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开山引水解“饥渴”:用党员干部汗水,换来村庄饮用水

A-   A+
发表时间:2022-08-31 09:06    来源:湖北文明网

  8月25日,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村村民在应急取水点取水。

  “挖通了!挖通了!”8月13日,恩施市三岔镇阳天坪村一处天然溶洞被挖开,村第一书记王小知兴奋地喊道。

  一缕骄阳射进洞中,照亮一片粼粼波光。

  “等不了专业人士了,你们用安全绳把我绑牢,我来!”面对幽深的溶洞,党员詹小靖主动请缨,头戴矿灯,腰系安全绳,沿着洞壁缓缓滑下,直达20多米深的溶洞底部。根据测量,该处溶洞每日可抽水300余立方米。

  一个多月来,这样的开山引水场景,每天在恩施市的深山中上演。

  掘地三尺找水源

  阳天坪村海拔900多米,四周高,中间低。由于持续高温干旱,从7月中旬起,该村饮用水源日渐枯竭。三岔镇党委迅速召集村党员干部开会,决定带领群众进山寻找新水源。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兵分多路,向大山深处进发,经过多日寻找,成功发现了这个溶洞。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人工挖开洞口,安装抽水泵和引水管,周边126户村民喝上了甘洌清甜的山泉水。此后,党员干部又主动请缨,通过安全绳,每天下到溶洞底部,根据水位变化调整抽水泵位置。

  三岔镇党委书记谭海鹰介绍,持续高温干旱,让该镇4处水源日渐枯竭,近3万人出现饮水难。全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674人次,翻山越岭找水源,积极展开自救。截至目前,新找到水源8处,铺设管道7600米,有效缓解了群众生活生产供水问题。

  8月24日,干旱已久的盛家坝镇二官寨村,6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顶着高温,唱着山歌,齐心协力,仅用2天时间就将旧取水口清理干净,连通2个新建取水口,增加了储水量,全村600多名村民饮水困难得以解决。

  “我干不了重活,牵水管还是可以的。”78岁的村民康刚顺也主动加入。

  白杨坪镇洞下槽村水源减少后,村民进山找到了新水源。随后,村里筹资近7万元,铺设水管,安装泵站,新建蓄水池,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仅用了几天就恢复了自来水供应。

  全力打通“生命线”

  “刘书记,我们这里停水了,您快来看看!”8月14日,白果乡两河口村第一书记刘涛接到村民电话,反映该村阳昌隆小组水源干涸,人畜饮水告急。

  放下电话,刘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村民代表共同商议解决缺水问题。

  “在旧水源地上游大概500米处,有一处水源蓄水较多。”村民告诉刘涛。经过现场探查,该处新水源水量丰富,但距离较远,现有管网长度不够。他当即与白果乡水利站联系,申请到1000米长的水管。正愁水管如何运回村时,村里的党员吴章辉主动站出来,出车出人,和刘涛一起将水管从白果集镇运送到阳昌隆小组。

  “水源地比较远,水管也比较重,大家一起帮忙。”在刘涛的号召下,村民们踊跃参与,40余人的队伍向水源地进发。安水泵、牵水管……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当晚7点,供水恢复。

  旱情当前,使命在肩。连日来,恩施市把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放在首位,全力打通群众用水“生命线”。

  8月27日傍晚,三岔镇鸦沐羽村驻村干部汪光荣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就开着自家的面包车,来到村里的一处蓄水池等候取水。

  这天,是他给汪学英老人送水的日子。84岁的汪学英腿脚不便,孤身住在较偏远的山上,由于持续干旱,村里原水源地枯竭,家里停水。

  水桶装满,汪光荣顾不上吃饭,连夜驱车行驶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上。抵达老人家附近,还有近百米不通公路,他停好车,扛着一大桶水,沿着山上小径徒步至汪学英家中,将水缸灌满。离开时,夜已深。

  一个多月来,汪光荣每3天为老人义务送一次水。在他的带领下,已有10多位村民主动加入。

  抗旱以来,恩施市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7万人次,冒酷暑,入深山,找水源、凿山泉、牵水管,用辛勤汗水,为村庄换来人畜饮用水。(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蔡俊 通讯员 谭朝荣 肖芳淇)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