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武汉市黄陂区蔡官田村,春风轻拂,设备嗡嗡作响,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转。
“日处理能力达60吨,完全够用。”村支书蔡锋自豪地说,全村300多户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收集到这里。
2021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全市70个乡村污水治理项目,相关资金与财政、农业、土地资金捆绑打包使用,结合央企3P项目,在黄陂区建成了20个村级污水处理站,今年将推广到全区。
生活污水变成汩汩清流
“投放厌氧菌,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运行A^2/O一体化装置,多级处理后,将氮、磷等降解过滤净化。”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无需人工操作,十分先进。
从排水管道流出的尾水清澈见底,可循环灌溉果园。经权威部门检测,处理后的排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下个月接儿媳妇进门。”村民蔡文森满头大汗,正紧张地给儿子装修新房,脸上溢满幸福。新楼房每层都建了一个独立卫生间,排水管直接接到了附近地下主管网的井口。1200米的污水管网有个“大筛子”,将滞留的烂菜叶子、各种漂浮的垃圾拦截。过滤之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经过一系列生化处理后,生活污水就变为汩汩清流。
“以前各家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顺着地形肆意横流,黑臭满地。”蔡锋回忆,前些年一场洪水来袭,脏水倒灌入吃水的古井中,导致全村人闹肚子,生活污水处理成了村里人的心病。“如今,雨水与污水各建设一套收集管网,成功实现雨污分流。”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
蔡官田村,走出了一批革命先驱,还是蔡林记创始人的老家。2017年冬,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蔡以忱烈士的纪念馆在此落成。
青山逶迤,碧水潺潺。走进村里,一排排白墙黛瓦,木雕飞檐错落有致。古井、古树和古池塘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村民们围着石桌谈笑,不时有游人驻足拍照。这里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污水治理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短板,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绿色底盘。”黄陂区蔡家榨街党工委书记程壮说,“按照区里南城北乡的布局,我们正在做规划,红绿赋能,全速推进乡村振兴。”
“来瞻仰红色遗迹和乡村游的客人越来越多,我准备抢抓机遇发展。”返乡能人蔡苗投入50多万元,改造老屋子,主推黄陂三鲜和全鱼宴,参与乡村旅游这道“大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