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音乐梦想跑遍京城 从北漂歌手变身非遗传承人
陈贺表演铁片大鼓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去拜年哪……”近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黄金100秒》的舞台上,来自湖北通山的妹子陈贺现场演唱了民歌《龙船调》,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随后,她又表演了铁片大鼓《戏说古人》,给现场评审和观众展示了铁片大鼓的独特韵味,成功打开黄金宝箱并获得奖牌。
从小山村走向央视大舞台;从北漂歌手到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员、鼓曲演员;从民歌歌手再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片大鼓的第四代传承人……陈贺正用她的努力书写着自己的音乐故事。
从儿时种下音乐梦想
作为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员、鼓曲演员,陈贺的工作并不轻松。“去年一年,我共参加了200多场演出,大年三十还参加了3场。”陈贺表示,过年在外演出是常有的事。
陈贺1984年出生于湖北通山县杨芳林乡,因从小就特别热爱音乐,一直担任班级中的文艺骨干,她一直有个音乐梦想。
“高一那年,我正式向父母提出,希望能学习音乐,但家人都没有同意。”陈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为身处医学世家,家中父母哥哥嫂子都是医生,在自己考入县内重点中学后,家人一直希望她也能从医。
“不让我学音乐,我就不高考了。”因为对音乐的热爱,高三那年,倔强的陈贺再次和家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她的软磨硬泡之下,最终得到家人支持。
当北漂歌手跑遍京城
二十年来,陈贺一直坚持音乐学习。“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就会存钱找老师学习声乐。”陈贺坦言,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厦门任教的机会,义无反顾去了北京,因为人生地不熟,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北漂歌手。
2009年冬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北京室外气温已是零下10℃,陈贺却仍穿着单薄的礼服在露天的舞台上演出。那段时间,她几乎跑遍北京大大小小近百个剧院。也正是在不懈坚持下,她渐渐跑出了名气。
“一带一路”中非财富论坛招待会文艺演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相约国庆7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共和国最美建设者”颁奖典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歌会……如今的陈贺,每年会到各地参加演出,儿时的音乐梦想也早已实现。
推陈出新唱好非遗大戏
2012年,在一次演出中,陈贺有幸认识了国家一级演员、铁片大鼓表演艺术家王淑玲,并与曲艺结缘,拜在了她的门下。通过系统地学习鼓曲艺术,陈贺考入北京曲艺团,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片大鼓的第四代传承人。
铁片大鼓是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该曲种以演唱时敲击铁片而得名。因为继承的是北方的曲种,但自己却是湖北人,在一开始的语言关上,陈贺就遇到了难题。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出铁片大鼓的韵味,她常常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字儿、字儿”“词儿、词儿”……同一个字,念上几百遍都是常有的事。
“其实这次上央视,也有自己的心愿,就是让这一非遗文化能被更多人看见。”陈贺表示,铁片大鼓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大多是口传心授,目前已处于濒临后继无人的边缘。
为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曲艺,陈贺不断推陈出新,在铁片大鼓原来的传统段子基础上,加入许多新鲜元素,并通过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创新曲艺表演形式。陈贺说:“希望通过创新、时尚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让传统曲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焦姣 徐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