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湖北骄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A+
发表时间:2021-06-30 11:18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表彰。

  湖北省有13人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努力践行入党誓言。现选取其中5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摘登,以飨读者。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

  扎根深山46年绝壁凿出致富路

魏登殿

  坎子山村,位于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西北部。

  40年前,这里曾被称为十堰市最贫困的“五无”村,无路、无房、无水、无电、无地。

  1975年,魏登殿放弃部队安置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一干就是46年。

  修路,他多方筹措资金,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的顽强毅力,在悬崖凿出5公里“绝壁天路”,从此坎子山村彻底结束几代人肩挑背驼的命运;

  用电,他私人在银行贷款2万多元垫资做启动资金,购买电线、电线杆等材料,组织全村群众栽杆拉线;

  吃水,他带领全村群众大搞水窖建设,目前全村累计修建水窖110口、大型蓄水池4个,彻底告别吃水难、用水难的窘境。

  坎子山村海拔较高,土地贫瘠,高寒缺水,农作物产量低。魏登殿率先在自家玉米地里搞地膜覆盖实验,经过3年的试种后在全村推广,以此法种植高山蔬菜。

  随后,魏登殿抓住商机,于2000年在坎子山率先建起全县首个高山地膜蔬菜基地,发展面积500亩。他又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如今,坎子山高山蔬菜和畜牧产业一片繁荣。目前,全村发展无公害土豆、包菜等1800亩,山羊、黄牛3800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00元。

  魏登殿的妻子患病多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逢农忙时节,他白天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工作,早晚还要抽时间忙做家务和农活。

  每每看着老魏疲惫的身影,妻子就默默流泪。她知道,老魏是坎子山的脊梁,他用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公仆情怀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党员要带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员的根本。”魏登殿说。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

  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

崔崑

  65年党龄、73年教龄、96岁高龄,“钢铁院士”崔崑迎难而上,为国家钢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捐款百万元助力武汉抗疫,捐资千万元支持莘莘学子完成学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老党员的爱党爱国之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的工业生产急需大量新型高性能模具钢。当时国内无力自主生产,全部需要进口,价格是普通钢材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看到被“卡脖子”,崔崑立下科技报国的壮志。

  1961年,崔崑带领团队因陋就简地建起熔炼、盐浴炉、热处理等实验室。为尽快攻克难关,他时常与同事摸爬滚打在一线,常常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盯着仪表,一干就是几天几夜。

  最终,崔崑研发出的高性能新型模具钢,打破国外垄断,被列入“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在当时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科海无涯,学无止境。崔崑81岁时仍坚持在电脑前敲打,历时6年编写出《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一书。全书共200余万字,1500多页、图828个、表646个,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

  生活中,崔崑始终勤俭节约,艰苦朴素。2015年春节,校领导上门看望时,看到他穿的白色衬衣领口磨破了,他笑着说:“这件还能穿,扔了太可惜。”后来了解到,这件衬衣他已穿了30年。

  从教70多年来,崔崑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携后学,甘当人梯,为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他常对青年教师和学生们说:“要致力于材料学科,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每当有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他都会叮嘱:“学习别人的先进学术研究水平是有必要的,但你们一定要记得回来,报效祖国。”

  2013年至2020年间,崔崑和妻子先后捐款100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专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目前,已资助409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说:“青年学生都有一个思想成长的过程,只要学生将来懂得帮助别人,我们就够本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

  15年资助贫困学生2.1万人次

刘发英

  15年间,她以心交心,用一腔真情赢得海内外2000余名爱心人士的信赖,募集爱心善款2400余万元,资助湖北、湖南两省土家族贫困学生2.1万人次。她就是刘发英,网名“英子姐姐”。

  1991年,师范毕业的刘发英自愿来到长阳最偏僻、最贫困的黄柏山乡陈家坪小学支教。每当看到贫困学生艰难求学,她就自掏腰包为孩子们提供学杂费、生活费,买鞋袜、制新衣,前后200多个贫困孩子得到她的帮助。

  2005年,已是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的刘发英,接待来自武汉“心之旅”爱心网站的两位老师时发现,一根网线就能连接山里山外,网络能够延长捐资助学的手臂。

  “好心人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爱心凝聚正是力量的来源!”刘发英当即申请QQ,取网名为“英子姐姐”,开始艰难的网络助学探索之路。

  她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晚上在QQ空间发布最真实的求助信息;

  她坚持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在与网友的交往中,亮真心、讲实话、吐真言;

  她坚持每一笔善款都标明捐助者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保留收支凭证在网站公布信息。

  “不从善款中提取手续费,善款全额资助贫困学生。”这是刘发英对资助人的郑重承诺。

  2010年11月,刘发英开通“英子姐姐”助学微博圈,组建起网络助学团队,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网友和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力量不断壮大。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2015年,刘发英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及时调整网络助学资助方向,重点转向资助政策资源有限、家庭支出较大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与教育扶贫政策形成错位接力资助,共同实现教育扶贫目标。

  在刘发英看来,资助人和受助人的信赖是对她工作最好的肯定,把网络助学做得更好,才能让他们放心。“英子姐姐”募集的2400多万元爱心善款,全部通过“一对一”模式用到贫困学生身上。

  求得金钱行道义、愿为贫困作呼声,正是“英子姐姐”的写照。

  襄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公司副经理熊会萍——

  让10米车厢变成温暖大家庭

熊会萍

  在21年的工作中,熊会萍出车6000余次,行驶66万公里,实现“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

  熊会萍所在的27路公交车是一条城郊线路,沿途老人、工人、学生乘客较多。每趟班次发车前,她都会微笑着同每名上车的乘客打招呼,夏天在车厢内放置装有防暑药品的应急小药箱,冬天在座位铺上爱心暖垫,为冰冷的扶手裹上软布。“乘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理应让他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温暖。”她说。

  “车辆与站台的距离有多近,公交与乘客的心就有多近”,这是熊会萍常对同事们说的话。为方便乘客“一步上下车”,她要求全线驾驶员必须将车停在离站台30厘米以内的位置。27路途经的铁路社区和祥云小区,有很多常年乘坐公交车出行的聋哑人。为此,熊会萍专程请来手语老师,组织全线驾驶员学习手语,蒙上眼睛换位体验盲人群体的乘车难处,以心换心。

  2016年5月的一个清晨,一位手端面条的女乘客登上熊会萍驾驶的公交车。熊会萍多次耐心提醒,车内禁止饮食,但该乘客毫不理会,直接将手中的汤面摔向驾驶室附近的地板。面汤溅得熊会萍满身都是,委屈的泪水从她眼中夺眶而出。为不影响其他乘客乘车,熊会萍抑制住情绪,及时清扫车厢,继续做好营运服务。车上乘客纷纷打抱不平,这名女乘客也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

  日行一善,载德前行。迷路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与父母团圆,年迈失忆的老人在她的搀扶下与亲人相聚,焦急的高考学子在她的努力下找回准考证……熊会萍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的经历,只感到真心帮助乘客后收获了太多甜蜜。华中制药厂的老年乘客亲切叫熊会萍“女儿”,铁路社区的残障儿童甜甜地称熊会萍为“公交妈妈”,点滴善行将她与乘客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1年来,熊会萍和27路的驾驶员们以敬业精神,发现文明、传递文明,十米车厢如同温暖大家庭。“我是党员,又是一名党代表,是组织培养了我。在党和群众需要的时候,即使再艰苦、再危险的工作我也义不容辞!”熊会萍说。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春舫——

  设计“站桥合一”节省投资一亿元

李春舫

  35年来,李春舫以红心敬党心,用匠心践初心,主导设计一大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在国家新一代高铁站房等设计领域作出突出贡献,书写着建筑设计领域创意人生。

  郑州东站,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长沙南站,中国本土建筑师通过国际方案竞标获得设计权的第一个省会城市高铁枢纽站;杭州东站,中国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新一代高铁建设以来,李春舫积极研究国家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从零开始迅速掌握新一代高铁车站建筑技术,在郑州东站、杭州东站、长沙南站等特大型交通枢纽项目竞标中一举夺魁,打破国外设计机构的垄断,让中国高铁站房设计技术迈入国际前列。

  其中,郑州东站首次采用“站桥合一”世界领先技术,仅此一项新技术便节省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杭州东站是中国首个“站城一体化”车站,屋面设置国内规模最大屋面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年提供清洁能源超过10兆瓦。长沙南站首次采用“线侧”与“高架”相结合的功能流线,体现“效率第一”原则,在业内被广泛推广。

  站城融合、绿色创新。中南建筑设计院完成的300多个高铁车站设计,其中80%由李春舫主持或指导,有力推动了我国高铁车站换代升级,更为我国铁路网建设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提质增效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去年抗疫期间,中南建筑设计院在完成雷神山医院等抗疫项目抢建任务同时,紧急启动线上复工复产,宜昌某重大项目业主要求在一周以内完成深化设计工作。有病在身的李春舫主动请缨,亲自对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如期拿出让业主满意的方案。

  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高级技术专家,李春舫始终坚守初心,不为名利所动。国内外著名设计公司曾给他抛来橄榄枝,开出优厚条件,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们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愿意成为新时代的工匠,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