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袁辉(右一)、邓丽(右二)等青年代表在宣恩县伍家台村录制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图片由共青团宣恩县委提供)
“这种老师真的是人间天使!”“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像袁辉哥哥一样,以青春之名,不负盛世韶华。”……5月5日,本报全媒体推出“土辉哥哥”袁辉十年扎根恩施支教的故事,收到网友潮水般的留言。
这十年,见过他或听到他故事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袁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到基层锻炼,奉献青春。”曾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的邓丽说。
“把青春奉献给山里的孩子”
“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能理解袁辉的价值。”5月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苏正民看到报道后,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打来电话。
苏正民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听支教老师的课学习,最终考上大学。以前,他一直想不通,这样贫瘠的大山,自己都想拼命逃离,为何一群年轻老师却甘愿坚守?长大后,他才渐渐明白什么叫奉献。
“袁辉老师扎根恩施十年,把青春奉献给山里的孩子,就是希望像我这样的山里娃,能够走出大山。”如今,苏正民是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即将回老家大凉山代课,“我知道那里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我要成为袁辉老师那样的人,贡献一点力量,帮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
“袁辉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鼓励着我们志愿者,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者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王聪,在建始县最偏远的乡镇——官店镇支教。他说,袁辉一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支教生活是考验和磨砺,更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每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就能体会到青春奉献的价值。”
目前,该支教团已扎根建始九年,开设了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等多门课程,帮助150余名山区学生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
百余名大学生加入西部计划
“每次看到袁辉,心中都会涌起莫大的鼓舞,仿佛回到了支教岁月。”如今在湖北民族大学工作的邓丽,和袁辉是好朋友,曾去巴东、建始看望他。
2009年,邓丽辞去武汉的工作,回到家乡鹤峰县的中营高原小学支教,2012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2015年进入共青团恩施州委工作,2019年又调入湖北民族大学。
6年的支教生涯,让邓丽对山区孩子充满深厚感情,更对袁辉充满敬意。邓丽说,到了基层才知道山区农村孩子的实际需求,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她到湖北民族大学工作后,利用一切机会在师生中宣传袁辉事迹,倡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经过努力,该校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从2019年的12人增加到2020年41人、2021年64人。
“非常敬佩袁辉老师,一直想去看看他。”在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老山小学当老师的李晶说。
李晶来自吉林长春,2009年大学毕业后,到十堰市郧县胡家营镇胡家营小学支教。“三年支教,终身财富。”李晶说,农村生活是清苦的,也是快乐的,“基层有着广阔天地,能有很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自己锻炼成长。”
“追随学长的步伐,我到巴东支教一年,收获巨大。”南京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湖北巴东分队队长韩建汶说,离别巴东之际,袁辉赠送一枚自制印章,鼓励他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将继续向学长学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立志奔赴基层拥抱理想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武汉大学大二学生汪佳仪曾就读于巴东县实验初级中学,是袁辉的学生,经历过“土辉哥哥”生动有趣的授课,也被鼓舞和激励,“我会向袁老师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他用小我温暖大我,是年轻人的榜样。”汪佳仪说,以前,认为考上好大学、留在大城市就是自己的追求,认识袁辉老师后,“觉得这个要求太浅层次了,要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成为精神的富者,在所处的时代谋划人生创造价值。”
“看了袁辉的事迹,我流泪了。”华中师范大学大一学子李荣龙,来自云南曲靖市的一个农村,在老师和亲友们的关心帮助下,考上大学。老师成了他最敬仰的职业,“要向袁辉学习,大学毕业后,回云南老家做一名乡村教师,点亮那些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生们的心灯。”
2019年7月,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刘雯前往白沙坪小学进行暑期实践,与袁辉相处一个星期,和他爬山、看望“玻璃娃娃”田艳青、踢足球……“他就像一束光照进一群年轻人的心里,让我们看到前行的路。”刘雯说,返校后,她以袁辉为榜样,参与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疫情期间社区管理等志愿服务。
“像袁辉这样走进山区默默奉献的也是英雄。”刘雯说,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将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埋头苦干,报效祖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翟兴波 雷闯 蔡俊 通讯员 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