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20处夜市开放之后,“烟火气”下的城市管理之问

A-   A+
发表时间:2021-10-18 09: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图为襄阳汉江一桥樊城一侧的餐饮夜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谭文博 摄)

  

  阅读提要 

  8月30日,襄阳市区按照“定区域、定时段、定类型、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等“六定”管理要求,开放20处经营区域和路段,营业时间为每晚6时至次日凌晨2时,培育发展襄阳“夜经济”,也提出了“烟火气”下的城市管理之问。

  夜市好吗?

  襄城区汉唐大道宜城食府的老板娘徐云说:“好啊!现在的营业额比以前翻了一番还转个弯。”

  食客宋健说:“当然好啊。烧烤、大虾、啤酒……这种氛围才叫烟火气。”

  夜市不好吗?

  襄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主任刘涛说:“巡查、清理的工作量明显增大,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

  天元世纪城居民徐晨皓说:“孩子今年九年级,最担心夜市的噪音。”

  人间烟火气,最是动人心。8月30日,襄阳市区开放20处夜市经营区域和路段,培育“夜经济”。

  便民还是扰民?暖心还是烦心?1个多月过去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一刀切还是分类治—— 

  “六定”厘清夜市规矩 

  自从开放20处夜市经营区域和路段后,襄阳市樊城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陈仁杰每晚都有一个规定项目——夜市巡查。

  查什么?

  “是否超时?是否扰民?是否占道经营?”陈仁杰说,“说心里话,‘一刀切’最简单易行,也最便于管理。可为了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自己多付出一点不算啥。”

  8月30日,襄阳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工作的通知》,从2021年8月30日起至2021年12月30日,在襄阳市区开放20处夜市经营区域和路段,营业时间为每晚6时至次日凌晨2时。

  所有商户摊点必须严格落实“定区域、定时段、定类型、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等“六定”管理要求——不得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区域之外开展占道经营活动;不得在店外进行食品制作、露天烧烤等加工作业;不得噪音扰民和污染环境;不得损坏市政公用设施;不得占压盲道和消防通道,影响行人通行;不得占用机动车道影响车辆通行。

  如何选择开放区域或路段?开放后怎么管理?

  樊城区是襄阳市的商业中心,开放的20处夜市摊点中,樊城区占5席。开放之前,区城管局多次实地探访,对拟开放区域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程度进行详细调研、反复论证。

  开放之后,按照4人/处的标准,每天组织城管执法人员巡逻,监督经营者的环境卫生,提醒就餐者或消费者切勿噪音扰民,同时在重点区域加派环卫工人数量、增加清扫频率。

  天元世纪城居民徐晨皓得知楼下的夜市放开后,忐忑多日,担心夜市的喧嚣影响正在读九年级的孩子。“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他说。

  脏乱差还是烟火气—— 

  油污垃圾不落地 

  中秋国庆双节,襄城区汉唐大道的宜城食府迎来好光景。

  门口铺着红色塑料地垫,依次排开30张餐桌,每张餐桌下又摆好4个垃圾桶——油污不沾地、垃圾不落地。“每天的营业额超过3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还转个弯。”老板娘徐云说,“生意好了,聘请了4名服务员,双节期间每天还请5个临时工。”

  汉唐大道是襄阳有名的特色美食一条街,也曾是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重灾区”。2018年,襄阳市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要求该路段所有摊点必须店内经营。“店内最多坐20桌,每天的营业额长期徘徊在1万多元。”徐云说。

  8月30日,汉唐大道成为20处夜市开放区域和路段之一,当天她花费3000余元购买塑料地垫和垃圾桶,踏踏实实在门口摆摊,“吃货”们络绎不绝。食客宋健和3位朋友围坐一桌,桌上摆着烧烤、油焖大虾、毛豆花生,外加一桶扎啤。他说:“宵夜就要在外面吃,如果闷在包房里,肯定没这感觉。”

  襄阳汉江一桥樊城一侧的夜市也迎来“高光时刻”,这里以牛羊肉为主。南阳全羊汤在此开店8年,店长熊璐说,以前每天营业额约2000元,允许出店经营后,每天营业额能达到4000元,比以前多了一倍左右。

  连续2天,记者探访多家夜市摊点,铺好地垫、摆放垃圾桶、随走随清理等设施和举措基本落实到位,“销售额翻番”基本成了餐饮类摊点的“标答”。

  采访中,也遇到1起“垃圾清理不及时”的情况。城管执法人员一边帮忙清理,一边提醒:“再有这种情况发生,明天就取消你们的店外营业资格!”经营户俞某现场表态:“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政府让我们出摊,是照顾我们生意,机会难得,太难得!”

  管市民还是管城市—— 

  以服务代替管理 

  子夜时分,陈仁杰带领着执法人员还在巡逻。

  路过烧烤摊,老板招呼一声:“陈局,进来坐会儿,我给你们烤点羊肉串?”走过水果摊,老板抱起一个西瓜:“陈局辛苦啊,切个西瓜吧?”

  以往,城管执法人员与小摊贩多年来一直是“猫捉老鼠”的关系。襄阳市开放20处夜市区域和路段以来,双方正在走向和谐统一。“作为城市的大管家,我们以前是‘为城市管市民’,现在向‘为市民管城市’转变,以服务代替管理。”陈仁杰说。

  樊城区天元四季城的内循环路,是小商品类夜市开放经营区域,百余米的道路两边,夜市摊点统一样式、规格,上方还悬挂着五彩斑斓的灯带,给人一种“逛一逛也是享受”的吸引力。

  糖画艺人王洵每天在此摆摊,根据糖画的复杂程度,每幅售价10元至15元不等,每晚销售额稳定在200元以上,节假日可以超过300元。“小本生意,租不起正规门面。”他坦言,以前曾有被城管执法人员追得东躲西藏的经历,“现在的夜市地摊模式,非常适应我们这种小微经营者。”

  沿着夜市浏览,摊位鳞次栉比,玩具、饰品、美甲、手机贴膜、中国结编织……都是小微经营者的小本生意。相比商场的“高大上”,这里更接地气,也更受市民大众欢迎。

  家住定中街的张君经常会带着孩子来此转转,几块钱就可以买一个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她说:“这里的东西实惠,孩子喜欢来,家长就当散步。”在附近上班的程阳和闺蜜做了一个美甲,顺带挑选了几件小饰品。她说:“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在夜市上淘东西,现在找回了以前的感觉。”

  刘涛表示,开放夜市不仅是发展夜间经济,更是满足百姓民生的需求。要厘清夜市经营和环境卫生、居民生活的关系,有序放开、规范管理、精细服务,才能确保营造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夜间消费环境,为市民管好城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祝兆林 田静秋 席连杰)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