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市镇冷塅月季庄园 刘建平摄
五里镇左港村善缘谷
塘湖镇龙印村易迁新居
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因居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河上游,古时“水势通,直达武昌城”,故名通城。
近年来,通城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总结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乡镇主责、专班主抓”的建设模式。
2020年,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省“两山”创建示范县等荣誉,建成各具特色美丽乡村示范点17个,形成了县有带、乡有片、村有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春暖茶飘香,茶农采茶忙。
在通城县锦山基地茶厂,茶农吴艳花正弯腰仔细挑拣着茶叶,“我们老人在家也没事做,采茶像锻炼身体一样,一天可挣百来块钱。”
始建于1966年的通城县锦山基地茶厂,融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叶科研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拥有“锦峰”等七大品牌、三十多个品种。生产的“锦峰”茶入围湖北知名品牌和湖北省著名商标,畅销全国各地。
在解决当地村民就业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锦山茶厂还将建立新型农业营销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通城县锦山茶厂管理人员皮荷花介绍。
今年初,通城县麦市镇卢塅村30多位农户领养到了统一配送的仔猪,并在委托养猪协议书上摁下手印。原来,这是麦市镇引进云农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推广实施的“5G云养猪”项目。
农户与镇政府签订代养协议,交付保证金后便可按不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领养政府统一配送的、经过严格检疫的仔猪,出栏后再按照市场价回购。据介绍,每只仔猪都装有电子耳标,随时监控其健康状况;养殖现场还建有生产监控平台,养殖户几乎“零风险”。未来该项目还将陆续在全镇范围推广,不断促进规范养殖,让农户增收。
近年来,通城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猪、油茶、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板块不断壮大,五年建成油茶基地7.7万亩、中药材基地11万亩、茶叶基地7.4万亩,黄袍山“本草天香”茶油、“两头乌”生猪、“通城毫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全国经济林产业(油茶)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湖北中药材特色产业功能区……一个个耀眼的荣誉被通城摘得。2020年,通城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09亿元,同比增长11.42%;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亿元,增长9%。
提升乡村颜值
新农村劲吹文明风
田园里果香四溢,山坡上百花竞放,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面雕刻着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回味乡愁,醉美横冲”。
被纳入“通城县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横冲村,近两年来变化飞快。政府投资2000万元,硬化刷黑公路2.8公里,改造屋顶立面98户,栽种苗木20000株,拆除违建23处1260平方米,完成厕改268户。
“乡愁馆、心愿池、同富广场、文化大礼堂等村湾小景观,让曾经脏乱差的村湾屋场变身为美丽屋场。”横冲村党支部副书记程艳丽介绍,该屋场还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新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成立文明理事会。2019年该村被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位于通城县大坪乡墨烟村1组的周元屋场,曾经房屋破旧、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见人嫌,就连逢年过节,在外经商的返乡村民也大多选择住在县城酒店,而不是“回老屋”。
难以靠近的老家、无处安放的乡愁,让人无奈。在村“两委”的沟通协调下,一场由乡贤力量推动的美丽村湾建设行动在周元屋场悄然展开。在胡玉平、胡四球等一批乡贤的号召下,全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近两年改造,周元屋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老屋场变成了新屋场,如今我们住在这儿感觉特别舒服。”村民胡旺甫自豪地说,在去年丰收节上,周元屋场还被评为“最清洁屋场”。
截至目前,通城县完成31个整治村任务,改厕5.9万户、新建公厕170座,实施100个重点村庄绿化工程,重点打造“353国道沿线、106国道沿线”等5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实现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六个同步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是最终受益人。为了巩固成效,通城县还探索创新“四员一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招聘1582名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员常年开展村庄保洁、护林、护路、河湖库巡查保洁等工作。
抓好党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韵悠悠、村风融融、风景如画。在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旭兵带领下,记者走进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服务中心外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南虹村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带动群众共同投身参与,围绕“拆、清、改、种、建”整改,开展街道整洁、庭院美化、河道疏通、拆除违建等活动,全村“颜值气质”不断提升。
汤管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负责人葛先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投身促脱贫、带动群众奔小康事业。基地长期安排贫困户就业10户10人,临时就业20人。“每月工资两三千,就在家门口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刘洛桃高兴地说。
秀美的乡村景色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趁着周末晴好天气,游客黎金秀特地和好友到美丽乡村梅港村打卡拍照。石南镇梅港村是通城县15个美丽乡村建设点之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曾经破旧的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如何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该村把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每月雷打不动的支部主题党日、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是梅港村党建的“主阵地”和谋划发展的“大舞台”。
村民群策群力下,梅港村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拓宽道路、加固河道、美化村庄、改造电网等。从“普通村”到“明星村”,梅港村正迎来华丽转变。
2020年,通城县投入12.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18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村委会+村文明理事会+村集体公司”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建成“扶贫微工厂”79个,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四重效应”。(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吴卫斌)