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实践折射真理力量——《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辅导公开课》创新理论传播的有益尝试

A-   A+
发表时间:2022-10-11 09: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紧跟理论创新步伐,广泛组织、深入推进理论宣传,常态化开展面向人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有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所揭示的真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彻底,不仅在于说理透彻,还在于方式亲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群众在精神追求不断增长、理论需求不断旺盛的同时,独立思考、热点关注、参与意识也在增长。这就对理论宣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汇聚多样力量、拓展渠道载体、创新宣讲形式,持续提升理论宣讲质效,是深化党的理论武装的必然要求。近期,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辅导公开课》在湖北卫视热播,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节目深刻把握理论武装、理论传播和理论认知规律,以贴近生活、形式灵活、语言鲜活的立体融合视听表达,让真理的力量“活”起来,带动大众理论学习“火”起来。

  贴近生活

  用“身边变化”讲透“真理力量”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认同是最诚挚的认同,情感唤起人心灵深处的感动,会使科学理论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和持久。情感认同以情感共鸣为前提,而情感共鸣则以共同或相似的认知、经历为基础。《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电视理论公开课紧紧把握理论武装的情感认同规律,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主要内容,密切结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用“亲身经历”讲“理论魅力”,用“邻里家常”唠“理政新篇”,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深入开展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宣传宣讲,有效引导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和共振,在激发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巩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

  “郑渝高铁的通车,不仅缩短了家与梦想的距离,还带动了家乡的发展”,第二集《高铁驶进神农架——新常态下的发展格局》,从高铁建设的成就对比讲起,深入阐释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抉择。“我是一名医生,我不能向病毒认怂”,第五集《与死神竞速的“特战队”——生命至上的抗疫答卷》邀请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周宁现身节目现场,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抗疫故事,深刻揭示中国抗疫取得战略性成果的“密码”。第七集《与游客共舞的麋鹿群——绿水青山的承诺》,以曾经的渔民王明武变身长江护渔员的故事,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小龙虾壳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革新,讲述如何在实践中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电视片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故事,折射和挖掘背后真理的深度、厚度和温度,讲清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将宏大叙事浓缩在微观刻画中,将时代大势聚焦在个体经历中,切实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使大家在节目欣赏中不知不觉从聆听变成了共鸣。

  形式创新

  用“多样表达”展示“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最大众的方式同群众见面?怎样通过灵活的宣讲让广大群众自觉“打卡”“种草”?《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把握电视节目制作传播规律,探索理论宣讲工作和电视专业制作团队深度合作,在坚持宣讲导向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以电视作品的创作与展现形式,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机制,推动宣讲主体、听众等要素的再组合,备课、授课等环节再优化,实现理论宣讲与电视节目的融合创新、宣讲作品与全媒产品的融合呈现,最大化提升传播效能。

  《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创新宣讲工作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充分提升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制作上,节目邀请50多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参与节目的现场和外景短片录制,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和研究生参与圆桌讨论,由专家讲解答疑,从全球视野和历史的纵深,立足湖北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展现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视角上,节目聚焦理论创新、新发展格局、伟大抗疫精神、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基层治理、文化自信、党的全面领导等主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引领受众把握伟大成就、变革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充分彰显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真理性。

  在叙事上,节目不仅采用宣讲中常用的主旨演讲、知识讲解等方式,还引入了亲历者说、金句展示、动画/短视频演示、“真理档案馆”故事汇、云上/现场连线互动等方式。尤其在“真理档案馆”环节,既展示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如第一集《老药箱见证时代变迁——新时代的理论飞跃》中,村医李从发带来的三代传承的药箱,见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伟大实践成就;又展示高科技,如第四集《强磁场攀上科技“珠峰”——大变局中的科技迸发》中,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彭涛教授呈现的强磁力加工的异形结构零件,彰显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还展示“新”玩意,如第三集《“红蓝图钉”中的民意表达——共建共治共享的和声》中,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小手拉大手”卫生管理评分表,把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有意思。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故事里的物件“触手可及”、故事里的人物现身说法、故事里的场景生动感人,理论宣讲的现场感、代入感十足。节目摄制团队还深入武汉、恩施、宜昌、石首、神农架等湖北新时代成就和变革标志地调研拍摄。

  没有枯燥的说教、简单的灌输,而是通过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电视作品,把真理伟力的理论诠释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形成了鲜活鲜明、丰富多彩的全媒体理论宣讲产品。

  语言鲜活

  用“大众话语”解读“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决定思维,语言和思维形成知识。人类认知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节目注重把握新时代受众的认知规律,围绕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用群众语言,让群众讲给群众听,力求端出让大众喜欢听、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理论宣讲“大餐”。

  注重热门话题导入。中国科技是如何弯道超车的?作为抗疫“优等生”,中国是如何做到的?从长江大保护到郑渝高铁建设,从口罩生产、民宿发展、光纤制造到秭归橙、小龙虾,《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注重选取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由权威专家引导开展有理论深度、现实热度的讨论辨析。

  注重网络语言的选用和改进。第六集《三峡深处亿元村——以民为本的共富奇迹》中,嘉宾孔浩用网络流行的“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激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共同富裕的事业中来,以年轻态的语言表达一下子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过去依靠挖‘地矿’,今天依靠挖‘脑矿’”“路一通,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中华民族天生携带一副好基因”……节目中这些鲜活的内容和话语,引发群众共鸣,让广大观众在生动的表达中品味“真理的味道”。

  注重让群众宣讲群众。“面对面”才能更加“心贴心”。节目邀请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秭归橙农李辉、石首麋鹿保护区工作人员杨涛、宜昌许家冲村民刘正清等基层一线群众走进宣讲现场,用真情实感讲故事,将“大道理”转变为“接地气”的百姓语言,直达心底、震撼心灵,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作者为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侯惠勤)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