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悠扬的7月,走进荆山深处的保康县,处处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渗透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思想、道德、灵魂和价值观。
两年多来,从精心试点到遍地开花,新时代文明实践已成为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撬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成为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尖端利器,凝聚起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志愿者在陈家湾村新文明实践站讲述小康故事。
“传”“讲”到极致 正能量充盈群众思想
在马良镇鸡冠河村,“柳林讲堂”家喻户晓。
一方讲台,一个投屏,几十张凳子,就是一个小小的“演播室”。干部宣讲政策,志愿者讲述“我的家风故事”,宣讲接地气,听者有滋味。
更受村民热捧的,还有说事议事环节。围绕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等问题,村民一个接一个发问,村干部一一认真作答,不能当场解决的都记录在册,继续跟踪。
在保康,与“柳林讲堂”一样,还有“开林讲堂”“道德讲堂”“烟农热线”“农技云课堂”“四点半课堂”等,遍布城乡。
“开林讲堂”每个月还组织志愿者讲述“我的家风故事”。通过新文明实践志愿者讲述“我的家风故事”,不断传播良好家风家训的感召力,引领全社会“传好家训、育好家庭、扬好家风”,达到“传家风、扬美德、作表率”的目的,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素质。
网上网下同时讲,理论宣讲、百姓宣讲一起讲,典型宣讲、政策宣讲结合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讲,身边典型感同身受讲,庄稼医生现身说法讲,讲得群众心明眼亮,讲得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讲得群众精神抖擞、斗志满满,讲得群众服气、顺气、提气,讲得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两年多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犹如星星之火一般,点亮了保康,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通过“传、帮、讲、评、乐”的方式,使文明实践成为了活跃城乡的宣传队、播种机,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推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骨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推动新技术、新技能、新生活在农村落地,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 刷新群众幸福感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请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要走亲访友和聚餐……”疫情期间,全县8000余名志愿者在270多个劝返点义务值守,325支代购志愿服务队为2万多户群众代购生活物资。
保康县文明实践中心到乡镇文明实践所,直至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从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到县直和乡镇志愿服务支队,到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全县范围,纵到底、横到边,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群众需求清单与志愿服务清单,精准对接,将网上群众路线做到极致。
保康县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打造的《百姓点题》是群众点单、坚持网上群众路线的一大亮色。任何老百姓遇到难事、烦心事,都可以登录云上保康反应诉求。
面对民生诉求,县委出台铁规,对涉及民生咨询类诉求,即时即办;对涉及民生类正常诉求,3天内必须受理,7天必须办结,否则,将启动县委督查程序,直至升级为纪委问责程序。
上线以来,共收到群众来信1546件,部门受理、回复、办结、满意率达100%。
2020年5月,有群众在《百姓点题》里反映,沿河公园乒乓球台太少,周围没有座椅,晚上没有灯光,群众锻炼很不方便。接到群众点题后,住建、文体部门及时给予了答复,并在一周内增加了3张乒乓球台、安装了20多个座椅和遮阳棚、架设了一盏高杆路灯,百姓拍手称快。
2020年6月,县城区一些老旧小区的居民通过《百姓点题》反映,不少巷道路破损、积水深坑、视线暗、拥堵难行……很快,111个老旧小区全面纳入改造计划。
保康县住建部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统筹协调,强力推进背街小巷的“深度美颜”,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
保康县外贸小区以前是“三无”院落。如今,不仅配备了各项智能化的设施设备,还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管理。
同时,全覆盖构建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以“德润保康·志愿同行”为主线,大力实施“薪火计划”,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保康县文明实践中心收集志愿服务项目1180个,制定志愿服务项目16个,11个文明实践所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菜单22个,培育志愿服务特色项目10个。线上线下互动,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场次,服务群众14万人。全县线上线下群众点单10136次,志愿者接单10136次,服务群众3.5万人次。
志愿者开展文明健康知识、制止餐饮浪费、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宣传活动。
遏制陈规陋俗 弘扬时代新风
曾经一度,过分的“人情风”让人苦不堪言。
于是,“人情风治理动员会”如期召开,推行“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他不办”的人情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十大行动。疫情期间,全县2000余名文明风尚志愿者参与“人情风”治理,劝导群众取消旧俗喜事364起,督导简办丧事322起,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大幅下降。
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保康县注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入融合,引导群众进一步开展移风易俗、技能培训、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为乡村振兴培养新时代新农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打破“各自为政”的阵地壁垒,盘活存量、做优增量。
保康坚持体制贯通、平台打通、信息互通的“三通”原则,优化整合党员教育、中小学校、体育场馆、文化广场、科普基地、医疗卫生、法治宣传等各类资源,实现联通共享、综合利用。搭建起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服务、体育与健康服务等5大平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建到哪里。
马桥镇尧治河村打造文明储蓄所,建立“全覆盖、全积分、全激励”的文明实践志愿信用机制。把文明实践、环境卫生、邻里互助、微笑服务等文明行为分值化,用分数“储蓄”的形式使文明增值,规定年积分400分的农户,可享受村里医疗、养老、学生上学补贴等福利政策。通过福利变奖励、管理变治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尧治河村已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村”。(农村新报 通讯员 都正阳 陈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