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艺工作者:讴歌时代 铸就精品

A-   A+
发表时间:2022-06-08 08:4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近日,两年一届的《长江文艺》双年奖在汉揭晓,《成人记》等16件作品荣获该奖,其中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4部、散文3部、诗歌3组、评论2部。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评奖,湖北作家在五类奖项均有斩获,共有6位作家作品获奖,包括曹军庆的中篇小说《会见日》、於可训的散文《吴先生列传》等,是获奖最多的一次。

  该文学奖是湖北省近年精心打造的全国文学品牌之一,本次评奖结果,体现出了湖北作家强劲的创作实力,也是湖北省作家近年来勤奋耕耘、争创精品取得的最新成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5年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创作生产,先后推出了歌剧《天使日记》、话剧《一心向党》《张富清》、京剧《在路上》《母亲》《连心带》、汉剧《黎明》、楚剧《大哥大嫂》《淬火》《向警予》《万里茶道》、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黄梅戏《党的女儿》、电视剧《海棠依旧》《功勋》、电影《古田军号》《血战湘江》、图书《雪祭》《焰火》、广播剧《今生无悔》、歌曲《坚信爱会贏》《武汉伢》《坚守》等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海棠依旧》、电影《古田军号》《血战湘江》、图书《雪祭》《焰火》、广播剧《今生无悔》等6部作品获第14届、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他文艺作品摘得国家级各类文艺奖项百余项。

  一批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在全国文艺舞台夺目绽放,文艺鄂军硕果累累,为迈向文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京剧《母亲》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省文联、省作协系统2017年以来获国家级奖项一览

  记录伟大历程 奋笔书写时代

  5年来,湖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题,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

  今年2月,湖北作家陈应松的长篇小说、描写江汉平原农民脱贫致富创业史的《天露湾》入围全国文学好书当月榜。这是我省文艺工作者近年来记录脱贫攻坚伟业、唱响乡村振兴幸福曲的最新力作之一。我省各文艺创作机构、演出院团、文艺工作者竞相发力,用文艺记录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全面脱贫的人间伟业,聚焦乡村振兴,展现荆楚美丽新农村。电影《青云之梦》、电视剧《花繁叶茂》、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黄梅戏《我的乡村我的亲》、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山二黄现代戏《山茶花》等,均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身处主战场的我省文艺工作者更是牢记使命,奋力作为,为时代编史,为英雄立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述感人故事。民族歌剧《天使日记》、话剧《逆行》、杂技剧《英雄之城》、大型纪录片《武汉战疫》《金银潭实拍80天》、广播剧《英雄的守护》《我的4天3夜》、歌曲《武汉伢》、散文集《战“疫”书简》等,无不以精湛的艺术、感人的再现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弘扬红色文化 讲好湖北故事

  湖北是红色的沃土。5年来,湖北省文艺工作者深挖富矿、萃取题材,红色题材文艺佳作争相涌现。

  京剧《连心带》《母亲》、话剧《一心向党》、楚剧《淬火》《大将军吴禄贞》《向警予》、荆州花鼓戏《红荷》、黄梅戏《霜天红烛》等讲述荆楚大地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再现红色历史,彰显爱国情怀;话剧《张富清》、报告文学《父亲原本是英雄》以真实感人的艺术手法,讲述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六十多年的传奇;湖北省文联2021年完成的湖北党史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13组大型美术作品,大手笔呈现发生在湖北的重大历史时刻。

  在用足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湖北省文艺工作者还注重发挥荆楚文化特色,结合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发力创作,以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彰显湖北特色、体现荆楚元素。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民族歌舞剧《古道茶人》中的土家民歌和舞蹈,描绘出美丽土家风情画卷;荆州花鼓戏《红荷》的布景舞美、对白唱腔,均洋溢着浓郁的江汉平原地方特色;山二黄《山茶花》则在继承剧种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手法和舞台艺术,将国家级非遗“竹溪山二黄”剧种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艺鄂军实力壮 守正创新铸精品

  据省文联统计,2017年以来,湖北省文艺家共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21项国家级重大奖项,共有8个项目或个人入选国家级文艺类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库。

  来自省作协的榜单则显示,2017年以来,湖北省作家李修文、张执浩摘得鲁迅文学奖,董宏猷、舒辉波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其中舒辉波蝉联两届),田天、田苹和徐晓华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此外,实力雄厚的湖北网络作家群在全国异军突起,每年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我省先后有匪我思存、吱吱、丁墨、猫腻、罗晓、郭怒等多位作家上榜。

  一个个奖杯、一部部力作,是文艺鄂军5年来守正创新、勤奋耕耘交出的出色答卷。

  这份出色答卷,离不开党的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近5年来,湖北省制定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湖北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意见》《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施意见》等,持续推进重点文艺门类精品创作,加大年轻人才培养力度。

  勇攀高峰,永不停歇。今年以来,湖北省各级文联、作协纷纷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相关主题采风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入基层,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动湖北文艺创作向“高峰”迈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王旭)

  【专家点评

  在深厚基础上守正创新奉献佳作

  湖北的文艺创作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湖北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感受时代律动,在创作中有新诠释、新描绘,产生了大批优秀作品。

  仅从文学方面,湖北作家劲头十足,如池莉的《大树小虫》、陈应松的《森林沉默》《天露湾》、罗日新的《钢的城》等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也体现出追求史诗的博大胸怀。而近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学奇观,则是湖北网络文学作家群在全国的迅速崛起。

  展望未来,令人充满期待,相信文艺鄂军一定能不断守正创新,推出新作品、彰显新风格、开创新天地,为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星

  【典型案例

  八旬剧作家赵瑞泰再出新作——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近日,讲述湖北籍女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钱瑛故事的原创话剧《钱瑛》,在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开排,预计不久将立上舞台。

  该剧的编剧,是著名剧作家、武汉戏剧家协会原主席赵瑞泰。今年已80岁的他,以旺盛的激情投入创作,历时半年,完成了自己的又一部最新剧作。

  赵瑞泰,中国话剧金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曾任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武汉戏剧界的领军人物。他从事戏剧工作60余年,曾创作话剧《张之洞》《春夏秋冬》《董必武》等20多部、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伟大的母亲》等200余部(集),屡屡摘得国家级大奖。

  退休后,赵瑞泰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写作激情,笔耕不辍,佳作迭出,其勤奋和高产令同行赞叹。

  去年,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汉举行,全国31部入选优秀剧目中,东道主武汉入选的3部作品话剧《逆行》、京剧《母亲》和楚剧《向警予》,均由赵瑞泰担任编剧。

  话剧《逆行》,是他在2020年亲历武汉抗疫后写就的感人作品。当年9月,《逆行》经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后在汉首演,两年来已在全国演出百余场,催人泪下的剧情打动了无数观众。

  京剧《母亲》不仅在第四届湖北艺术节上摘得楚天文华大奖,还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庆祝建党百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不久前,武汉京剧院又将《母亲》引入小剧场,以沉浸互动式的演出带给观众感动和震撼,目前已连演十多场。

  佳作背后,凝结无数汗水和智慧。为创作剧目,赵瑞泰多年来四处奔走采访,翻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数以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同时,他坚持守正创新,不断突破自己,每个剧本总是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美。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作为一个剧作家最关键的是要有激情、感动和思考,同时心里一定要有观众,要勇于为观众不断创新。”赵瑞泰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实习生 向豫祺)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