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狮子山革命烈士陵园的242层台阶,他一口气能跑上来。
如今,他两鬓斑白,台阶爬到一半,要停下来,大口喘气。
阳新龙港,中共鄂东南特委旧址所在地,有彭德怀故居、鄂东南特委机关、彭杨学校等40多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狮子山离舒在则家约1公里,安葬着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和多名红军将士的忠骨。
时光荏苒,义务打扫烈士陵园这件事,舒在则一干就是16年。
一次生死历练,结下穿越时空的情谊
舒在则1953年出生于龙港镇坜上村,16岁应征入伍,参与抗美援老防空作战。1970年,他随部队开赴湄公河前线修路筑桥,在那里,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天,舒在则和战友在河边的桥墩上洗衣服,大批的美军轰炸机突然出现在河面上空,班长赶紧带着他们卧倒。舒在则直接把头埋进了水中,班长赶紧将他的头拎起来,避免溺水。
“如果不是班长,也许我会和龙港的那些革命先辈一样,成了烈士。”5月19日,狮子山烈士陵园,舒在则追忆往日,不免感慨。
当兵7年,他受连级嘉奖2次,连续三年被评为营级“五好战士”,之后随部队北上参与鞍钢建设。在部队里,他学习文化,提高觉悟,在党旗下宣誓“一生跟党走”。
1976年退伍,他回到坜上村,为了照顾智力残疾的大哥,他一直在家务农,凭着泥瓦匠、木匠手艺,拉扯大5个子女。
子女成家后,舒在则的空余时间多了。
2005年夏天的一次晨练,他爬到狮子山顶,扒开一人多高的茅草,偶然看见一座纪念碑。
细读碑文,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修建于1981年的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人。
“可能是阳新县、龙港镇新修了烈士陵园,这处老陵园就被人遗忘了吧。”抚摸斑驳的碑文,舒在则心绪难平:“我和他们一样经历过战争,是跨越时空的革命战友。他们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就应该捍卫他们的尊严。”
16载义务扫墓,只为一份心安
自那以后,舒在则平日打工,周末上山打扫陵园。
2010年后,舒在则辞了工,从此,除开大雨大雪天,每天清晨5点至7点,他都会骑着电动车上山扫墓,有时一忙就是一整天。
山上落叶多、杂草多,维护、清洁的工具不够,他购买除草机、镰刀、锄头等工具;山上的植被不美观,他买来鸡冠花,种下红叶石楠。
3000多平方米的山顶陵园,逐渐成了周边群众的休闲场所。一早一晚,跳广场舞的大妈、滑旱冰的孩子,为墓园平添了几分烟火气。
每到这个时候,舒在则便笑眯眯地站在一角,“我想,烈士们看到我们的安逸生活,肯定很开心!”
5月19日早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舒在则来到陵园,一夜小雨,地面上布满枯枝,还有游人丢弃的饮料瓶、食品袋。
“这是我的工具房。”舒在则娴熟地从一棵大松树的树枝上,掏出一支大扫把,呼呼啦啦开始干活。扫到纪念碑下方,他说起2017年为纪念碑描字的事。
“纪念碑上的碑文不清晰了,来参观的游客总是问我,我就请人搭了木架、买来油漆,一笔一画为纪念碑填字。描正下方文字时,我站也不是、跪也不是,猫着腰,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清理陵园时,曾有游客问他,“你在这里干活,多少钱一个月?”问的多了,他有时笑着反问一句:“烈士们干革命时,有工资吗?”
为了陵园维护,舒在则几乎每年都要花去2000多元,这对年收入三四万元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亲友、儿女说他傻,他从不辩解,“我要把这个傻事干一辈子”。
47年党龄,热血初心从来不改
对龙港当地人来说,舒在则不仅是义务守墓人,也是当地的“活雷锋”。
从1979年迁居到镇上来,他多次参与镇上灭火。
2017年的一天,他在家里看到邻居老陈家失火,第一个冲过去,救下惊慌失措的妈妈和两个孩子,事后才发现,自己的头皮被擦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站出来,测温、守卡口,发放消毒液、代买药,“哪里需要哪里搬”,40多天连轴转。
舒在则16年的墓园维护,为龙港镇守住了一处滋养心灵的家园。近年来,到陵园休憩的人越来越多,舒在则多次向县、镇政府建议修路、建公厕。2018年,上山的硬化路修好了,自来水公厕建起来了,“管理员舒在则”几个字被写在公厕外墙上。
依旧是义务工,舒在则却多了一份满足与自豪,他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狮子山公园护理义工”。
近几年,他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模范退役军人”“黄石楷模”等荣誉称号。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被舒在则感动,“龙港义工协会”捐资在陵园修建了十几把长椅。武汉一位爱心企业家专程来到舒在则家,送来十几份米、油等生活用品,请他转交困难群众。
舒在则关心社会事务,经常代表居民向镇里反映情况,“街道路面破损太多,凸凹不平走路不安全”“街道成了停车场,交警要多上路,制止违停”……意见提多了,难免有人觉得讨嫌,他就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向党反映情况是我的职责。”
随着龙港各地分散的烈士陵墓集中到湘鄂赣边区烈士墓林,舒在则身上的担子越来越轻,可他却把这份责任看得很重。他说:“哪怕狮子山上还有一座烈士墓,我也会坚持下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马文俊 薛婷 通讯员 陈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