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多长的垃圾钳,红色手柄处缠了两圈白线,王明林用了两三年,还舍不得丢。
清早6点半,王明林利索地从门后挂钩上取下垃圾钳,左手拎一只空塑料袋,出门。
烟头、枯枝、包装袋,边走边捡,塑料袋装满了,就近倒进垃圾桶。1个小时下来,小区道路、门口马路被他捡得干干净净。
这位捡垃圾的老爷爷,今年85岁;这样捡垃圾的习惯,他保持了十几年。
王明林,黄石市公交集团退休干部,退休后自学党史、宣讲党史,从身边小事做起,带动社区志愿服务。
出门“三件宝”
“王爷爷出门三件宝:一把垃圾钳、一块抹布和一张报纸。”沈家营社区党委书记杨莉说,王明林不但学党史、讲党史,更知行合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杨莉介绍,垃圾钳是2016年社区开展“创文”活动时发的,自此,垃圾钳成了王明林随身携带的物品,走到哪、捡到哪;抹布和报纸一起放在包里,随手擦拭小区栏杆、健身器材;报纸每天收集好悬挂在小区阅报栏。
“前些年,我还没退休时,上下班总看到王明林拿着一把钳子捡垃圾。”大冶有色职工何群退休后,慕名听了一堂党课,从此加入王明林的志愿服务队,每天上下单元楼,顺手打扫卫生,力所能及地为大家服务。
在王明林带动下,沈家营社区建立起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第三网格的吕旺枝等老党员,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年志愿服务队员;70多岁的李银芝成立舞蹈队,带领姐妹们强身健体;大家还成立了“乐帮”党员志愿服务队、守护夕阳志愿者协会、园丁家园志愿者协会等等。
他是社区的“眼睛”
王明林所在的沈家营社区居民主要是黄石市公交集团、原黄石电厂职工。“社区居住了7218人,有2353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20%。”社区工作人员徐岚说,如何让大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一直在想办法。
王明林宣讲党史的事迹家喻户晓,大家都非常敬佩这位老人。2018年4月,“最美基层党员王明林工作室”成立。工作室设在沈家营社区二楼活动室,王明林是领头人,有7个成员,主要任务是汇编党史资料,宣讲党史,并服务社区“一老一小”。针对独居、高龄、患病老人等特殊群体,工作室成员们一周一电话、一月一上门,了解需求,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交社区协调。
野店二村小区第17栋居民楼,楼顶漏水、下大雨渗水问题,困扰了48户居民多年。王明林带领工作室成员上门了解情况,并向社区反映。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物业公司,将楼顶年久失修的水箱拆除,彻底修整后,再重新做防水,粉刷一新,多年的难题终于在上个月解决了。
据统计,王明林工作室年均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服务120余次。既有整治社区环境,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还有为普通居民增添健身设施,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徐岚说:“王明林工作室就像社区的‘眼睛’一样,能清楚地看到哪里有困难,把好的政策落实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大家的暖心邻居
社区居民有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或遇到困难,都爱找王明林说一说。
新公汽小区的青年龚小毛结婚刚生小孩,小夫妻却吵着要离婚。龚小毛的妈妈跑来向王明林求助。王明林带领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把双方父母都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找到问题症结是女方因为带小孩,不能出去工作。在王明林劝解下,双方老人来搭把手照看孩子,龚小毛的妻子在附近找了份工作,小夫妻的日子又过得顺当起来。
住在磁湖巷72号楼的张恩兰婆婆,出门总爱捡些塑料瓶、纸盒子,积攒起来卖钱。女儿嫌不干净,也担心妈妈摔着、磕着。母女俩矛盾越来越大,见面就吵架。无奈之下,女儿跑来找王明林诉说。王明林两边说和,肯定老人勤俭节约,也劝导女儿要和妈妈多沟通。后来,社区帮张恩兰找了份工作,让她忙起来,没时间捡废品了,母女俩矛盾也化解了。
57岁居民高敏和女儿都患有癌症,家庭生活困难。因常年患病,高敏也有些敏感,不愿意被人同情、另眼相看。王明林就常常让老伴送点菜、饺子,并嘱咐说是家里买多了,吃不完的,请她帮忙吃一点。
为什么“党史爷爷”一出面,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徐岚说:“他热心、真诚,从眼神里就能看出,是真心实意帮助人。”老党员杨水生说:“他讲党史,在居民心中德高望重,有信服力。”90后网格员罗丹群说:“他擅长沟通,说话讲艺术,还公平公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