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韩家堰由“空心村”变打卡地 90后夫妻“捏”出童话泥屋

A-   A+
发表时间:2022-01-20 09:38    来源:湖北文明网

  1月14日,岁暮天寒,车子沿着蜿蜒水泥路前行,抵达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韩家堰村,一栋圆眼睛、宽鼻子、大嘴巴的童话泥屋映入眼帘。

  敲开拱形木头门,我们走进一栋茅草覆盖的两层泥屋,炕里的木柴烧得劈啪作响,火光将屋内烘得暖融融。

  2017年,90后尚剑波和妻子万婷婷带着3万元回到村里,打造“土团之家”。有些村民十分不解,“年轻人不在外面赚钱买房,跑回农村用泥巴建房子,这不是‘过家家’嘛!”

  “我们村是典型的‘空心村’,本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韩家堰村村支书程国华说,尚剑波夫妻返乡创业后,不少外地年轻人前来旅游,还来了外国人,村里现在蛮热闹。“小两口敢想敢做,给村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历时两年,用泥巴“捏”出两层小楼

  泥巴“捏”成的房子结实吗?

  “我们一家三口已在屋里生活一年多了。”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存疑,尚剑波解释,泥巴相当于水泥,起粘结作用;沙子相当于石头,提高房子的硬度;草代替钢筋,起拉结作用。

  尚剑波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一家生态农场工作,自学了生态设计。妻子万婷婷大学专业是民族民间工艺,同样对生态设计艺术感兴趣。在云南参建泥屋过程中,两人相识相恋。

  2017年,小两口决定离开喧嚣的大城市,返回家乡,在广水开启“不一样”的田园新生活。

  在父母的养鸭场,“捏”出两层小楼,他们用了2年多时间。

  开始他们用脚踩泥巴,让原料充分混合,然后做成小土团,上墙塑形。为提高效率,尚剑波向村民借4头牛“帮忙”,牛累得一见踩泥巴,扭头就逃。

  割芦苇、虮子草做屋顶,砌火箭炕“沙发”,砍树干围栏杆,安电线、自来水管……2019年,泥巴房子竣工,夫妻俩将其命名为“土团小屋”。

  随后,尚剑波设计建造了土团教室、土团厕所、富勒穹顶、海螺浴室等自然建筑。

  开设课程,吸引网友前来打卡

  “土团之家”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招募参与建设方式,吸引全国各地网友慕名前来“打卡”。

  几年下来,“土团之家”共建者近200人。

  “2019年,我开设了4期自然建筑工作坊课程,收入有七八万元。”尚剑波介绍,自然建筑工作坊课程多在节假日开课,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外国人。

  “去年10月,我们启动亲子自然教育课程,目前已经开设5期。”万婷婷介绍,每逢周末,10余个家庭相聚在“土团之家”,在她和共建者带领下,观察、探索、享受自然,共度亲子时光。

  观鸟、去稻田野餐、用土窑烤披萨、在泥块上进行植物拓印、用天然植物染料染制围巾等与自然互动的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项目。

  4年下来,夫妻俩赚的3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目前,尚剑波正打造社区公共建筑,设置图书馆、茶室和民宿,预计今年完工。

  成立公司,打造生态艺术小镇

  2017年,尚剑波开始建设土团小屋时,父母的鸭棚里还养着5000只鸭子。

  为支持儿子的生态事业,2019年他们放弃养殖业,转行做起生态农耕,喂养土蜂,收割蜂蜜。

  “2020年,我们试养了2箱土蜂,去年扩大到13箱。”尚剑波说,前来参访体验的浙江客户见蜂蜜纯正,一次定了30斤土蜂蜜。

  如今,“土团之家”粗具规模,镇里也将配套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1月,尚剑波注册成立土团之家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同步进行商标注册。

  鲜花沿路盛放,绿草铺满小屋,溪流潺潺,鸟飞鱼跃,宛如童话世界……翻看项目规划图,尚剑波神采奕奕,“我们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以自然建筑为主体,集手工作坊、活力农耕、食物森林、科普研学、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艺术小镇。小镇将为返乡青年提供多元化就业、创业机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彭晓华 程淇)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