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第九届思政实践课大赛圆满落幕。在学生们的演绎下,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支教老师的教育理想、抗疫青年的青春力量在观者脑海中久久难忘。
舞台上的“翻转思政课”
这次思政实践课大赛,既是比赛,也是该校“翻转思政课”的创新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老师主导知识传授,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师生协作实现知识内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明确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强调学生在老师帮助下的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使学生找回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王静是湖北潜江人,实践课大赛中,她和另外7名同学一同演绎情景剧《走进李汉俊烈士》。
李汉俊烈士是潜江人,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之一。作为上海发起组的核心成员,担负着与各地共产主义者的联络工作,是引导董必武、陈潭秋等湖北籍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播火者。他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仅37岁。
“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王静说,为了更好地呈现剧目,团队8人一起阅读文献资料、观看纪录片,排演历时半个多月。得知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4国语言,饰演李汉俊的梅振涛还特意去学德语,以贴近人物角色,“李汉俊烈士是机智的、无畏的,演绎烈士的过程对我们而言也是爱国情的释放。”
思政实践课大赛组织者、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国平介绍,自2012年起,学校几乎每年都会举办思政实践课大赛,学生自由组队排演节目,指导老师对作品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进行把关。由于节目排演结合了学生的特长、专业和兴趣,很受学生欢迎。以第九届思政实践课大赛为例,从3月中旬正式启动,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有40余支队伍参加了复赛,选出了19支队伍进入了决赛,参与学生达到在校生总人数的80%。
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融合
实践中,“翻转课堂”多用于课堂场地灵活、学生总数少的专业课堂。思政课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让“翻转思政课”持续性地发挥“规模效应”,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答案很直接:做好课程思政,让理想信念入脑入心。
彭国平介绍,2020年上半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立即组织老师学习探讨,要求结合学科特色,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鼓励马院老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共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精品。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教师禹诚结合专业特色,在建党百年之际,和彭国平合作,指导学生将百年党史故事刻画在直径44毫米的纪念章上,纪念章的背面是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师生们录制的党史故事解说视频。
“创作图案、录制解说视频的过程就是将理想信念内化的过程,学生参与度更高。”禹诚说,百年党史细节丰富,在制作纪念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在互相交流中加深理解。同时,二维码的印刻涉及到百根线条,需要耐心和专注力,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践行坚持的力量。
在马院从教39年的教师王萍最大的感受是“变忙了”。
此前,她组织学生前往农讲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地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整个课程安排涉及调课、车辆保障、安全出行等诸多细节。有人不理解,认为高职学生学专业课、找好工作才重要,思政课讲课本即可。王萍正色道:专业课教做事,思政课是教做人,人做好了,做事自然好。
如今,她的坚持已经转化为专业课教师的主动实践。专业课老师主动找她课研、把关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在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课程《商务宴会》中,她和任课教师合作,打造“‘樱’约而至,英雄回‘珈’”酒店主题课程,不仅受到学生欢迎,还得到了学界业界的肯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孙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