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全省必须做到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4月24日,省社科院、省出版集团与本报联合在京举行迈向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讨会,邀请段应碧、张晓山、张首映、魏后凯、宋洪远、宋亚平等国内知名“三农”专家,为湖北乡村振兴把脉支招。
防止规模性返贫不容有失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4月13日,湖北省委主要领导郑重宣布,湖北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摆脱贫困一直是人类的千年梦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说,与其他省份不同,应该看到,湖北是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战能取得全面胜利尤显珍贵。
脱贫后,接下来该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与新致贫现象发生,对此中央已经有充足的制度安排。”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介绍,据初步摸底,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是防范和化解200万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是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300万低收入人群的发展问题,防范发生规模性的新致贫现象。在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监测跟踪之外,对这500万人口,中央将密切地监测,有一对一的对策。湖北有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和幕阜山四大曾经的特困连片区,基础条件还较差,产业不强,需持续给予扶持。
张晓山表示,今年开始,国家会在西部选择一部分困难的县,重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目前已经被聘请为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他称,湖北不属于西部,虽不在国家扶持范围之内,但是,也可以在省级层面,参照中央政策,选定一些重点帮扶县,加大投入与支持,防止规模式返贫现象发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堰市郧阳区委副书记王丽媛介绍,郧阳区拿出了最好的地段做易地扶贫搬迁,全省最大的易迁地青龙泉社区在郧阳区,搬得下只是易地搬迁的第一步,从一开始,区里就将搬迁与农业振兴、乡村振兴对接,建房先建厂、扶贫先扶业,相继建成了香菇小镇、十堰袜都。下一步,全区将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千方百计把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历史定力
作为一项30年的长远国家发展战略。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须分阶段有序推进,等不得,但也急不得。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宋亚平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要有历史的耐心。
魏后凯表示,相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难度更大、领域更广、任务更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项艰巨的任务。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表示,脱贫攻坚之后,要完善对接机制,抓好规划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抓好政策衔接,保持过渡期内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抓好工作衔接,在组织推进、规划实施、要素保障等方面不脱钩、不断档。
“重中之重是精神的传承。”中央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原会长段应碧表示,包括湖北在内,全国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更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必须加以传承完善并更好地运用。比如,过去实施的“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可以转变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继续做好帮扶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等。
企业家的实践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持续性是做不好的。”扎根宜昌三十多年、参与地方扶贫多年的鑫鼎集团总经理何建刚对政策持续性深有体会,他介绍说,2014年起,公司在五峰发展茶叶产业,经过多年,目前才初见成效,下一步,公司还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抓好产业和人才,走内生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要持续持久,最为关键的是要完善扶持政策,走内生发展之路。”魏后凯表示,与脱贫攻坚不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活力。
魏后凯称,湖北山水资源、农特产品丰富,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形成市场竞争能力。要构建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三者协调统一,将产品卖出好价。
会上,有专家表示,农业农村发展有两大独特优势:一是乡村的生态涵养,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树等;另一个是文化传承,承载农耕文明的历史积淀、几千年的公序良俗、亲情宗族等。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要把这两项独特的功能发挥好,把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两个精华结合起来。对此,宋洪远则认为,要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护利用乡村文化。
人才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如何培养本地人才?如何留住人才?
“人才不能凭空而来,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最终要依靠乡村的发展。”张晓山说,目前,在我国东部一些省份,由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条件的改善,已经开始形成了人员回流、人才回流的良好态势。
宋亚平称,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农村的基础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农村再也不是原来的农村;下一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一个强富美的农村会留下更多的年轻人。
“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本土人才。”魏后凯表示,要开展多种渠道培训,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要把乡村现有各类人才利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少乡村人才的流失,同时要利用外部的力量,如社会帮扶服务、工作队、志愿者等下乡,激发引导本地人才成长。
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在这两方面都在开展探索。2月20日,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启动“一懂两爱三过硬”人才强乡行动,每年培训3万名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何建刚称,鑫鼎集团在2013年就成立了慈善基金会,通过助学鼓励外出读书的年轻人回宜昌,目前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回到家乡,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方式建设家乡,对乡村振兴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