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史传技术解纠纷 当阳“板凳课堂” 派上大用场

A-   A+
发表时间:2021-07-08 09:1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当阳市淯溪镇非遗传承人用漳河大鼓的方式宣讲党史。 (通讯员 汪运钦 摄)

  

  当阳市玉泉街道三桥村老党员杨明生在“板凳课堂”上调解村民矛盾。 (通讯员 汪运钦 摄)  

  阅读提要

  2020年以来,当阳市创新开展百姓宣讲活动,将“板凳课堂”与村湾屋场会相融合,在传达政策、传授技术、传播文明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和道德滋养,成为开展群众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的创新抓手。

  一个村湾屋场,十几条板凳,不设主席台,也没有话筒音响。村民们聚集一起,听理论宣讲,谈惠民政策,学实用技术,解矛盾纠纷,聊村居发展……这就是当阳的“板凳课堂”。

  春天,在田间地头,带上小板凳就地学党史;夏天,在树荫下摆上小板凳,敲起锣鼓,吸引村民来听讲座……目前,全市23支党史宣讲队、225名党史宣讲员,以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

  截至7月5日,“板凳课堂”已在当阳累计宣讲1032场,协调解决问题3000多个,吸引群众10万多人次听讲。

  用乡音传“党音”

  “爷爷在英勇就义前,还大喊口号:再过二十年,又当共产党……”6月11日,在当阳市庙前镇庙前村,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正在听党史宣讲员傅云讲述他爷爷傅丹香烈士的故事。

  傅丹香曾担任瓦仓起义农民自卫团副团长,1928年被敌人抓捕杀害。傅云从小听长辈讲述爷爷参加革命的事迹,今年,他加入镇村组织的“板凳课堂”宣讲队,经常为老百姓讲述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课堂上,傅云讲得有声有色,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太好了,很受触动。”村民詹文学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当阳市将党史宣讲“搬出”会议室、报告厅,组织百姓宣讲员深入村湾屋场、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融合三句半、漳河大鼓、庙前快板等地方特色文化,开办“板凳课堂”,让群众乐在其中,让理论深入人心。

  既讲政策也传授技术

  仲夏傍晚,几缕夕阳映照在当阳市玉阳街道金塔村,劳作一天的村民们摇着蒲扇、带着小板凳来到晒谷场。村支部书记王宗堂早早等候在那儿。

  “通过‘板凳课堂’与村民沟通交流,及时收集意见、答疑解惑。”王宗堂说,他十分喜欢这每周一次的屋场会议。去年7月,玉阳街道着力打造玉和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牵扯到金塔村近百户的农田占地,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胶着之际,村委会决定分路段召开“板凳课堂”,讲解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明确“要致富先修路”的基本道理。5场“板凳课堂”相继举行,老百姓与干部在交谈、商议、辩论中,达成共识,群众全部免费让出土地修路。

  如今,建成后的玉和路焕然一新,刷黑的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青砖黛瓦的民居次第排开,村庄“颜值”大提升,沿线居民乐得合不拢嘴。

  “板凳课堂”宣传解读各项涉农法规、惠民政策,还传授各类科学技术、实用技能。

  在坝陵街道群华村,天天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雪峰讲授鱼腥草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知识,村民李耀华是“板凳课堂”的忠实听众。“以前总以为种个草根很简单,可按照他的法子来,产量高、品相好,收益就是不一样!”听了李雪峰的宣讲,他试种2亩鱼腥草,年收入达到2万元。

  在“网红小镇”半月镇,“板凳课堂”邀请本土“网红”为农民短视频爱好者开展电商培训,着力拓宽农副产品销路。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该镇电商销售仍突破8000万元。

  家门口的议事堂

  “英子骑三轮车把我撞了,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算了。”6月11日晚,当阳市玉泉街道三桥村丁家塝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广场,“板凳课堂”刚开课不久,人群中便传来胡老汉愤怒的声音。

  “别急,别急,有话好好说。”三桥村老党员杨明生赶紧给胡老汉递上一杯凉茶,边安抚边询问缘由。原来是在来广场的途中,胡老汉听到车辆鸣笛声却没有及时避让,被英子的三轮车蹭了一下。

  “这个事情双方都有错。”了解情况后,杨明生说,“胡大哥没有走到路边,但是受了伤;英子姐骑车理应让行人,错处大一些,您承担医药费……”一番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

  有事大家议,问题不出村。当阳各村(居)“板凳课堂”变成“家门口议事堂”。近两年来,该市农村违纪违法案件下降2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6%。(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汪运钦)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