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去年启用的一批智能灯杆能给手机无线充电,让行人大呼“神奇”;在孝感市的10条主干道上,66块便民信息栏本月“上岗”,令人头疼的“牛皮癣”小广告集中有了“家”……
为了让城市更加美好、宜居,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们都在不断努力,也离不开市民们的共建、共管,共同参与。
近日,全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让城市更加宜居,会议作出了具体谋划。
铺底色:三大事业齐头并进
回望2020年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疫情期间,全省8.75万名环卫工人,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2.4万名城管执法人员在履行好城市秩序维护、市容环境管理职责的同时,积极参加抗击疫情、志愿服务。他们成为了城乡保运转、“硬核”战疫情的重要力量。
会议指出,经历抗疫、抗洪和脱贫攻坚的多重考验,全省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事业依然齐头并进,卓有成效。
我省各地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2020年,全省新建成焚烧发电厂6座、在建12座,所有乡镇基本具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至上年底,全省已有6.8万家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1820个社区和5188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
今年,我省明确将新增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60个、示范村300个。到今年底,武汉市、宜昌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襄阳市和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建成区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至少有1个区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省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000吨/天。所有县城要开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继续补齐垃圾收运处理方面的短板。
如何持续提升城市容貌水平?今年我省将通过三大行动发力。即开展“美丽街区”创建活动,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行动和“城市家具”整治行动。创建一批美丽街区作示范引领,改善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市容环境。还要让户外广告招牌、架空管线、共享单车、路沿石、指示牌等“城市家具”的管理更加精细。
美化城市容貌,离不开园林绿化。去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8%、12.89平方米,同比增加1.71%、0.37平方米;钟祥市、洪湖市、广水市、竹溪县、江陵县等5县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五峰县、咸丰县、随县、鹤峰县等4县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县城)总数达到75个。今年,我省继续全力增绿提质,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建设一批城市综合公园、体育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场景值得期待。
城市管理越来越智慧化。去年,全省所有地级市已完成和国家、省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当前,全省已有75个城市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特别是黄冈、咸宁、宜昌等地已做到了县市全覆盖,数字城管建设提档扩面。
我省积极推动城管部门管理权限、编制、人员下沉街道,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中心;去年累计培训城管执法队伍1.5万余人次,让基层执法力量得到了增强。
会议指出,全省城管系统要持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推动建立党委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管执法体系。今年将遴选智慧城管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在全省推广。推动武汉、宜昌、孝感、黄石等城市分别重点围绕智慧执法、智慧环卫、智慧停车、智慧园林开展智慧应用试点。
绘新篇:瞄准差距为民办实事
“我省的城市管理工作,与先进省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具体体现在部门协同的“大城管”还不够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城市环境面貌还不够美。诸多问题,还需久久为功,有待一一破解。
会议号召各级城管部门聚焦以人为本,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提出了具体目标: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各类窨井盖的普查摸底,整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系统谋划推进一批停车设施建设管理项目。今年全省拟新建(改扩建)停车场210个,拟新增停车位4万个,新增临时划线停车泊位8万个。多途径增加城区停车位有效供给。继续开展“一把扫帚扫到底,党员干部做先锋”活动,扎实做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结合“增绿提质”三年行动,改造提升城市小微绿地景观效果,让人民群众随处见绿、出门见园,提高生活品质。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管理要把握“全局”,注重“细节”,保持“定力”。作为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体,城市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才能让城市运行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更安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