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富(右)、王建父子探访曾经花钱修补的道路
王建(左)看望独居老人
“村民有需要帮助的,只管把名单报给我。”自2008年起,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王屋村王屋大湾村民王湘富,便与王屋村村委会达成一个温暖的约定:由村委会填写困难村民名单,每年春节前他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发放现金或物资。直到困难老人由政府安排统一住进福利院,他的这一善举才告一段落。
但是,王湘富的暖心行动并未中断,而是转移到了福利院。他带着儿子王建,每年春节前给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年猪。
“父子俩做善事十分低调,为村里修路、帮扶困难村民等,从来没有对外说过。”昨日,王屋村村支书王进松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反哺家乡修路方便居民
昨日下午,旧街街道戴山村大操家岗湾65岁村民胡春梅,和三位老人坐在院内闲聊。她家旁边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这条近1000米的道路,是连接戴山村与刘家畈村的必经之路,也是前往旧街集镇的通道。
对于修路人,四位老人几乎异口同声:是旁边王屋村的人帮忙修的。胡春梅回忆,十余年前,这是一条泥巴路,坑坑洼洼,天晴时硬得硌脚,下雨时满脚泥巴。后来,路上铺上了砂石,变得好走多了。再后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但对于当初那位帮忙修建路基的“王屋村人”,乡亲们仍十分感激。
“原来的泥巴路存在好多年,修成砂石路后,大家来来往往方便多了,但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是谁修的。”胡春梅说。
这位“王屋村人”,正是王湘富。跟王湘富关系很好的村民王湘全,为记者揭开了答案。
王湘全介绍,早年间乡村路况普遍不好,戴山村的这条道更是布满大坑小坑。当时王湘富刚刚外出打工,没挣什么钱,但他始终放不下这条路。有了一些积蓄后,王湘富找到王湘全,出钱请他帮忙拖运砂石铺路。“当时我有些吃惊,因为这条路跟我们王屋村没什么关系,但他还是坚持要修。”王湘全说。同时,王湘富还请王湘全修补了王屋村的一条进村道路。
少数村民得知是王湘富做善事出资修路,提议他立块路碑,但被王湘富婉拒。“我修路不是为了出名,立路碑违背了我的初衷。”他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屋村村支书王进松指着进村的柏油马路说,这条路也有王湘富的儿子王建的功劳。原来,2020年4月,道路路面出现裂缝,但村里资金不足,无钱修补。王建得知后,当即拿出4000元,请村干部找人修路。最终,修补路面只花了3600元。
“村里有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帮得上忙,只管和我们说。”事后,王建对王进松说。这句承诺让王进松感动不已,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些年因为建筑行业不太景气,他们父子俩长年在外面做包工头,收入也不高,但为乡亲们做的善事一点都不少。”王进松说。对于村里的困难,村干部们从不轻易向王湘富父子开口,但父子俩只要知道,仍会主动为村里分担。
父子接力帮扶困难村民
2021年11月,王建当选王屋村党支部委员,他时常参加村里的一些工作。
2月12日下午,村里开展安全检查,王建和王进松一同来到独居老人王爹爹家中。
今年84岁的王爹爹听力不好,身体欠佳。去之前,王建特意准备了一壶油、一袋米。一进王爹爹家,王建便将物资放在桌上,又往老人手里塞了200元钱。“我是王湘富的儿子。您老现在身体怎么样?天气冷了,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啊。”王建对王爹爹说。
听到王湘富的名字,王爹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看着王建直点头。
原来,前几个春节,王湘富都会带着物资上门看望他。
王屋村老支书王中元,对这件事非常清楚。2008年春节前夕,他接到王湘富的电话,请他提供村里困难户名单,说“我想给老人们送点东西”。
王中元整理出五保户、困难居民、大病救助居民等十余户村民名单。王湘富按照人均500元现金,外加猪肉、牛奶等物资,一一送给他们。王湘富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村民们都能过上充实的春节。
此后,每到春节临近,王中元都会接到王湘富的电话,请村里提供帮扶名单,他将现金和物资交给村委会代发。直到2011年,村里的困难老人都由政府安排统一住进了福利院,他的这一善举才告一段落。
但是,王湘富的暖心行动并未中断,而是转移到了福利院。他带着儿子王建,春节前给旧街街道三家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年猪,每年3至6头。
“看了你们的报道我才知道,匿名给我们院送猪肉的好心人,是王湘富、王建这对父子。”昨日,旧街街道江林福利院院长程志芳对记者说。她在江林福利院工作10年期间,王湘富父子送年猪的爱心行动从未中断,而且从不透露个人信息。
“这对父子在村里为人和善。现在子承父业献爱心,做得真不错。”村民周小平告诉记者。
带着乡邻
外出打工挣钱
过完元宵节,刘峰就要跟着王湘富到外地干活了。这是他跟着王湘富打工的第13个年头。“我没读多少书,如果不是王叔叔一家帮助我,不会有我的今天。王叔叔是我的恩人。”刘峰说。
刘峰是旧街街道石咀村人,与王建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刘峰做起油漆工,平时活不多,挣不到什么钱。2009年,他找到王湘富和王建,表示想跟着他们一起到外地闯荡。王湘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精进手艺,到如何为人处世,再到如何管理团队,王湘富的言传身教,让刘峰受益匪浅。如今,刘峰的事业越干越红火,当起了小包工头,生活条件也好了,已在武汉城区购买新房,把父母也接到新房居住。
2013年,刘峰家遇到困难,向王建借了10万元。王建从未催他还钱,直到去年底,刘峰才还完这笔欠款。从2009年跟着王湘富起,刘峰好几次跟着王湘富看望村里的困难居民。正是因为知道王湘富父子为人善良、大度,刘峰还让自己的弟弟跟着王湘富做事。
“他们不仅对我们很好,对其他人也很好,宁可自己为难,也不愿麻烦别人。”刘峰介绍。有一年,因甲方拖欠工程款,临近春节,工地上的工人们都等着拿钱回家。王湘富四处求助亲戚朋友,好不容易筹到400多万元,按时发放了农民工工资。“这些年来,他们父子从来没有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刘峰说。
旧街街道高山村村民高峰,曾跟着王湘富干了5年。6年前,他回到武汉,做水电安装施工。他说,当初正是在王湘富身边历练多年,他才从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老板。
“王建对我就像亲兄弟一样。尽管我没有继续跟着他们父子一起做事,但是他们还是经常给我介绍工作。我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找他们帮忙,他们也从来不推辞。就连我当年结婚的费用,也是王建借给我的。我非常感谢他们。”高峰说。多年来,王湘富团队中,至少有5人成长为工头。
“我也是吃苦过来的,一路上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才能走到今天。只要我们父子有能力,就一定会继续帮助别人。”王湘富对记者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刘慧 陶火应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