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乡村文旅事业发展回眸:耕耘在绿水青山间

A-   A+
发表时间:2021-09-26 09:3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咸宁市文化中心。

开幕式现场发布10条湖北“村游”精品线路、10条湖北柑橘采摘线路。

湖北省优秀广场舞节目《扇舞峡江》为群众带来视觉盛宴。

9月25日,第二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枝江市启动,村游“赶大集”现场吸引群众热情参与。

  醉美金秋,乡约荆楚。9月25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枝江市启动,活动为期3天。

  走进现场,新颖别致的开幕式、人头攒动的村游“赶大集”、精彩连连的鄂湘赣优秀广场舞展演……将荆楚乡土风情和乡村文化魅力尽情展示,将湖北省基层探索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集中呈现。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改善乡村风貌,弘扬文明乡风,繁荣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遍乡镇

  黄冈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之城。2018年4月12日,黄冈取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随后,一场示范区创建的总体战、攻坚战全面打响。

  在黄冈市区,全国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12个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市科技馆、市遗爱湖美术馆、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建成投入使用。

  在黄冈的县(市),红安县、黄梅县、武穴市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浠水县数字图书馆、罗田县博物馆主体完工,团风县文化中心、英山县才知文化广场动工新建。

  在黄冈乡村,新建9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67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07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3161个村级文体广场,2070个百姓舞台。一个以市区为龙头,县(市)为支撑,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为平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2020年10月21日至22日,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验收组,对黄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进行验收,认为黄冈创新实践效果明显,已形成创新示范样本。

  黄冈只是湖北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全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着力提供体制机制、政策环境、财政支出、机构编制等保障,推动完善我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6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8亿元推动实施基层“四馆三场”建设工程,补助建设了85个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另补助建设了一批农村文体广场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5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203个、文化站1285个、乡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397个,形成了覆盖全面、城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为加快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水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作为行动蓝图,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20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开展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运行。其中,37个贫困县分别建立259家、230家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公共文化照亮荆楚大地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来源于群众,回馈予群众,基层群众的创造力和参与感为湖北省的公共文化事业增添无限活力。2014年以来,“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全省群众广场舞展演已成功举办五届,联动省、市、县、乡、村,参演群众达50多万人次,形成“凡有人居处,即有广场舞”的美好生活画面。该活动在基层群众中间广受好评,已经成为全省“范围最广、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截至目前,我省县级以上群文创作展演交流品牌达334个。

  吹向荆楚乡间的文化“春风”徐徐不断,温暖人心。我省连续多年举办“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长江读书节、戏曲进校园等各类惠民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演出、展览、读书、讲座活动超过30000场,惠及农村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

  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塑魂,“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省文旅系统持续夯实公共文化事业基础。湖北省通过组织“灵秀湖北·四季村晚”活动,打造一项全省性、常态化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乡村旅游迈向品牌时代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旅游的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成为旅游体验者;不仅让乡村成为‘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让乡村成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客源地。”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介绍乡村旅游时说。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湖北省通过发展旅游这一无烟工业、低碳产业,将资源进行转换,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绿色”转换成“金色”。一个个景区脱颖而出,一幢幢农家乐拔地而起,一个个农庄焕新颜。2018年,湖北的旅游扶贫模式入选2018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产业融合为乡村旅游拓展了新空间,使农业、水利、林业、渔业资源,变成一座座“金矿”,迸发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旅游+”让三次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绿绿葱葱”的乡村生态休闲、“红红火火”的乡村星火记忆、“荆荆有味”的农耕美食体验、楚楚动人的乡村文化创意,在荆楚大地上火了起来,让湖北乡村旅游由“一枝独秀”变为“百花争艳”。

  在湖北,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升级。过去,人们常认为的吃顿农家饭,摘点新鲜瓜果,就是乡村游!而那只是乡村旅游的1.0版本。从观光,到休闲,再到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乡村度假涵盖了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度假业态的多样化结构。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我省各地的乡村正探寻让游客深度沉浸式度假的路径。以荆门钟祥为例,当地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让游客们在乡村沉浸式度假,当地的大批农家乐、特色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往,每逢小长假或“黄金周”,钟祥的乡村旅游格外火爆,很多特色民宿要提前2周预订。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湖北省各地各部门积极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等方面积极作为,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2020年6月,该省评选出一批湖北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其中,南漳县东巩镇等10个镇为“湖北旅游名镇”,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等20个村为“湖北旅游名村”,武汉市江汉区红T时尚街区等5条街为“湖北旅游名街”。

  不久前,新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出炉,湖北7个村和4个镇(乡)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共有199个,其中湖北有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樟木溪村、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田堂村、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随州市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在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中,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荆门市钟祥市客店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南坪乡入选。

  乡村旅游既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早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如今走在湖北的乡间,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充满活力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让人振奋,湖北的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