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英(右二)正在传递火炬
2日上午9时许,在北京盲人学校,“英子姐姐”刘发英高高举起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和前一棒火炬轻轻碰撞,火苗噌地一下被点燃。
刘发英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火炬很有分量,一只手举着还有点吃力。”刘发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能参与奥运火炬的传递,这份光荣与自豪,是以前都没有过的。”
16年写了20多万字助学笔记
来北京之前,她收看了北京冬奥会冰球、冰壶、滑雪等比赛项目,深刻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来到火炬传递现场,她连忙和正式“上岗”的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合影。“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感到挺意外,心情特别激动。”刘发英说。
1991年,21岁的刘发英师范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偏远、最贫困的黄柏山乡支教。目睹山区孩子的求学艰难,她省下微薄工资,给贫困学生买书本文具,从此毅然踏上公益助学之路。
2005年,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帮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这一年,她注册了“英子姐姐”的QQ网名,开始在网上发帖为贫困学生求援。2010年,她建立“英子姐姐”助学网站,以首创的“一对一”网络助学新模式,帮助贫困学生们继续学业。为了赢得网友信任,她坚持实地走访核查贫困学生的信息,记录走访笔记,记录捐款的去向。同时,她还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在崎岖的山路上,她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在山高水急之地,她曾多次遇到危险。16年来,刘发英的足迹遍布湖北、湖南两省的贫困地区,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写下了20多万字的走访笔记,整理了180本台账,详细记录了每笔捐款的来龙去脉。
帮4300多名贫困学子圆求学梦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从一个网络志愿者起步,现发展成为有33名核心成员、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工作室。数名曾经受到资助的学生在走出困境后,加入到“英子姐姐”助学志愿服务团队接续助学。在2000多名国内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募集到2900多万元助学款,帮助43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刘发英也被媒体誉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曾经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多年公益助学过程中,刘发英曾帮助过许多身患残疾的孩子。2019年,一位父亲带着一个聋哑小伙子,找到“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工作室”求助。刘发英了解到,这一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小伙子和妹妹都是聋哑人。尽管如此,当年,小伙子努力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可是,他的家庭实在无法负担其读大学的费用,在听说“英子姐姐”的故事后,父亲带着小伙子登门求助。经过核实,工作室决定资助小伙子直到毕业。
“在帮助他们时,我们也会特别留意。比如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资助能让他们感到最为舒适,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刘发英说,“担任火炬手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动力。以后会把冬残奥会的精神融入工作中,也呼吁更多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一起来守护孩子们的梦想。”(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通讯员 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