件等达到国家规范化市场要求。2020年,五柳树市场引进管理服务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

  如今,走进农贸市场,白色地板光洁锃亮,贴心的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在熟食区,统一安装中央空调,店铺挂装纱门,橱窗上加装纱窗,食品卫生放心;在水产区,鱼池上方安装一圈20厘米玻璃挡板,挡住鱼跳溅起的水花,地面干净。市场还专门开辟农民自产自销专区,附近菜农有了摊位,不再随意摆摊。

  当阳:南子巷变身网红街

  11月5日傍晚,当阳市城区南子巷。白墙黛瓦,景观玲珑俏皮,韵味十足。

  老字号“卢婆婆米豆腐”店,小小的空间里人声鼎沸。“改造后,来南子巷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老板张军忙前忙后、动作麻利。

  南子巷是当阳市中心的一条小巷,曾经这里坑洼不平,乱搭滥建,排水不畅,一点小雨就水淹脚背,被当地人戏称为“水巷子”。“外地游客经常吐槽,东西是好吃,但环境太差。”张军一直盼着小巷改造。

  2021年4月,当阳启动南子巷片区连片改造项目,对居住环境、沿街建筑、基础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古老的南子巷迎来新机。

  “不少网红来店里打卡直播,生意好时,一天卖到近2000元。”张军说,年初,新南子巷开街,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趁着街面改造,张军也将店面进行装修,原本打算转让的隔壁店面也开了起来,卖烧苕皮、酸奶大麻花等网红小吃。

  沿着巷道前行数十米,镂空灯柱古朴有致,方言地标诙谐幽默,“刘关张”等三国元素随处可见。“娵隅”广场上,市民们三三两两,或是拍照打卡,或是驻足休憩,怡然自乐。

  “地上看不到垃圾,乱停乱放、延伸占道的现象也没了。”女装店店主小郭感触颇深,今年上半年,街道组织议事会,她建议加强夜间照明,很快就得到落实。

  “文明和谐的好环境来之不易,我们都很珍惜,也自发做好维护。”店家陈东说,门前卫生自己包,尽量不给环卫工添麻烦。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当阳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目前,该市已累计完成17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2万余户,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市”。(湖北日报 图片均为全媒记者 刘曙松摄)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