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宇(左一)为3位“热血英雄”颁发证书
“无偿献血是凡人善举,所有人都可以做。向大家报告,我目前的献血次数已达9次!”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10日在东湖绿道开启的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献血者日宣传活动中,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定宇向全社会发出“献一腔热血”的呼唤。
来自各地市州的51位无偿献血英雄受到表扬,其中包括16位最美无偿献血者、16位最美全血捐献者、16位最美稀有血型捐献者,以及3位无偿献血达300次的“湖北热血榜样”。同时,为无偿献血爱心人士打造的“热血英雄大道”也正式亮相武汉东湖绿道,写有3位“湖北热血榜样”姓名及事迹的星形展示牌,将永久保存在东湖绿道上。绿道上专门辟出的“热血英雄大道”旁,有精心设计的“爱心标识”,恰似献血者与患者两颗紧紧相连跳动的心。标识下面的三颗星,代表着分别献血达300次的三位“湖北热血榜样”:李梦涛、李光明、杭建权。“热血英雄大道”,为东湖绿道再添一道独特风景;“热血英雄”的名字,将永远留在这里让人铭记。
今年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旨在呼吁世界更多的人定期献血,以热血守护生命!2020年,湖北连续第四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殊荣,全省自愿无偿献血人次达63万,采血总量208.8吨,基本保障了当年临床用血需求。
“这次东湖绿道开辟专属全省献血者的‘热血英雄大道’,向全社会讲述热血英雄的故事,既是庆祝和感谢,更是激励与鼓舞。”张定宇副主任介绍,血液不仅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红色纽带,更是保障医疗救治、挽救生命的基石。在武汉曾经疫情汹涌的时刻,无数献血者勇敢逆行,12个省份热血相助,同舟共济,筑起保卫这座城市的牢固生命防线。
每人献血300次 三位热血英雄经历感人
东湖绿道永远铭记献血英雄的名字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着不同职业,但他们都有一个光荣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6月10日,由湖北省卫健委、武汉市卫健委、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武汉血液中心联合为无偿献血爱心人士打造的“热血英雄大道”,亮相武汉东湖绿道。3位“湖北热血榜样”的名字和诠释他们热血事迹的3颗红星,成为“热血英雄大道”的独特风景,激励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李光明
献血次数:333次 献血总量:142160毫升
我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他是感动湖北年度人物,人称“热血慈善家”,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是“献血大王”。
从1994年开始第一次献血,58岁的李光明,献血之旅已走过27年。献血333次、总量142160毫升,相当于把自己周身的血液献出近30次,他是湖北“献血冠军”。
李光明从小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就进入社会谋生。1994年冬天,他外出捡废品时,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一位残疾人为救助生命垂危的陌生女孩无偿献血的报道,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从此,他成了武汉血液中心的常客。
刚开始献血时,家人并不支持,但他渐渐用事实说服了家人,献血对身体并无害处。在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他不仅坚持献血,还带动家人献血。现如今,他的儿子、女儿和弟弟都成为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2007年,李光明和妻子刘群仙,又同时在武汉市红十字会签下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
李光明先后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血液是我所能奉献的一份爱心,我愿意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说。
李梦涛
献血次数:300次 献血总量:128000毫升
救母孝子变为“献血达人”
因为有好人的1600毫升血液捐献,母亲的生命得以挽救。李梦涛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但伸出手臂就可以献血救人,他从此走上漫漫献血路。
作为武汉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他从1999年至今,22年献血累计300次。每个月去血液中心,是他多年坚持的习惯,逢自己生日、母亲生日、结识妻子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都成为他无偿献出热血的时刻。
2011年5月4日,他用第100次献血迎接孩子出生,希望孩子将来也加入到献血行列;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他用第200次献血祝福天下有情人健康快乐;2020年8月11日,他用第300次献血纪念自己献血21周年。
他说,一个人献N次血,不如N个人献一次血。多年来,他将自己工作的汽配店变成宣传、组织无偿献血的爱心店,带动近千人次参与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超过10万毫升。李梦涛的事迹也因此两次被写入中学政治考题中。今年46岁的他表示,“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也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坚持下去,为保障充足、安全临床用血尽一份力。”
杭建权
献血次数:300次 献血总量:129400毫升
守堤人献热血守护生命
54岁的江汉区河道堤防管理所办事员杭建权,是长江龙王庙的守堤人,也是患者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刚刚获评2020年湖北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的他,从2005年6月24日第一次成分献血以来,16年里从未间断。他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守卫江城的战士,虽然站位不同,但心里一样热血沸腾。”
1995年,杭建权开始第一次献血,而影响他坚持献血的,是江城第一热血家庭的郭珍玲。2005年,在郭珍玲的鼓励下,他开始加入成分献血队伍,即使在2016年江城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值守龙王庙大堤的紧张时期,他也利用间隙坚持献血。
去年疫情期间武汉血库时常告急,他多次捐献血小板。献完血,他喝几口牛奶补充体力后,回到堤上继续值守。他说,“血小板是用于重症病人救治,多捐一份就可以多救一个人的命”。54岁的他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坚持献血。(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晏雯 通讯员张智 肖莉娇 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