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就是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宜昌市围绕“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提质五年攻坚行动,坚持以建促管、建管并重,不断强基础、补短板、塑颜值,推动城市管理提品质,服务城市发展增能级。
思想破冰 提升城市发展加速度
以思想破冰应对城市能级跨越。宜昌市政府专题组织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城管发展突围”大讨论,围绕对标“六城五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通过跳出城管看城管、跳出湖北比城管,全力破除“孤岛之冰、虚功之冰、惯性之冰、止学之冰、低标之冰”,实施干部职工“换脑、换道、换芯、换人”的“四换”工程,拉高标杆、对标一流,推动以自身之变适应形势之变、要求之变、标准之变,全力推动城市提品质、增能级。
以管理重塑推动城市治理提效。宜昌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每月召开城市综合管理评估分析会,召集区政府、市直部门、管线单位专题办公,压实综合管理责任,基本形成“市级主导、区级主责、部门协同、党群参与”的“大城管”格局。督促建立“1+4”市场环境整治、“城管+交警”超限超载整治、“城管+住建+环保”工地整治机制,以“多元共治”推动“一体统管”。
以绩效考核激励干事创业。将城市管理质效纳入县、区政府政绩考核,将市直部门、管线单位、街办社区纳入排名,建立月度分析、落后表态、末位约谈、重奖重罚机制。每月考核结果网上公布,考核奖惩资金当场兑现,各区依据奖、惩分别领取红、黄支票,考核奖惩资金总额由1600万元上升到3700万元。
以“马路办公”锤炼过硬作风。践行一杆子插到底的“穿透式”工作法,宜昌市政府不定期召开“马路办公”现场会,市级城管部门174名干部职工全部下沉一线,对220条主次干道实施“包保到人”“一日双巡”,每日通报巡查情况,实现“人人包路”“路路有人”“人人履责”,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问题4.7万个。该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马路办公专班”被宜昌市总工会评为“优秀班组一线工作法”。
文明创建 提升城市环境美誉度
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将城市管理纳入“一月双评”主要内容,实施“查问题、补短板、办实事、提品质”的城市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全区域、全行业、全链条整治。
环境卫生大清理。宜昌市委文明办、市城管委、市公安局联合实施“楼道革命”,累计清理“牛皮癣”广告11万处,办理张贴“牛皮癣”广告案件1120件。对公共区域、楼道庭院的乱摆乱放物品开展“搬出来、清出去”的“搬家式”大扫除,累计清理杂物8200吨。宜昌市财政投入1278万元,全面更换破损果皮箱和分类垃圾桶8500余个,推动垃圾收集容器提档升级。
市政设施大修复。树立“查修护”全链条运行的思路,组建“人车物”一体化的整治小分队,采取沿路整修、见破即修、划片维修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累计维修车行道4.3万平方米、人行道11.1万平方米、车辙5960平方米、止车石5722个。
市容秩序大规范。推行“抢滩式”管理、“潮汐式”执法,累计规范出店经营、违法占道、流动摊点等违法行为3.48万起,处罚1.04万元。756个建筑工地形成城管、住建、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文明施工率达到95%。办理住建领域案件39件,超过过去三年案件的总和。规范城区共享单车乱停放5000辆次,清理非机动车1.6万台。
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运行安全度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借助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优先安排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建设“韧性城市”。
将城市内涝治理项目纳入“两网改造”工程,编制《宜昌城区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启动中南片区、隆康路片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改造,努力打造“无内涝城市”。紧急安排1500万元资金,完成42处微改造项目,彻底解决部分路段逢雨必涝困境。
推进城市道路桥梁治超,开展常态化驻点执法,超载超限行为下降80%以上。开展占压燃气管道专项整治,拆除占压燃气管道违建179处。整治24处燃气施工点位,对违规开挖道路破坏燃气管道行为实施10万元顶格处罚。
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结合城市体检试点城市建设,逐项建立市政设施健康档案,强化定期检测、常态监测及日常巡查。加强对市级直管市政设施的巡查维护,规范市政设施日常巡查周期、应急处置程序,发现整改桥梁、隧道及快速路设施安全问题23处。
精细管理 着力提升城市容貌观赏度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城区608个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创新工作模式,改造垃圾分类网点350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8.1%,宜昌生活垃圾分类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投资7000万元,拟于2022年投入运行,将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强化广告店招整治。开展户外广告“清顶、净面、美楣、畅路”专项治理行动,立体整治西陵一路、城东大道等6条路段建筑物外立面,累计拆除广告店招20.1万平方米。清理城区“楼顶字”1462处、10.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楼顶字”基本清零,全力守护市民头顶安全。
严格建筑工地管理。坚持把“工地”当“公园”管,打造“无感工地”“美感工地”。印发《宜昌市建筑渣土精细化处置规范》,优化《城区施工围挡标准》。整治噪声污染、渣土污染,规范围挡设置。建成景观式、人文型建筑围墙围挡2.2万余米、装配式围挡1.1万米,城市工地围挡成为市民拍照“取景地”。
实施城市“清违行动”。成立由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清违领导小组,建立城管、住建、规划“集中式办公、一站式运行、闭环式链条”的工作机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自查自纠违建,市级财政投入1亿元专项工作经费,今年累计拆违25万平方米,2022年将基本清除积存违建。
创建“美丽街区”。以“市容美、秩序美、设施美、生态美、人文美”的“五美”标准,推进中南路“美丽街区”创建。投入2200余万元,拆除广告招牌1.1万平方米,整修车行道、人行道8000余平方米,整治绿地1.2万平方米,“刷黑”停车场3.2万平方米。
不忘初心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满意度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筑堡工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领衔推进“停车惠民”实事,召开“全市一个停车场”专题办公会。发布《宜昌市停车惠民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宜昌市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制定《停车场建设指南》,全市停车场建管向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新增停车泊位10472个,148个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7000余个泊位实现周末及节假日免费向公众开放,96个临街物业区域停车场完成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建设项目,宜昌停车“APP”注册用户突破10万个。35个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车辆出场时长由20秒减少到5秒。
出台井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发布宜昌地方性井盖标准,井盖设计融入宜昌本土元素,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脚下安全”,完成1500个井盖治理任务,新型井盖标准在全市推广运用,成为宜昌城市新名片。
按照安全、洁净、畅通、文明的要求,投入2500万元,20条背街小巷实现地面硬化、墙面美化、空地绿化、管线序化、通道净化、照明亮化,旧街巷不断焕发新光彩。
编制“串园连山”方案,开展见缝插绿、破硬还绿、拆墙透绿、多元增绿等行动,340万株时令花卉、20万株月季绽放街头扮靓城区,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计划到2025年,建设口袋公园55个,面积达46.6公顷。今年投入资金1421万元,建成“口袋公园”14个,面积达7.9万平方米。
2022年,宜昌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城市管理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住建部、省住建厅要求部署,加快推进“六城五中心”建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归零再出发”“永远在路上”的心态,拉高标杆、奋力奔跑、永不停步,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北日报 撰文:王昌 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