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市民在宣恩县城贡水河畔散步、游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薛婷 通讯员 陈绪开 瞿亿英 摄)
绿树掩映中的彭家寨古吊脚楼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立新 蔡俊 薛婷 摄)
彭家寨的热闹与平静
一队游客在卧室门口说说笑笑,有几位探头探脑向里张望。男主人斜靠在沙发上,盯着电视画面目不转睛,好像丝毫没受打扰。
堂屋里,小女孩以长凳为桌,一边吃零食,一边做作业,几位游客压低声音走过身边,她连眼皮也没抬一下。
国庆黄金周七日,约有2.7万游客走进宣恩县彭家寨。面对人来人往,这里的“原住民”,早已习以为常。
寨子周边的舍巴田园,草垛金黄、谷香扑鼻。一位村民推动小型收割机,搅起泥水、谷粒、秸秆。田埂上,“突突突突”声中,游客们拿着手机拍摄。
彭继文是村子里的“歌星”,村口的空地就是K歌“舞台”,他最喜欢拉着游客们一起“嗨”,除了《六口茶》等土家曲目外,《又见山里红》《酒醉的蝴蝶》等也很拿手。
游客们大多奔着彭家寨古吊脚楼群而来。始建于200多年前的23栋木结构穿斗式、半干栏式民居,是建筑界公认的土家建筑“活化石”、我国山地建筑的范式典型。
除了对院坝、火灶、屋檐、刀背梁等建筑细节感兴趣,农耕文明的一切遗存——门前的石磨、墙角的神龛、地下的苕窖、屋顶的脊花,等等,都让他们好奇。
当然,还有山寨的人和往事。游客们逛累了,会从屋里搬一把椅子坐着小憩,与村民拉起家常:孩子在哪里上学,病了去哪里就医,今年收成如何,开农家乐的、卖土特产的、在景区打工的村民收入多少……
游客们最爱和94岁的李桂香奶奶拉家常,听她讲解放前童养媳的不易、一柱一梁盖房子的艰辛、30多位后人的奋斗、四世同堂的幸福。
他们探访的是原汁原味的木楼古寨,更是这里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寻思泛博物馆的深义
“与一般的旅游景点不同,彭家寨是一座土家文化泛博物馆!”10月5日,当地导游田春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何谓泛博物馆?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致力于向全球推介彭家寨的建筑学家李保峰解释:传统的博物馆是一个固定的房子,人与博物馆的展品是主客二分的,人是主体,看到的是客体。而泛博物馆则打破了这个界限,景区整个区域都是博物馆的内容,包括人的活动,包括你自己参与进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你们之间的交流互动等。
徜徉彭家寨,记者继续寻思泛博物馆的深义。
在这里,文物是生长的。古吊脚楼穿越时光,风吹雨打中一点点变得陈旧,墙角、屋瓦上的青苔愈加厚重;舍巴田园的稻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数百年来,一代代彭家寨人在此生息,从铸器造皿、男耕女织到驾驶农机春种秋收。
在这里,文化是鲜活的。为游客敲三棒鼓、打连厢,唱哭嫁的班子,平时也会服务村里的红白喜事;各家屋顶用瓦片堆出的脊花,象征主人的家境,越是富裕,脊花越是繁复漂亮,时至今日,村民依旧遵循这一传统。
在这里,新旧是和谐的。为提升旅游的便利性,村寨周边建起造型别致的摩霄楼、墨客廊桥、耍耍街等,与古吊 脚楼群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没有明确的分野。
在这里,主客是一体的。村里孩子在水沟摸鱼,城里来的孩子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村民做好玉米饭“金包银”,会盛情邀请游客一起吃;跳耍耍的村民、会广场舞的游客,喜欢一起切磋技艺。
在这里,一座土家山寨的原生态一览无余,其山川形貌、物产人居、生产劳动场景、日常生活情态、人际社会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可远观、可细品、可深探。
景城一体 主客共享
在众多游客眼中,距彭家寨70公里的宣恩县城,是一座规模更大的民族风情泛博物馆。
入夜,外地游客们从民宿、客栈、酒店汇聚到贡水河畔,但见星星点点的灯光,将河岸、亭台、拱桥、楼宇点缀得如梦似幻;喷泉随着音乐舞蹈,溅起的水珠如碎金碎银洒向河面。
透过流光溢彩,贡水两岸的底色是民族的、独特的。墨达楼、钟楼、风雨桥三大标志性建筑,分别演绎土家族、苗族、侗族风格,西兰卡普、虎钮錞于、摆手节、四月八、巴蔓子郁水西迁、土家族打猎、苗族捕鱼等文化符号,镶嵌其上。
靓丽的光影,也让住宅小区、小吃一条街、学校、医院等功能性建筑,呈现景观之美。在这里,城就是景,景也是城,互相嵌入、浑然一体,既有“仙气”,也有烟火气。
这良辰美景,既属于远来的游人,也属于当地市民。河边品尝烤鱼的人们、岸边荡着秋千的人们、亲水长道漫步的人们,操着武汉、重庆、长沙、恩施等等不同的口音,却有一样的惬意。
景城一体,主客共享,把整个县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开放式AAAA级旅游景区。宣恩县文旅开发思路,既独辟蹊径,又雄心勃勃。
黄金周七日,约有11万多游客到贡水河两岸打卡。
当地人骄傲地介绍,县城一年四季都热闹,水上运动会、龙舟竞渡、中秋恳亲商贸洽谈会、贡乡贡品博览会、环贡水河健身徒步和长跑比赛、伍家台贡茶文化周、贡水白柚采摘……“来吧,好玩得很!”
泛博物馆之泛,拓展了“景”的边界,也丰富了“景”的内涵。
撬动、激活沉睡的要素
关于文旅开发,有一种模式曾十分流行:通过大拆大建,硬生生“造”出一片景观;围绕景观,圈起一座围城,戏说一段历史,引进一众商家,以此吸引人流,带火经济。
有成功的案例,但事与愿违者居多。缺失历史人文底蕴,只有光鲜富丽的人造景观、喧宾夺主的商业氛围,游客终究会产生审美疲劳、文化疏离。
彭家寨与宣恩县城的可贵之处,在于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通过有节制的开发,让历史文化遗存——建筑、雕饰、物件、歌舞、传说等等,可观、可感、可触,可融入,可沉浸。
泛博物馆模式,留住了文化的“根”,涵养了文化的“水源”,让土苗侗人家,和他们当下的生活场景、细节,也成为一道文化风景。
与此同时,这里的“原住民”,因为享受旅游开发红利、享受家门口的美景,而倍增幸福指数。
论旅游硬资源,没有大峡谷、腾龙洞的宣恩在恩施州并不占优。但审视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之后,宣恩人走对了路子,在文旅发展上蓄力弯道超越。
2021年1月至9月,该县累计接待游客3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43.7%、34.2%,比2020年同期增长88.4%、81.4%。
“欠发达地区面对‘要素沉睡’‘要素不足’问题,需用超常规的、但又科学合理的思路举措,把要素撬动、激活。”由文化旅游切入,谈及县域经济发展时,宣恩县委书记习覃对记者说。
眼下,宣恩县整合、激活彭家寨、狮子关、伍家台、仙山贡水、矅天眼等各类旅游资源,串珠成景,正向“全域旅游”目标迈进。
届时,宣恩县全域,都将是一座洋溢民族文化风情、近者悦、远者来的泛博物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晓峰 周立新 李琼 翟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