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民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
“辛苦归辛苦,但我觉得值!”
7月14日,在武汉市军休四中心,66岁的裴国民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20多天前,他和两个伙伴一起,完成了骑自行车重走长征路的计划,还写下超过15万字的日志,分享给军休中心的同志们。
这位有着近37年党龄的老党员,用这种方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两次吹响“集结号”
裴国民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腰间挂着的灰黑色腰包有些褪色。“骑自行车的很少有胖子。”他笑着说。
裴国民1976年参军,1984年入党,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军队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199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2年,临近退休,裴国民迷上了骑行,活动范围从武汉东湖开始,逐渐向外延伸,南至海南、北至漠河、西达新疆。
2020年9月,裴国民与4位骑友开启了“循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的行程。他们从武汉坐火车前往江西赣州,自行车随车托运,骑行从赣州正式开始。
从9月至10月,他们从赣州骑行到瑞金,再从瑞金骑行到贵州遵义。之后,受疫情影响,他们只得暂停行程。
今年4月下旬,裴国民再次发起“重走长征路”的邀约,得到2位骑友响应。
4月26日,裴国民和2位骑友在重庆会合,宣告第二次骑行正式开始。他们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足迹,奔赴贵州娄山关,向目的地甘肃会宁进发。
班佑河畔洒下热泪
一路上,骑行小队遇到不少困难。但裴国民说,这些困难与红军长征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4月底,一行人骑行至贵州遵义的仙源镇时,一段4公里长的崎岖山路让他们犯了难。平日疾驰如飞的山地车,在这里因为坡度起伏太大,只能靠双手扛上去,人骑车变成了“车骑人”。4公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两个半小时,直到傍晚时分,才找到一处村庄借宿。
“现在这里已经是水泥路,还走得这么艰苦。想想当年红军经过时,这里连像样的路都没有,还要肩挑背扛,真的是很不容易!”裴国民说。
村寨错落有致,乡间小道顺着茫茫草场向远方蜿蜒。6月初,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班佑村,裴国民一行看到这样的美景。
80多年前,红军就是从这里走出了草地。
但当年的草场,却不是这般安宁祥和,历史记下了悲怆的一幕:700多名红军战士在走出草地后,背靠背地坐在班佑河边,因为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终牺牲在草地边缘。
在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前,裴国民洒下热泪。“没有先烈们的前仆后继,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一路上,我们深深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说。
两月写下15万字日志
“光阴飞转转瞬间,迎来建党百周年。我辈重走长征路,红色传承责任担……”
裴国民喜欢写日记。在今年重走长征路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他写下60余篇、超过15万字的日志,几乎每天都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既有参观红色遗址遗迹后的个人感悟,也有探访当地百姓所挖掘到的红色故事。
“起初,我只是想为同样热爱骑行的人们提供一些路况、景点等信息。”裴国民说,随着行程的深入,他每天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
“老裴,今天咋没有更新日志?”
重走长征路的那段日子,在军休四中心“吴家大湾”微信群里,130多位老兵每天都会守在手机前,等待裴国民的更新。一天没有看到消息,群友就会催促他更新。
回到武汉后,裴国民一边完善着骑行日志,一边准备下一次的骑行。他表示,长征之路很长,这次只是走了红一方面军的路线,未来如果有机会,还会在长征路上继续骑行,让更多人了解长征故事。(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实习生 黄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