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在汉口中山大道立中堂照相馆3D墙绘前留影。
当城市的角落,被一幅幅彩绘图案装饰,将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武汉、襄阳、宜昌一些街巷发现,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墙绘,吸引了市民的目光和兴趣。
城市更新,正在由“大拆大建”转为“绣花式”微改造。
“风景”上墙,不仅让城市“颜值”提升,更让城市平添别趣。
汉阳版《清明上河图》
留住城市记忆
戴着草帽卖荸荠的妇女、制作炸货的粉面店小伙、挑着箩筐卖菜的小贩……汉阳老西大街风貌,被定格在百米围墙上。
这幅墙绘的诞生,源于民间画家易小阳。
2012年,西大街陆续开始拆迁,街头建起的一道围墙,刚好对着居民易小阳的家。喜欢画画的易小阳产生了一种想法,试着在墙壁上作画。
“我希望用手中的画笔,记录老街的模样。”易小阳画的都是西大街的市井小人物。
墙绘上,一位小伙右手舀起面糊,倒进左手的勺中,蜂窝炉烧得正旺,油锅上白烟热腾腾,场景栩栩如生。
“市井小贩身上也蕴含可贵的精神力量。”易小阳说,画中人不少已搬走,但他们的奋斗精神,却记录在这百米长卷上。
易小阳的墙绘,得到街坊们的好评。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历时7年,完成一卷完整的西大街版《清明上河图》。
如今,这面墙上的壁画仍留在西大街上,许多市民前来“打卡”。
“西大街墙绘是从民间生长起来的‘活文化’,是‘城市记忆’的文化资源。”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利用好此类文化资源,有助于打造城市名片、增强文化软实力。
汉阳区相关责任部门表示,市民们对城市热爱的情怀值得珍视,若西大街涂鸦墙被拆除,将由相关单位留存其影像资料,保留这份鲜活的“城市记忆”。
“会说话”墙绘
让街巷焕发生命力
在武汉,风格各异的墙绘,常常给人惊喜,随手一拍都能惊艳朋友圈。
武汉的龟北路与棋盘街,随处可见的黄鹤、樱花、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元素,通过朋克文化等时尚现代艺术表达,让人直呼“惊艳”。涂鸦作品与红砖瓦墙旧式厂房等建筑融合碰撞,擦出绚烂火花。
武汉美术馆外,一道橙红色的“惊叹号”墙绘,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打卡。
“简约的建筑风格、醒目的图标、动态的车流与来往人群,让这里‘出片’效果绝佳。”在武汉旅游的长沙游客小胡说。
汉口吉庆街对面的3D墙绘,同样让不少行人侧目。百年老字号“汪玉霞”“立中堂照相馆”的椅子,被“搬”到现实街道,供路人休憩、拍照。
汉口中山大道上“汉寿里”“春阳里”“蔡林记”“供销社”“民众电影院”等墙绘,更是让人“一秒穿越”。
一位喜爱墙绘的武汉市民说,一道道“会说话”的墙绘,为城市增添许多情致,让街头巷尾焕发新的生命力。
放眼全省,墙绘不仅成为装点城市的“新宠”,还逐渐延伸到社区、村庄。
在襄阳市黄家湾,墙绘从业者阿金举着画笔,在乡村的墙壁上勾勒着山水、村舍。
阿金说,他耗时一个月,在黄家湾留了30余面手绘作品。以红色历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绘制的彩绘图,“登”上农村文化墙,为老房子换“新装”。
“微更新”展示城市软实力
在宜昌市夷陵区,一老旧小区围墙上,一幅幅关于春耕播种、垃圾分类、安全警示的彩绘插画,生动亮眼。
以往,围墙上全是各类“牛皮癣”广告。
今年8月,夷陵区召集30余名美术老师手绘文化墙,打造“样板巷道”。
清新宜人的彩绘墙,犹如一阵阵文明清风扑面而来,引来不少市民称赞:“让人眼前一亮,看着舒心。”
“用小变化、小改善提升居民获得感,这何尝不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注脚。”参与创作的美术教师胡俊华说,好的彩绘墙能振奋居民的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
“墙绘是城市‘微更新’的实现方式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燊认为,通过群众参与,让“微更新”更贴心、更充实,有助于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
徐燊说,近年来,武汉市陆续增添了许多彩绘墙,“彩绘墙在凸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上,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墙绘适用于城市小范围的点缀与氛围烘托,增添温馨气息。”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说,“十四五”期间,武汉城市更新进入转型提升阶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转向“留改拆”的存量规划。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徐轩轩认为,墙绘通过对原有空间进行艺术要素的叠加,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质,增强空间的活力和动感。“微更新”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方法,将有效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见习记者 曹雯 魏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