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不辍的爱心传递——省民政厅联系爱心人士帮扶来凤困境儿童圆大学梦

A-   A+
发表时间:2022-07-28 09:46    来源:湖北文明网

  7月21日,来凤县三胡乡三堡岭村一户农家,姐姐小琪正给妹妹小仪辅导功课。小琪9月份就要上大三了,小仪今年中考成绩好,已被县一中录取,离她的大学梦更近了。“要感谢很多好心人,他们的持续资助,让我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勇气!”小琪说。

  2014年以来,省民政厅联系爱心人士,连续9年资助来凤县数十名困境儿童,帮助他们圆大学梦。爱心人士、一家企业的高管贾瑞中说:“我们不求回报,只盼望孩子们健康成长,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接过爱心款 树立新志向

  “妹妹长得跟姐姐差不多高,姐姐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帮舅舅的忙,给表弟选择新学校了。”7月14日,在来凤街头,再次见到小琪和小仪,省民政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陈文兵欣慰地说。

  2014年,陈文兵是省民政厅驻来凤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开始联络爱心人士,结对帮扶三胡乡的困境儿童。

  “那时候小琪还小,帮爷爷背玉米,腰都挺不直,小仪刚读小学,爱说爱笑。”到了姐妹俩的家,陈文兵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姐妹俩的父亲2008年因车祸去世,后来母亲改嫁,她们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比同龄人承受了更多的苦难和挫折。

  结对资助姐妹俩的是武汉一家文具店的老板,每个月的资助款都会在15日打到银行卡上。2016年,得知小琪考上高中,每月300元的爱心款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费,他当场表示每月增加200元。那年,8岁的小仪说:“我的愿望是考一所很好的大学,帮助爷爷奶奶减轻家庭负担,也回报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还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每年暑假期间,陈文兵和爱心人士都到来凤看望孩子们。爱心人士陈光每次到来凤,都带着女儿彤彤,希望她和山里的孩子交朋友。现在,彤彤和小仪是好朋友,武汉的秀丽风光、恩施的特产美食,是两人聊不完的话题。

  小琪上大学后,爱心款从每月500元涨到了1000元。这次从爱心人士手中接过爱心款,她的眼泪夺眶而出。“感谢二字说出来很轻,但在我心里很重。好心人的帮助,让我走出了大山,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她说。

  靠自己的双手

  改变未来

  一行人来到三胡乡石桥村小曼家,正在学习英语的小曼放下书站了起来,头发花白的小曼奶奶紧握陈文兵的手,笑得很开心。“上个月,好多民政干部来我家,这个月陈队长又来了,你们就是我家的亲戚。”老人激动地说。

  小曼的父亲因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母亲早已改嫁,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4年,50多岁的爱心人士青大玉一见到6岁的小曼,就开心地做了她的“爱心妈妈”。那时候,小曼因为参加跳绳比赛扭伤了脚,青大玉背着小曼,从学校走3公里山路回家。她还给小曼做了鱼、洋芋饭。

  省民政厅驻石桥村第一书记罗志刚说,小曼的家临近杨梅古寨景区,多年前工作队与景区沟通,为小曼的爷爷奶奶在景区找了一份打扫清洁的工作,现在老人年纪大了,主要靠低保金生活。今年6月,省民政厅副厅长刘四海一行人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曾到小曼家走访,送上慰问金。

  “小曼小时候很活泼、很爱笑,现在好像腼腆了不少。”陈文兵见小曼说话轻声细语,鼓励她胆子大一点,多跟帮助她的爱心人士交流。“俗话说‘有钱难买少年艰’,我小时候也过了苦日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未来。”贾瑞中鼓励小曼说。陈光则拿起小曼的英语书,建议她多读英语课文、多记单词,“你不要担心太多,只管好好学习,你的学费、生活费都会有的。”

  小曼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今年也考上了县一中。谈到梦想,她说:“我要考上武汉大学。”大家鼓起掌来,为她的志向叫好。

  爱心助学

  接力传承

  除了走访“老朋友”,这次一行人还结识“新朋友”。在石桥村党支部书记谭艳菊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小燕家。刚刚小学毕业的小燕,长得跟初中毕业的小仪、小曼差不多高。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家墙上的贴的奖状、挂的合影显示,她是一个乒乓球高手,已多次获奖。“小燕喜欢运动,经常在村委会的球场打篮球、打羽毛球,小男孩们都打不过她。”谭艳菊说。

  小燕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她随奶奶生活。开朗大方的小燕,领着爱心人士参观自己的家——几年前异地搬迁,政府免费给她家新建的,虽不大却整洁干净。两位爱心人士开心地跟小燕合影,并留下联系方式结对子,每月汇给她500元生活费。

  多年的帮扶已结出硕果。三胡乡政府干部尤坤说,省民政厅和爱心人士帮助的困境儿童,有几个已经长大成人,在香港、武汉、恩施等地工作,还有的在读研究生,“他们都很善良、热心,说要把爱心传递下去。”

  前两年,省民政厅和爱心人士们开始第二轮结对帮扶,今年他们在其他乡镇又联络到一些困境儿童。“回武汉后,我们会发动更多朋友参与这项公益活动,能帮一个是一个。不过,近两年我们也发现,需要帮扶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这说明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等到哪一天真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那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贾瑞中说。(注:文中的孩子们都用了化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