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甲辰年 冬月初五

武汉让特殊儿童感受更有温度和质量的教育

A-   A+
发表时间:2022-03-30 10: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对特殊儿童实行普特融合教育,是其融入社会的起点。

  据统计,武汉有3000余名特殊儿童,其中,有一半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特融合。

  这些孩子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得如何?普特融合还有哪些难点痛点?3月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他很难受,他自己也不愿意生病”

  3月7日上午10时许,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岭小学,一年级(5)班班主任吴丽芬上完第一节语文课后,站在教室走廊上,一直关注着操场上的小浩,“体育课是小浩最喜欢的,他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组队做运动。”

  小浩,今年7岁,智力残疾,2021年9月入学后,成为了班上的“特保儿”。“小浩虽然很特殊,但我们仍选择让他进入普通学校,希望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刚开学时,小浩还不能很好适应校园生活,两只手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拍打,说一句完整的话都比较困难,于是,小浩妈妈开始和小浩一起上学,至今“陪读”已半年。

  记者注意到,体育课上,同学们并没有排斥小浩,下课也有同学与小浩一起玩。“他生病了,很难受”“他自己也不愿意生病”,面对记者,孩子们看似稚气的话语,却透着一种纯真的善意。

  江夏大花岭小学主要负责人介绍,该校平均每年都会接收两三名特殊儿童入校随班就读,截至目前已累计有30余名,师生对特殊儿童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他们也能成为大家的榜样”

  “特殊儿童受健康同学影响,有‘往上走’的趋势,他们也能成为大家的榜样。”江夏区大花岭小学教师郑德焱从教已30多年,教过多名特殊儿童,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智力残疾儿童小东(化名)。

  “带小东的3年里,我连做梦都在为他担心。”郑德焱回忆,小东时常自言自语,独自躲在角落,加上患有哮喘,他几乎是把小东“系在裤腰带上”。班上成立了爱心小分队,师生轮流“值守”在小东身边。

  可是,爱心小分队的组建,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小东不经意间会对其他孩子有些冒犯行为,导致孩子们有些害怕,家长们的反应也较为强烈。”为了让小东尽快养成好习惯,也让其他孩子们学会包容和善待他人,郑德焱决定给小东安排一个同桌。

  班长带头,一周一流动,慢慢地,同学们逐渐和小东熟络起来,不仅愿意与小东同桌,甚至还以小东为榜样。“你们看,小东的书本摆放得这么整齐,你们一定也可以!”一次次听到郑德焱的表扬,小东的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郑老师,这几年多亏您和同学们的照顾。”2020年,小东顺利毕业、进入初中,他的外公对郑德焱说。

  “普特融合,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仅有爱心还不够。”

  “我们这些普校老师有本领恐慌,急需掌握更多特殊儿童教育方法。”

  “校园里应该有一些专为特殊儿童设计的学习、活动空间。”

  连续多天走访,记者听到许多老师们的呼声。

  “老师们期盼的,也正是需要着力解决的。”武汉市教科院基教所周副所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针对武汉市特殊儿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武汉3000余名特殊儿童,超过一半进入普校,三成以上在特校就读,还有约17%无法入学的,采取送教上门方式,确保“一个都不少”。

  “与以前相比,听障、视障、唐氏综合征儿童大量减少,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儿童占比逐渐提高,这对学校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介绍,目前,武汉市已选取10所普校、10所特校作为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试点校。

  “普特融合,在普校里为特殊儿童留有一席之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周所长说,武汉市已起草《落实教育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各区也都把推进融合教育写入“十四五”规划并逐步落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通讯员 陈克茂)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