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2-02-15 09: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新洲区楚剧团送戏下乡。 (资料图片)  

  近日,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公布,湖北省11家基层文化单位获表彰。

  跋山涉水,为农民朋友送去电影和演出;默默坚守,保障群众收听收看电视广播,让群众读到精美的图书报刊;无私奉献,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辛勤奔走,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严格执法,确保基层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他们,是湖北省基层“双服务”中的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健全深化、创新提升,以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动缩影。

  奔走一线,   

  为乡亲们送去精神食粮 

  2022年1月9日,十堰市迎新春“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竹山县圣水湖景区举行,县文化馆组织的《上庸滚龙》《竹山牌子罗》等非遗项目、《花鼓船歌》等歌舞表演精彩纷呈,现场一派热闹喜庆。

  新春“村晚”,是该县服务农民的品牌活动之一,迄今已连续举办5年。活动中,农民朋友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自展农家特产,自讲农家故事,欢乐多多,收获满满。

  像竹山县文化馆一样,湖北省广大基层文化单位常年奋战一线,“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为乡亲们送去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长阳县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距离县城最远的西部乡镇渔峡口,往返一趟就要7个多小时。湖北省土家族(长阳)歌舞剧团的演员们无论寒暑,始终奔走在基层,足迹遍及该县11乡镇。演出车不能行驶的地方,他们就靠肩挑手提,转运道具音响。剧团每年送戏下乡320场以上,服务群众超百万人次。

  每年仅春季一个季节,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就要连续在基层演出两个多月、130多场。每天少则两场,多则三四场,没时间吃饭,大家便轮流换班;嗓子唱哑了,吃点消炎药和咽喉片继续上阵。两个多月不间歇的演出,演职人员每天周而复始,无怨无悔。“把欢乐留给别人,把辛苦留给自己,是我们戏曲人的应尽职责。”该团演员们说。

  “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电影。”黄冈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下辖的188支放映队、280名放映员,常年奔走基层,仅2020年的“五进”放映活动,放映达6784场,观众约160万人次。

  为保障500万群众收听广播节目,在巍巍峡江高山上,宜昌中波转播台的职工们常年坚守,甘于寂寞,奉献着光和热。服务基层,文化惠民,全省广电工作者不遗余力。目前,全省2506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广播“村村响”,农村边远地区近145万农户开通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倾情浇灌, 

  基层文化建设硕果丰 

  不收门票、不交押金、不需办证,在谷城县庙滩镇黄畈村,有这样一家备受村民喜爱的农家书屋——劝学图书馆。3年来,村民在这里借阅图书达8200多人次,2.1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小小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阅读“充电器”、农民朋友的文化“加油站”,赢得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湖北省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广大文化工作者扎根沃土,创新作为,基层文化建设日益根深叶茂,结出硕果累累。

  数据显示,迄今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122个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和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全省112家文化馆、105家图书馆分别设立分馆1243家和1300家,形成了覆盖全面、城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群文创作人员5万多人,其中具有专业职称的骨干8000多人,全省12926支各类社会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基层舞台。按照“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全省基本形成了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在竹山,该县文化馆发展基层群众文艺队伍360余支,成立秧歌、皮影等民间演艺团体70多个,培养书画、摄影、剪纸等各类文化中心户2600多户,农村文化大院500余个,基层文化骨干7000余人,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天门市群众艺术馆连续10年开展文艺下基层免费辅导,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近4万人次,再由这些骨干去带动全市600多支民间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农村,为农民朋友送去欢乐和实惠。

  “让文化的天空更加清朗”,洪湖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枝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推进文明执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为基层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文化助力, 

  美丽乡村展画卷 

  “照本宣科太生硬,电影一放帮大忙。”在潜江,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送到乡村的科教致富类公益电影,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脱贫致富的“黄金电影”。

  在种植中药材半夏的潜江王场镇、竹根滩镇等乡村,放映队通过反复放映科教片、请农业专家现场答疑等,把放映现场变成了授课现场,受到农民追捧,出现了场场爆满的火热情景。仅在王场镇,通过熊咀村能人熊衍军带动,2020年新增半夏种植农户142户,新增种植面积155亩。不少村民们点赞:“送米送油,不如送部科教片。”

  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湖北赤壁猕猴桃产业受到央视的关注和推介。这背后,是赤壁市融媒体中心的创新谋划和辛勤付出。2018年,该中心组织的猕猴桃采摘直播活动有声有色,引发央视关注,通过广泛宣传,当年全市猕猴桃销售迅速转旺,5元一斤的价格甚至卖到了5元一个。

  在全省,像潜江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赤壁市融媒体中心这样,依托基层文化阵地帮助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单位不在少数。他们以创新的举措、实在的作为,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增添亮丽文化底色。

  文化工作的根在基层,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双服务”工作。通过健全服务体系、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工程等,不断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沈轩)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