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形状像只“公鸡”,尾巴上有一块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驻扎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这块夹在天山和阿拉套山之间的盆地,辽阔又荒僻。经过几代兵团人开垦建设,昔日盐碱滩变成边陲新城。
2009年起,湖北对口援助第五师,至今共派出669名干部人才前往工作。其中,9名干部人才援疆期满后,选择留在第五师,终身扎根边疆,目前我省留疆人数居全兵团第一。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去采访,听他们讲述“疆”爱进行到底的故事。
“这里缺老师,我想留下来干到老”
“你留在新疆图什么?”尹才华说,不知多少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2012年2月28日,尹才华从潜江市中心城区的园林中学,到第五师八十八团中学支教。初到,雪满天山,车从石河子出发开了一整天。他第一次感受到家隔万重的孤独。但援疆一个学期后,尹才华申请继续援疆3年。问及原因,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下晚自习,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尹老师还没吃晚饭,就从家里煮好羊肉饺子送到宿舍。“这样的感动时常发生。”他说。
3年期满,行装上车,学生一个个上前拥抱他。学生尼拜尔说:“尹老师,你再不能教我语文了吗?再不能陪我去山上看望放羊的爸爸了吗?”尹才华眼泪夺眶而出。“这里的孩子需要我!”那一刻,他涌上一个念头:我要调到这里工作!
选择留疆,不是简单一句话。那年,尹才华父母年逾七旬,儿子12岁。在潜江市一所学校后勤部门工作的妻子,听到尹才华的想法,一时难以接受:一家人生活很安逸,为啥要到万里之外的边疆落户?但听完尹才华的援疆故事和心愿,妻子最终同意随迁。尹才华的兄弟也表示愿意在家照料父母。2015年9月2日,尹才华一家三口迁往边境团场八十八团。
“没想过图什么,这里缺老师,我想留下来干到老。”尹才华的话,像天山上朴实无声的雪花。
“无私奉献是我们传承的精神谱系”
尹才华是湖北援疆教师中第一个留疆的,他带动了更多人。2018年4月,黄冈援疆教师叶仲春、高兴调入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年6月,许艳国、刘崇武也从援疆人成为第五师双河市人……
他们大都正当盛年。记者在第五师双河市党委组织部看到他们进疆时的年龄:刘崇武40岁、尹才华41岁、高兴43岁、许艳国43岁、柯鹏44岁、黄芳44岁、李成盛45岁、叶仲春48岁、王国明49岁……
“他们把生命中最灿烂的芳华,无怨无悔奉献在中国西部之西的边境线上。”湖北援疆干部、第五师双河市党委副书记何庆丰说,“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已经融进湖北援疆人的血液,成为我们传承的精神谱系!”
叶仲春原是罗田县育英高中语文教师,在疆工作7年,现任第五师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他既从事管理,又担任科任老师,每天工作15个小时,在亲友和同事眼里“每天都很精神,充满活力”。他说,“兵团人维稳戍边为国奉献,我们留下来帮助他们的子女是一种感恩。”
兵团群众的淳朴也时时感动着叶仲春,“在这里我们坐出租车都不太敢讲话,因为司机听口音知道是湖北老师,就不肯收钱。”叶仲春笑着说。
“在第五师援疆期间,我认识了一位湖北籍的军垦老人,他在边疆奉献一辈子,对我影响很大!”物理老师刘崇武说,“我现在扎根兵团,为边疆教育做一点工作,觉得充实而快乐。”
“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对口援疆开展以来,第五师双河市党委将援疆干部人才作为宝贵资源,采取体贴细致的举措拴心留人。尹才华说,每年春节,八十八团领导都来陪他和其他几名援疆老师过年。黄芳办理留疆调动手续时,第五师双河市党委书记、师政委朱雪冰亲自签批,简化手续。
近年来,第五师出台系列措施鼓励援疆干部人才留疆,在家属随调、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让留疆人才充分施展才干。
八十八团中学为尹才华成立语文课改工作室,他担纲编写初一到初三的语文“导学案”, 还带出一批青年教师,提升了学校整体教研教学水平。
“我带过一个毕业班,51名学生中有47人考上重点大学。”柯鹏老师说起留疆教学的高光时刻不禁笑容满面。他说,学生们告别时把他围在中间,高唱歌曲《父亲》,“那是我心底最幸福的瞬间!”
“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快乐的源泉。”高兴老师最骄傲的是,留疆以来,有一年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一本上线率达到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志刚 通讯员 袁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