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高标准打造红色阵地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A-   A+
发表时间:2021-06-28 09: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松滋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湖北松滋,古称乐乡,地处武陵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区域。土地革命时期,松滋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厚重的革命历史,为这座山水之城植入红色基因。

  建党以来,松滋发生了很多次重要战争。1928年,松滋首任县委书记黄杰领导并指挥了九岭岗起义,打响松滋工农革命第一枪;1930年初,松滋县委在金鸡山成立工农自卫大队,一个月内四战四捷;1931年,松滋县委负责人陈雅仁在陈店夹马槽发动起义。

  松滋还诞生了不少杰出的革命志士。“独臂上将”贺炳炎,先后11次负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老虎团长”严昌荣,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团长,率部转战江淮大地,屡建战功,当时被授予“新四军老虎团”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建设战场,先后建成了灯泡厂、化肥厂、矿山机械厂、电磁阀厂、棉纺厂、水泥厂等企业。

  近些年来,松滋不断发展县域经济,拥有白酒酿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循环纸业六大主导产业。站在“十四五”的起步之年,松滋市以奋进的姿态,系统谋划“建成全省县域二十强、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宏伟蓝图,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松滋市委书记黄祥龙介绍,松滋以“乐乡大地党旗红”品牌创建为主旋律,振兴“红色产业”,壮大“红色引领”,树立“红色标杆”,用好“红色阵地”,为松滋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乐乡大地,党旗高扬;振兴路上,“红色交响”。

  曾经的深度贫困乡吃上旅游饭

  ——“红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5日,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奖牌。

  这个昔日“走泥巴路、住土墙屋、喝屋檐水、用萤火灯、吃苕米饭”的贫困山乡,如今成为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旅游名镇。

  湖北晶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覃仕书说,公司生产的卸甲坪葛根系列产品很好卖,“全乡种植葛根2131亩,农民增收1490万元。不仅热销国内市场,我们年初还签下第一期出口东南亚的1000万元外贸合同。”

  “2017年,曲尺河温泉度假邨开业,贫困乡开始吃上旅游饭。”该乡党委书记刘明伟介绍,该乡以推进“旅游后备箱”为起点,共培育农民专合组织、农家乐、客栈和传统食品店60余家,建成2000亩葛根基地、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亩高山蔬菜基地、300亩生态大米基地、100亩岩泉水产养殖基地、20万筒香菇基地、10万斤土家坛酱基地,成立了荆州市首家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葛根、土鸡、山羊、蜂蜜等27种土特产,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

  卸甲坪,是松滋创新模式,振兴产业经济的缩影。

企业家赵业胜返乡当支书,自掏腰包千万元,家园变乐园。

  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红星介绍,近年来,松滋开展红色产业行动,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头号党建工程推进,形成“主体利益联结、优势产业联合、市场服务联营”的“三联模式”。2020年度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3951.31万元,同比增长28%,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79.22%。

  刘家场镇张山堰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曾经是零收入。村党支部书记胡先芳说,去年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2021年有信心突破20万元。胡先芳的底气,来自该市“强弱联合”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松滋出台文件,整合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择优扶持29个村,探索“强弱联合”发展路径,以强村带弱村,项目经营利润按股向经济弱村分红。

  纸厂河镇桂花树村,曾经是出了名的“水袋子”“穷窝子”。“以前是全镇唯一的软弱涣散村,全靠借钱过日子。”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方说,“现在有了稻虾连作产业,穷窝子成了金窝子。”2016年,该村8000多亩低湖田开始稻虾连作,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80余万元,成为该市“稻虾连作第一村”。

  近年来,松滋注重发挥品牌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并从2020年起,连续3年设立产业奖补发展资金500万元。全市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柑橘专业村”万家乡邓家铺村,“西瓜专业村”八宝镇胜利村,“蜜柚小镇”王家桥镇上榜“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

  打造“十分钟党建圈”

  ——“红色引领”带动基层治理

  在新江口街道歇金台社区,退休干部谭道高主动把自家小院建成“小巷访事点”。谭道高老人带头,梁家岭小区70多名退休人员组成“五老服务队”,贴心为居民服务。社区党总支书记呙沫莹说,从小区的绿化美化,到邻里纠纷、卫生安全,“小巷访事点”推动每一项民意快速落地,“小区成了全市的模范小区”。

  走进该街道白云社区拦冲堰小区,新建的“幸福e站”里,不少居民来这里健身、阅读、休息。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晓红介绍,“幸福e站”除了为网格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免费提供饮水、充电、雨伞、快递代收等服务,还承担“街坊夜话”“周末议事会”等基层治理服务。

  在斯家场镇旗林村,“四点半课堂”成为留守儿童成长“加油站”。2021年《从“五缺”到“五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温暖港湾》的松滋经验,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松滋“四点半课堂”成为留守儿童新家园。

党员志愿者圆梦种植养殖户“微心愿”。

  近年来,松滋突出“红色引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中心城区,108个网格同步设立小巷访事点、居民“议事厅”——幸福e站,以党员、共青团员和社区志愿者为骨干,服务居民“微心愿”,结合党员下沉,实现“居民需求线上提、党员干部争先领、责任部门限时办”,集中解决公共设施维修困难、小区开放、车位紧张等突出问题。在农村,松滋聚焦推动农村无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组建274个乡村振兴理事会,引导无职党员,尤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广泛参与。通过设岗定责,党员依责承诺活动,承担美丽村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矛盾调处、公益事业等工作内容,有力提高村级自治水平。

  “初心故事会”开遍山山水水

  ——“红色标杆”引领争先创优

  “天边不如身边,一个故事胜过一打口号。”松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时海说,身边人、身边事,接地气、容易学。2017年起,松滋开始策划“初心故事会”,用一个个身边的“红色标杆”,激励全体党员勇争先进。

松滋市“初心故事会”宣讲员。

  初心故事会主角,有坚持10多年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76岁老党员覃章金,一家三代13名党员;导弹老兵肖德准,两次参与击落美军侦察机行动,退伍后深藏功名60年;返乡企业家赵业胜回家当支书,自掏腰包千万元修路清渠,引进产业富村强民;最美环卫人雷体北、“独腿支书”钟明勇……5年来,95名党员初心故事被宣讲3000余场次。“初心故事会”还走出会议室,走进农家小院、工厂车间,走进微信群、客户端、电视荧屏,哪里有党支部,哪里就有“初心故事会”。

  听了初心故事,党员干部争先为群众办实事。杏花村社区棉花储运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多年来私搭乱建严重,多条消防通道被违建堵塞,居民出行难、停车难。松滋城管执法局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多方协调,1天内拆完23处违章建筑,群众纷纷点赞。

  听了初心故事,在职党员干劲足,洈水镇安监站站长梅小平严格监管,“宁愿听骂声也不愿听哭声”,保洈水一方平安;无职党员热情高,大桥街社区70岁党员龚光兰积极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交通管制,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余热;失联党员想回归,原松玉纺织公司等5名失联党员主动补缴党费回归组织。

  赵业胜事迹通过“初心故事会”传遍外地松滋人,一批能人返乡创业。街河市镇白果树村支部书记李刚原在东莞搞物流,2018年返乡当支书,带领村民为亳州药商种瓜蒌,为贵州酒厂种高粱,为本地商超种蔬菜,村集体经济一跃成为全镇先进。“赵业胜式干部”全市已有60多人,成为乡村振兴新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颗初心就是一盏明灯。讲述初心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发展动能,“初心故事会”在松滋蔚然成风,成为基层党建品牌。

  村史馆成为文旅新“IP”

  ——“红色阵地”增强基层凝聚力

  街河市镇农办主任郭维,家住宜昌五峰县,她最近忙得连周末回家的时间都没有。郭维说,“镇里的红色旅游今年特别火爆,我们镇的所有年轻干部都是讲解员,包括书记、镇长。”

  街河市镇是首届中共松滋县委的诞生地,老一辈革命家们曾数次转战于此,拥有多处红色景点。街河市镇党委深挖红色资源,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东升、苦竹寺、新星三大党员政治教育基地,规划了“党建+乡村旅游+红色教育”精品路线。

  “不比做屋,只比读书。”斯家场镇姜家岭村,一个仅有1058人的小山村,走出了11名博士、32名硕士、175名大学生。“荆州博士第一村”姜家岭村的村史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今年已有近万人次来村研学参观。村支部书记梅启新不仅要忙着给中学生讲村里励志勤学的故事,还在计划着让村里特色油茶、生态橙子等产品依托“红色阵地”热销。

位于松滋市中心城区的贺炳炎广场。

松滋利用“红色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近年来,松滋市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计划和“红色阵地”工程,通过全面建设达标红色阵地和示范建设高标准红色阵地“两步走”战略,新建及改扩建204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75个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示范“红色阵地”。

  松滋深刻把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建设“红色阵地”的工作初衷和内在要求,双管齐下、串点成线、整体开发。一方面给高标准红色阵地“挂牌”。2019年底,根据“红色主题鲜明、革命文化底蕴深厚、特色场馆突出、产业发展兴旺、乡村生态美丽”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确定首批27个党员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区分功能类别,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划分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村史乡愁基地、民俗文化基地、美丽乡村基地5大类,按照“市级直管、镇级协管、自主运营”工作原则,承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为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赋能”。按照地域相邻、特点相异、人文相亲的分布规律,以乡镇为单位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积极争取红色项目、联村开发打造红色线路。

  既要建好,更要用好。松滋在镇域党员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串联开发成熟的基础上,组织部门牵头引进专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按照“集中力量、集中项目、集中资金、集中规模、集中区域”的发展思路,整合全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制定标准、梳理线路、对接单位、包装推介,统筹运营全市27个党员政治教育基地,整合全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把传统文化学习、乡村旅游、产学研教育融入到红色文化教育之中,针对不同服务群体,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提升政治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释放红色阵地建设使用效能,提高管理效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相继推出“走红色之旅、看乡村振兴”“忆初心强党性、讲担当奉廉洁”“品鉴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等6条示范精品教育线路。5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在一条条闪耀红色光辉的旅游线路上“打卡”,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力量。2019年来,通过打造“红色线路”,盘活“红色经济”,实现了红色资源和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湖北日报 文图:廖义华 肖永军 谷和平 沈启春)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