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艳寄语2022年高考考生
一是珍惜美好的时代,珍惜学习的机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好好读书;二是保重身体,劳逸结合,不能“雄心万丈却躺在床上”;三是放平心态,轻松应考,哪怕这次没考好,也不要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要一直朝着规划的目标努力。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讲起我的高考故事,那太多了,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想不到的。”全国道德模范、武汉市汉口医院名誉院长王争艳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王争艳生于1954年,随父母在湖北洪湖生活。小学毕业后,她闲了2年,才和妹妹一起上初中。“当时一个年级有1000多名学生,年龄相差十几岁。”王争艳回忆。
1974年,王争艳高中毕业。当时她有机会成为纺织厂正式工,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人人羡慕的工作,但她受父母影响,一心想当医生。在洪湖县医院,王争艳只能当临时工,刚开始主要做保洁工作。后来,她被调到感染科,做一些护士方面的工作。她利用收音机学习知识,还跟着一位医生学习英语。
“1977年10月底,我随队到农村帮孩子们排节目。一天,我正带着女孩子们在小河里学游泳,听到生产队队长边跑边喊‘恢复高考啦’。”王争艳回忆,她立即上岸,告诉孩子们,“我要回家准备考试了。你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争取考中专、考技校、考大学。”
因为父亲早逝,王争艳家境清贫,甚至连书桌都没有。“我只能借来书,坐着小凳、趴在床上复习备考,床单都染上了墨水。”王争艳说。
除了自学,她还约上好友到当地高中“蹭课”。“一开始是扒在窗外听,后来,好心的老师让我们进教室坐着听,这才补上了好多知识。”王争艳说。就这样,复习2个月后,24岁的王争艳与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因为当时不公布高考成绩,王争艳不知道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只觉得语文和政治考得很好,物理、化学还行,数学很糟。填志愿时,以前的老师建议她报华中师范大学,但她遵循初心,三个志愿都填了医科大学。
“考完后我等了很久,每天都闷闷不乐,甚至不抱希望了,没想到通知书来了。”王争艳说。她收到武汉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整个家属区都轰动了,妈妈还买了喜糖和街坊们分享。
读大学第二年,王争艳因病休学一年。等她大学毕业时,已经30岁了。此后,她一直在医疗一线工作,先后获评“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武汉市优秀社区医生”“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模”等荣誉。
“因为恢复高考的好政策,我的一生被改变了。现在的孩子们都能公平地学习、参加高考,真的很幸福。”68岁的王争艳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