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爱心接力 未完待续

A-   A+
发表时间:2022-03-09 09: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刘发英(中)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受访者供图)

  “在病房里,我和戴老签下英子奖助学金捐赠协议。”

  “受助学生小娟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长阳偏远学校支教,还加入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

  3月8日的“代表通道”答问,短短3分钟,道不尽刘发英的助学情。随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刘发英,连线助学团队成员,细细聆听她爱心助学历程中这些未完待续的故事。

  走访学生时险些跌下悬崖,刘发英没有退却—— 

  “不能因我的困难,让困难学生上不好学” 

  从1991年到贫困山区黄柏山乡支教,刘发英矢志乡村教育,从未后悔。尽管,她和家人为助学经历过生死考验。

  “车子差点从悬崖边掉下去,现在想想都后怕。”刘发英回忆起7年前,她与助学团队走访偏远山区九龙村贫困学生家庭的惊险经历。

  那天一早,刘发英从长阳县城出发,坐了将近4小时的船到达资丘镇,然后改乘面包车前往九龙村。“那时盘山公路非常窄,坐在车上感觉悬崖就在旁边,我们盯着前方,大气不敢出。”刘发英说。

  最后一段已没有大路,刘发英不得不请当地人骑摩托车载她前往。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打滑侧翻,他们连人带车差点掉下悬崖。顾不上身体疼痛,刘发英接着赶路。

  受捐助学生的家大多在深山里,不管山高路远,刘发英都这样坚持实地走访。“只有到了实地,才能获取学生准确信息,也才能真正了解到每一笔资助对他们来说多么珍贵。”她说。

  这些年,刘发英家中频遭变故,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也曾让她产生放弃的念头。“可看到孩子们获得资助时的笑脸,听到他们考上大学的喜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她说,“不能因我的困难,让困难学生上不好学。”

  2020年,长阳县脱贫摘帽,多年的教育扶贫,让当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贫困生教育资助率、“雨露计划”政策覆盖率均达到100%。

  “现在困难学生都上得起学,我们正在思考如何让他们能上好学、有盼头。”刘发英说。

  如今,“英子姐姐”助学团队探索开展以奖代助,对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她本人也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刘发英之子见证戴老捐赠200万元助学—— 

  “他希望我子承母业,继续爱心助学” 

  “时间太短了!戴老对我的影响,用3分钟讲不完!”刘发英至今记得第一次与戴老见面的场景:一个小伙子一手举着“长阳英子团队”接站牌,一手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这是戴老做手术后第一次下楼,坚持要来接我。”刘发英回忆。事后,老人的儿子才提起,在火车站等待她的半个小时里,他陪父亲来来回回去了5趟厕所。

  那天,接上刘发英后,几人简单吃了饭,便开始谈捐助的事情。那之前,戴老已先后捐款23万余元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

  “戴老详细询问每一个受助孩子情况、每一笔汇款用途,事无巨细。”刘发英说,得知有的孩子家房屋破旧,他还主动提出要多资助些补贴家用。

  那一刻,刘发英深深被戴老助学的热情与坚持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做好助学事业、认真对待每一笔善款的心愿。

  2016年3月,刘发英带着儿子覃飞鸥去探望生病住院的戴老。病床上,戴老签下了200万元英子奖助学金捐赠协议。

  “戴老对我说,他儿子将继承他的捐助事业,也希望我子承母业,继续爱心助学,让这200万元帮助更多的学生。”覃飞鸥说。

  如今,覃飞鸥也是“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一员,并曾主动申请到距长阳县城近4小时车程的璞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走访帮扶困难学生,发放助学款。

  “乡村振兴,教育是关键。”覃飞鸥说,这根接力棒,他一定会接好。

  “小娟”学成返乡,带着哺乳期的女儿支教—— 

  “重回大山,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得知刘发英走上“代表通道”,覃春娟激动不已。她,就是刘发英说到的“小娟”。

  “英子姐姐是我的人生灯塔,在我困难时,她的这份温暖治愈了我。我也希望延续她的路,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国家和社会的温暖。”覃春娟说。

  覃春娟从小父母离异,2011年初中毕业时,妈妈突患重病,无力支付学费和医药费。“妈妈含着泪对我说,娟子,这书咱恐怕是读不成了。当时我也哭了。”她回忆。

  刘发英得知情况后,一边帮忙筹集医药费,一边将信息发在“英子姐姐”助学网上,很快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覃春娟3年学业。

  中专毕业后,学习学前教育的覃春娟回到出生地贺家坪镇的幼儿园教书,随后申请到边远的白沙驿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支教,还带着她11个多月、尚在哺乳期的女儿。

  “重回大山,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幼儿园只有1个专业老师,急缺青年教师,所以我就去了。”覃春娟说。

  这些年,覃春娟见证了家乡面貌日益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上不起学而担忧。

  “国家和社会的帮扶不仅让我们实现物质上的脱贫,更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这是爱的力量、教育的力量!”覃春娟说。

  如今,覃春娟仍坚守在教育战线,继续资助困难学生。她说,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让更多困难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