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市民政局深耕细作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引导群众主动“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大家的心靠得更近了,邻里互帮互助变得更多了,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全岗通”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1月6日,在社区工作者、律师的努力下,困扰谭女士的房屋租赁问题终于得到解决。“20天里,我一直在跟她联系,对她的问题负责到底。”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道墨池巷社区党委书记马雨涵说。
马雨涵学过民法典、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还学过心理学知识,现在都派上了用场。怕谭女士太着急影响身体健康,她每天嘘寒问暖,进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上月30日,她帮谭女士约见了律师,后来谭女士与租客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全岗通’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了。”宜昌市民政局局长杨青山说,宜昌部分社区已实施了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项目,实行“全岗通”全科社工工作模式,未来3年,计划在所有社区推广“全岗通”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工作者全员“持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上岗”,逐步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建设,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居民议事会架起协商“连心桥”
1月7日,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东山大道277-4号宿舍居民盼来了第一盏路灯。工人安装路灯时,居民自发帮忙,有的扶梯子,有的递工具。居民黄能全说:“社区给我们装了太阳能路灯,以后晚上进出方便了。”这温馨的一幕,源自上月29日的“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
张家坡社区由5个老旧片区组成,缺乏公共基础设施。2020年7月以来,社区党委在各小区开“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围绕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社区党委书记洪娇说,一些老旧楼院从此装上大门,选出“管家”,又脏又乱的菜地变成小花园,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冷眼旁观变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冷漠的“陌邻”变成温暖的“睦邻”。
杨青山介绍,宜昌市民政局将构建城乡社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机制,打造线上议事厅、线下会客厅,畅通居民信息沟通交流、民情恳谈、议事决事渠道,回应群众关切,集聚群众智慧,解决城乡社区发展难题。
社区小组织打造服务“大舞台”
“走访到小志(化名)家时,看到他穿着比脚小4码的鞋子,衣服单薄又短小。我们在志愿者群发起爱心招募,一天时间,爱心人士就给小志捐赠了大批衣服、鞋子和书包等。”在宜昌市西陵区云益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采访时,中心党支部书记李萍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起这个故事。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道发展各类社会组织48家,并在二马路社区成立云益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其发展目标是“云集社会组织成长、益助社会治理创新、家享社会服务优化”。
“环境保护类、公共文化类、家庭教育类、心理咨询类、便民服务类、养老助残类……这些社区社会组织都很受欢迎。”二马路社区党委书记陈正庆说。该社区书法爱好者王强林70多岁了,平时喜欢跟朋友们一起创作书法作品。宜昌市西陵区慧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请他们指导社区儿童学书法,既让书法爱好者们开心交友,又给孩子们创造学习机会,给家长们提供托管服务,一举三得。
宜昌市正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到2023年底,全市四级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各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20个、10个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赵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