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千场文艺惠民活动送到家门口 农产品插上文艺的翅膀

A-   A+
发表时间:2021-12-10 16:16    来源:湖北文明网

  西陵峡村龙舟广场的演出现场

  

  

  将文艺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在最容易滋生希望的乡村尽情绽放。

  12月5日,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走进赤壁张司边村。暖阳之下,由湖北文艺志愿者带来的精品演出,让平日辛勤劳作的村民笑逐颜开。

  这场演出,是2021年全省文联系统1000场文艺惠民活动其中之一。就在11月23日,湖北省文联带领志愿者走进秭归县西陵峡村,带来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却难得一见的文艺作品。

  文艺走进基层,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而当农产品插上文艺的翅膀,百姓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蜜”。

  【记者探访】

  农产品插上文艺的翅膀

  11月23日,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在秭归县西陵峡村拉开帷幕前,湖北青年词作家谢怡站在链子崖前,向极目新闻记者吟诵着西陵峡村村歌《我从没想过离开你》的歌词——“枕着波涛入眠的你,是那么旖旎;一声声汽笛回荡天地,是那么熟悉。月亮下,站在望江楼上,我把你的柔情悄悄装进梦里……”

  橙林满山,碧水东流。谢怡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她说站在父老乡亲的角度创作歌词,更能共情。

  2021年,湖北省文联在全省选定10个美丽乡村(镇),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为每个乡村(镇)培育一个文化品牌、创作一首歌曲、打造一个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每年组织一次文艺辅导、每年举办一场文艺惠民演出。《我从没想过离开你》正是“五个一”工程在西陵峡村的实践,也是80后田良顺和妻子姜红娟返乡创业的深刻注解。

  2019年9月,在湖北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画报在西陵峡村打造漫云基地,把当地文、旅、农三产经济结合。2020年,曾奔波于全国各处工地打零工的田良顺回乡办起了民宿,成为漫云基地受益者之一。

  “我们现有5间客房,自带的餐厅可一次性接纳100人,每个月的收入有1万多元。”田良顺说。

  湖北画报副社长史东梅表示,西陵峡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漫云基地主打“橘颂原橙”,灵感来自屈原的《橘颂》。包装上印制的标语,“喜欢橙子,是从喜欢上那个叫橙子的女孩开始”“橙子这么好吃,我们说句甜行不行”,则来源于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的小说《一棵树的爱情史》。“怎样提高品质,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是每个橙农担心的问题。我们通过场景式营销,把产品变成精品,有效地把西陵峡区域的脐橙,以每个高于其他地区至少5毛钱的价格销售出去。”此外,史东梅透露,正在规划中的漫云基地二期“3.3公里马路工程”,将吸引多个艺术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落户,用文化的方式继续为西陵峡村引流。

  名家课堂播撒艺术的种子

  12月5日,咸宁赤壁张司边村,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点燃当地近500名村民的喜悦与激情。湖北省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演出的节目不少都是依据当地群众填写心愿卡,“点单式”定制的。

  村民郑玉敏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一起前来观看演出。女儿余诗韵、余若彤说,她们最爱看器乐三重奏。6岁的小儿子余君喆说,最爱看杂技《力量》。村民们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幸福感满满。

  今年以来,湖北文艺志愿者协会、各省级文艺家协会、文艺社团组织足迹覆盖全省52个县市,直接受益群众10万余人。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谢东升,在当天湖北省文联走进赤壁的“乡村艺术小课堂”,为当地官塘中学的学生和乡亲,分享了干货满满的朗诵技巧。课堂上,官塘中学九四班学生丁子豪认真记着笔记,他说课后会用谢老师教的技巧朗诵课文,并对朗诵艺术萌生了兴趣。

  “乡村艺术小课堂”是为解决当地“上艺术班难”“学艺术贵”的问题,按照规划,由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三级文联分别组织艺术家入驻张司边村,对当地开展常态化艺术辅导。除了朗诵,还有美术、书法等课程。

  结束张司边村的授课后,谢东升与其他文艺志愿者于次日赶赴恩施,给当地基层文艺骨干做培训讲座。“上山下乡走基层,把我们的一些心得,一些艺术的形式,带给大家。一方面是交流,另外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对文化更进一步的需求。”

  【进展】

  “五个一”文艺工程试点将扩展至17个

  以点带面,多点开花,三级联动。按照湖北省文联规划,到2022年,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文艺工程将在10个试点基础上,扩展至17个,实现全省17个市州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拟开办“乡村文艺小课堂”3个,开设艺术门类9种,聘请乡村文艺辅导员18位,全年累计授课210学时。挖掘乡村文化“自我造血”能力,在全省成立103个乡村文艺人才联盟,预计吸收乡村文艺能人5万余人。此外还将在全省10个“五个一”文艺工程试点成立40个书法工作室,在11个乡村开展“书写新时代·助力乡村美”活动,为当地书写牌匾、春联。

  【群众感言】

  看到演出后,感受到文化真正走进了我们基层。虽然它是一台晚会,但是它后面可能带来了很多东西,大家通过晚会知道了我们西陵峡村,将来可能会有更多游客来我们这里品尝脐橙、欣赏美景、住民宿、吃农家饭,最后带走我们的农产品。

  ——秭归县屈原镇向桂林

  文艺志愿者在行动,我们受到启发,我也成为一名赤壁的志愿者,哪里有服务需要我就去,帮着打扫卫生,搬搬东西。我们村因为文联的活动,生活环境和村民的思想都有很大的改变。希望文艺志愿者多来我们这里。

  ——赤壁市张司边村叶桃香

  【记者手记】

  乡村文艺静水流深

  艺术不止黄钟大吕,文化不应高居庙堂。走进村户,走下田间地头,文艺就有了烟火的温度。如若老百姓喜欢,这些扎根人民之中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了生命力。

  基层百姓不仅需要物质的丰收,也需要精神的丰收。尽管城与乡的界限在一次次走进来与走出去中逐步消解,但乡村毕竟是乡村,这里比不上大城市有音乐厅、剧场和美术馆。如何满足他们对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实施文化惠民,覆盖更多的地方,走到更多人的身边。

  或许文艺的力量不像修好一片砖瓦、铺就一根水管般清晰可见,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一定犹如静水流深:文化自觉渐渐形成,在文化作品中感知正能量。

  行走在“文化赋能”的小径上,我看到西陵峡村显然有种别样的文艺气息:葡萄长廊下是涂鸦修饰过的粉墙;敞开的农家院落,男人和女人不只是晒晒谷子、晾晾菜干,他们开始在门前种花了,阳光下的月季和三角梅早已准备好陪他们迎接新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通讯员 王旭)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