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对县域来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做实,达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随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便捷、品牌“三篇文章”。做好“全域”文章,壮大文明实践队伍。坚持项目带动、全域联动,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打造7大文明实践平台,落实活动阵地全覆盖。激发群众积极参与,重点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全县12.84万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推动文明实践不断拓展延伸。做实“便捷”文章,精准服务群众需求。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建立“点单+派单”“线上+线下”“讲堂+实践”三个互联、互通、互动的运行机制,让志愿服务更精准。志愿服务队紧贴群众需求,大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做足“品牌”文章,打造实践重点工程。重点推行实施“走百村进千湾入万户”百姓宣讲、乡风文明“1234+”和“文明携手、结对共建”三大文明实践品牌,在传播科学理论、涵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和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整合共享,着力发挥阵地资源效能
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关键要做到“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分散在各个条块中的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切实增强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一是激活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指挥调度作用,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整合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破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坚持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着力打造服务平台。二是下沉共享优质资源。要统筹县级各行业部门在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优质资源机制化下乡、制度化安排、渐进式推进,打通贯通联通,实现资源下沉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三是要挖掘唤醒沉睡资源。对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民间传承资源进行挖掘、整理,赋予新时代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精神动力。
汇聚多方力量,着力夯实群众身边实践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汇聚各方志愿力量,切实提高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能力素质,真正让文明实践队伍强起来、活起来。一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各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深入农村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增强工作的感召力、覆盖面。二是要发挥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发挥在群众身边的中国好人、荆楚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示范带动基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厚植文明实践的群众基础。三是要激活基层群众的主动参与。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既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指导帮扶农村基层根据现实条件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紧贴群众需求,着力实现志愿服务精准便捷
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向的是用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夯实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其关键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要准确把握基层群众需求动态,坚持问政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持续不断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从群众愿望出发,以群众满意为准心,解决群众关注的实事、小事、具体事,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民心有人气。二是要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要力戒形式主义,避免习惯性的“走秀式”“场面化”服务活动。要着力从建立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和规范志愿者登记、注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探索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褒奖激励措施,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吸引更多志愿者扎根农村、服务基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效。三是要实现志愿服务便捷化。围绕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依托现有阵地资源,探索建立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上下互联的畅通渠道和线上接单线下做的互通机制,实现双向选择,开展便捷化志愿服务,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现实。(作者系随县县委书记 陈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