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吴家四代接力寻亲72年 邯郸籍烈士乔凤山回家了

A-   A+
发表时间:2021-07-19 09:33    来源:湖北文明网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双拥办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牌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摄)

  阅读提要

  1949年7月,河北邯郸籍战士乔凤山在通山剿匪中负伤牺牲。村民吴兴发用自己的棺材将他埋葬,并寻找烈士亲人。吴家四代人接力72年,如今,终于找到了烈士亲属。

  “除了感动、感谢,我再也说不出来其他的话来!”7月18日上午,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赤城村城坑口吴家,在村民敲锣打鼓的欢迎声中,河北邯郸籍烈士乔凤山的侄儿乔青梅几度哽咽。

  当天上午,乔家亲人们抬着“荆楚义士,拥军楷模”牌匾,向吴家深深鞠躬:72年后,烈士终于可以回家了。

  乔青梅说,三叔乔凤山,名上海,字凤山,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永年县(现邯郸市永年区)乔七方村。三叔参军后便杳无音信,爷爷奶奶寻找未果抱憾而终,父辈和他们继续寻找。

  今年7月,邯郸市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了三叔找到的消息,他们非常激动,迅速与通山联系,定于7月18日来接烈士的英魂回家。

  一家四代接力寻亲

  吴兴发的大孙媳妇焦雪芬今年60岁,是名退休老师。

  她说,乔凤山烈士于1949年7月在通山剿匪时身负重伤,战友们将他抬到城坑口时,血染军衣,伤势太重生命垂危。得知是自己人受伤,大家回到家纷纷伸出援手,生火做饭,给马喂玉米饲料。爷爷吴兴发第一个拿出粮食招待战士,乔凤山临终时说出家乡地址:河北省永年县乔七方村。爷爷拿出自己上好的棺材将乔凤山埋葬,并请人将地址写好随身携带,帮助烈士寻亲。

  找大队、找公社,一趟又一趟,没有结果。1966年,71岁的吴兴发临终前,把字条交给儿子吴福生:不管有多难,都要找到乔凤山的亲人。

  带着父亲的遗嘱,吴福生不敢懈怠,经常跑到大队去问河北的情况,打听乔七方村,还让儿子吴家荣骑车带他去湄港公社,去县民政局,去县烈士陵园打听。

  焦雪芬嫁到吴家后,因她识字,寻找乔凤山亲人的任务自然落到她的肩上。一封封信件一年年石沉大海。她多次到新旧烈士陵园,在5000多位烈士名录里一个一个寻找乔凤山的名字,但没找到。

  2002年夏天,吴福生像他父亲吴兴发一样,临终叮嘱吴家声、吴家荣、吴家亮3个儿子:“你们要像寻找亲人一样,找到乔凤山的亲属。”

  父亲去世后,焦雪芬和丈夫继续寻找,两个儿子工作后,她把乔凤山的家乡地址告诉他们,嘱咐他们一定要去河北寻找。

  “再找不到,母亲也老了!”去年,她的两个儿子准备启程到河北时,因疫情而耽搁。今年,他们继续向河北邯郸找熟人打听,并委托通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忙寻找。

  全村湾帮助找到烈士亲人

  “乔凤山烈士的事迹家喻户晓!”吴兴发的孙辈族人吴新明说,吴兴发一家帮助烈士寻亲让他们非常感动,逢年过节,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帮忙寻亲。

  吴新明说,时代在变化,村湾老人越来越少,为烈士寻亲的任务越来越紧。

  转机在今年6月。中学退休老师吴子来查阅通山县党史资料,找到了乔凤山所在部队的记载,发现烈士家乡地址由永年县乔七方村变为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乔七方村。

  吴子来在村湾群里拜托大家帮忙进一步寻找:“72年了,为国献身的烈士应该有其荣誉和归所!”

  吴新明看到信息后灵光一现,想到有位朋友聊起过一位老乡在河北邯郸工作,“何不试试?”

  他立即跟朋友打电话,要来了在邯郸市永年区工作的老乡许玉义的电话。军人出身的许玉义二话没说,一口答应帮忙。

  6月下旬,在许玉义的帮助下,邯郸与通山县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调査,确认了乔凤山的身份:解放军第十纵队28团,职务班长,1985年被评为烈士。

  “烈士的亲人找到了。”得到从河北传来的喜讯,大家奔走相告。

  “以后像亲人一样走动”

  乔凤山烈士的坟墓建在村口的山坡上,坟前摆着祭品,吊唁的花朵还未褪色。

  乔家亲人看到后非常感动:“三叔去世后,吴家不仅帮助安葬,还有义女守墓,过年过节都有人祭拜!以后两家要像亲人一样走动!”

  这位义女叫吴碧仙,是吴兴发的孙辈,今年71岁。她介绍,乔凤山牺牲的第二年她出生了,父母知道乔凤山烈士没有后代,经与吴兴发等长辈商量,让她认烈士为义父,为烈士守墓。

  吴碧仙说到做到,即便嫁到隔壁村湾,仍不忘记这位义父,从未间断过祭拜。

  “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吴新明说,全湾的村民只要在祭拜亲人时,都会多走一脚路,来到烈士坟前烧纸燃香。他们会让后代接力祭扫,不忘这片土地曾被英烈鲜血染红过。

  7月18日下午,乔凤山烈士坟挖开,里面有锈迹斑斑的58发子弹和皮带扣等,乔家亲人包好遗骸带英魂回家。吴家兄弟一起动手,在原址上为乔凤山烈士立碑,永远纪念。

  碑前,吴碧仙摆上酒肉与水果,斟上酒,跪拜,哭泣道:“爷呀,您为革命牺牲,如今形势好,家乡亲人来接您回去,您就欢欢喜喜光荣地回家吧。”

  村头的路两旁,闻讯而来的数百乡亲眼含热泪,依依不舍,挥手送别,目送烈士英魂回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孔帆升)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